“做中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

2016-12-12 02:20汪华忠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做中学碱基染色体

汪华忠

(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

“做中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和实践

汪华忠

(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

新课改突出的教学精神,是改变学生学习依赖性,提高自主性,重在提高学生对实践的应用能力。而从调查中发现,新课改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依赖性和理论性的问题。因此,重点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的课堂活动:实验活动类、模型制作类、学生活动类等等。从教学意义上分析,此方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是发挥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将实践课堂真正落实。

生物课;“做中学”;有效性;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笔者听了很多同仁的课,同时联系自己的课堂;在评课反思中发现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教师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知识,作业布置都是书面形式的练练做做,教学形式表现为单一、枯燥,且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知识状态,属于灌输式教学;课堂教学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师生互动少、学生的思维力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率低等,教学效果较低。

“做中学”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而从教学方法上来看,重在老师的引导,给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与一般实验不同的是,它是一种验证性、直观化、耗时少、重参与的再创造活动。这种学习模式虽然不是适用所有的课堂,但对一些需要实践或是抽象性比较强的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在实践操作方法上,笔者选择“分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科学实践过程,不知不觉中掌握某些技能和方法,并提高积极性和交流能力,从而更会“动手”“动脑”,这也是综合能力提升的过程,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探究性学习要求。

一、运用“做中学”学习方式的理论依据

1.系统优化原理

自然界、社会或是思维中存在两个基本内容,那就是系统、要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所坚持的。因此生物教学中,采用“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这两个要素,融合这两个要素,具体表现为:把整个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优化组合,使小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最优化目标的达成。

2.体验性原理

人的活动包括本能支配的活动和意识支配的活动两大类,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高中生物课教学中,通过“做中学”活动的体念来取代简单的“说教”和“静听”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理念,动手动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做中学”学习方式的具体运用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运用“做中学”的教学策略,需要充分体现在“做”中学习生物,笔者通过几个教学方案来进行探讨“做的艺术”,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本模式图

1.实验活动类

【教学案例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第二课时)教学程序(如下表)

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上一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分析。其结果是,得到的F1代全部是高茎。而让F1代自交,F2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通过对结果的调查和分析,孟德尔提出了自己的讲说。他在思考过程中,反思了几个问题:高茎和矮茎的特点是由什么决定的;纯种高茎/矮茎如何表示;纯种的高茎/矮茎豌豆,能够产生几种配子;如果F1代是杂合子,那么应该表现出什么性状;有没有实验数据能够说明D和d是不相融合的;F1代又能产生多少种精子/卵细胞呢?等等这些问题,并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得到了假设的基本论证,同学们尝试自己分析和解答一下。(在黑板上书写孟德尔杂交实验的示意图)P通过问题串复习孟德尔假说的四个要点。配子CC × cc白花C c↙↘↘↙紫花F1 ♀Cc× ♂Cc紫花 紫花配子 ↙↘ ↙↘C c C c 1∶1 1∶1

续表

2.模型制作类

在生物学习概念中,有不少知识点需要通过制作模型来进行理解。但是这类教学资源的开发往往是不够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生物课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也逐渐丰富,用材料来制作模型,在“做中学”中完成,成为可能。下面以减数分裂配子为例,进行课程设计举例。

【教学案例2】减数分裂剪教贴画学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公认难点,因为此节内容中有较多图像和概念,所以在理解和记忆上有难度,但是它与前面的遗传规律联系比较密切,可以通过建立相互之间的联系来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突破。首先要改变教学设计,加入更多创意和趣味性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在课前布置了一个学习任务,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而后根据内容做剪贴图游戏、制作模型、图形判断。具体做法有:

(1)剪贴画指导

减数分裂主要是染色体行为变化,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剪贴画的形式来进行模型教学。

具体操作指导:在白纸上画一条大小适中的染色体,然后再把白纸从中间折起来,用剪刀沿着原来画过的染色体边缘剪下来,这样就得到了两条相同的染色体,即染色体的复制。然后可用图钉或泡沫胶将其粘好。同样,同源染色体的制作方法同上一样,可以剪出形态、大小一样的染色体,同时,可以用不同的彩笔描绘好,一条表示父方,另一条表示母方,通过这样的模拟制作,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且了解染色体复制过程。

(2)减数分裂的分裂期剪贴画制作过程

①确定目标:制作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像。

②小组合作:准备模型制作工具;组长分配好组员任务;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减数分裂过程;在每幅图下面写出该时期的特点。

③作品展示和评价:笔者按照上述具体模式指导学生课后“做中学”完成这次的作业,很多小组完成得不错,其中第五组的做中学作业成果最好,笔者用照相机拍下,在多媒体中展示。教师对各组作业内容进行批改评分,然后先是小组讨论,或是各组发言人发言,然后是全班讨论,教师做总结。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笔者了解到学生更倾向于做小组合作类的作业,主要因为在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大家能够相互帮助。完成任务时,组员之间相互监督,自己也不敢偷懒,所以不会有没完成作业的情况出现。在集体荣誉感的督促下,每个人都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进一步复习了课堂知识,有了更加真实的体验。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增强团队意识,增进同学感情,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学生活动类

【教学案例3】模拟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

基因的表达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节内容有许多过程,理论性强,如果教师一味地用讲授法教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低,对这一节内容很难掌握,碰到具体问题的解答,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感觉很难。如果利用“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此节内容教学中来,通过不同角色的互动,把本节内容由原来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知识,通过模拟体现活动,更深入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学生对这种教学情感上也乐于接受,参与率高,同学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这样不仅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设计理念

①利用学生的活动模拟DNA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②通过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做中学”的方法,体验“做中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思维能力等品质。

(2)材料准备

薄的白色泡沫(硬纸板)、彩笔、水笔、胶水、泡沫胶、气球等。

(3)活动过程

第一步:让4个组的学生组成DNA分子链状结构,用体育委员集队的手势表示脱氧核苷酸,两个拳头分别表示磷酸集团和含氮碱基,躯干和头及肘关节表示脱氧核糖。再通过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最后通过手连手的形式形成氢键,两个手指表示A与T碱基之间的氢键,G与C之间氢键用三个手指,这样来表示DNA双链。

第二步:模拟转录过程。先让个同学手拿着气球(上面标注是RNA聚合酶),从DNA双链的一头经过,启动DNA的转录,经过的地方,DNA双链自动打开。与此同时,后面跟着胸前用白色泡沫贴着的含氮碱基的同学,与DNA的碱基进行碱基互补配对,让学生理解边解旋边翻译的过程,碱基配对原则,RNA聚合酶的作用等。

第三步:模拟翻译过程。上述转录完成之后,形成一条mRNA,以此链为模板链进行翻译,两个同学手牵手做成核糖体结构,一个同学表示tRNA(胸前贴上反密码子碱基),一个同学表示mRNA密码子相对应的氨基酸。当一个核糖体经过mRNA时,tRNA跟随着进行密码子识别,按照碱基互补配对,把自身携带的氨基酸连上去,通过模拟tRNA在mRNA上的移动,氨基酸不断通过肽键的结合形成一条多肽链。上述模拟过程,可以多个核糖体同时在一条mRNA移动,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通过上述模拟过程,让学生理解翻译的方向、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摸板、原料、场所等。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中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创造了更多师生交流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合作和交流,特别是加强了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探究和实践能力。

通过运用“做中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做中学不只是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做中学”不只是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内容。

三、几点反思

在课堂“做中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有时需教师的直接示范指导,“做中学”的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学生做得很认真,思维很积极,效果很明显。如课后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有些小组成员的参与率就不是很高,就是几个成绩比较好、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包干了事。如何才能让“做中学”布置的任务能够很好地开展,做到教师在与不在都一样;小组之间的活跃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小组的活跃也往往是通过几位学生带动,很多学生“默默无闻”。教学中的教学评价方式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拒绝“坐等靠”的依赖现象,促进组员间的相互监督和评价。

笔者通过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运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但同时也发现了较多问题。笔者会在进一步的教学中,总结这些经验和教学,参考更多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吸收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加趣味、高效的“做中学”生物课堂。

[1]胡继飞.创新生物教学方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单中惠.“做中学”新论[J].华东师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9).

[3]毛曙阳.洋为中用“做中学”[J].江苏教育,2008(12).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做中学碱基染色体
应用思维进阶构建模型 例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中国科学家创建出新型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
生命“字母表”迎来新成员
生命“字母表”迎来4名新成员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能忍的人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