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效果评价

2016-12-09 08:05林丽雅丛德全张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棍球有氧耐力

林丽雅丛德全张莉

1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63)2广东男子曲棍球队(广州 510663)

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效果评价

林丽雅1丛德全2张莉1

1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663)2广东男子曲棍球队(广州 510663)

目的:在全国赛前10周,对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并观察其训练效果,为我国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赛前的强化力量训练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19名广东省男子曲棍球运动员实施每周3次、每次120分钟、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测量力量素质、爆发力及速度耐力;在训练前、中(第3周训练后)、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同时随机抽取部分运动员,以递增负荷跑台方式测量最大摄氧量(VO2max)来评价有氧代谢能力,Wingate测试评价无氧代谢能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卧推、深蹲、背肌提拉、收腹举腿、纵跳高度均非常显著提高(P<0.001),立定跳远、30 m跑、腹肌显著提高(P<0.01),背肌耐力和5×25m折返跑略有提高;基础状态下的T/C值有提升趋势(P=0.054),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最大摄氧量无显著变化,但是3000m跑成绩有提升,最高功率、平均功率无显著变化。结论:1、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有效提升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部的核心力量以及爆发力。2、合理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不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同时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可以保持。

曲棍球;力量训练;力量素质;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机能状态

良好的力量素质和高度对抗中的技战术能力已成为男子曲棍球比赛重要的制胜因素。广东省男子曲棍球队是国内曲坛的一支劲旅,运动成绩常年位居全国前三名。为掌握队员的体能特点,备战全国锦标赛,我们与亚洲劲旅韩国的金海俱乐部队(韩国冠军)进行了热身赛,在比赛中,发现己队存在着对抗能力差的突出问题:运动员上肢力量不足,下肢稳定性不够,并严重限制了比赛中技、战术的使用。

查阅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未见针对曲棍球运动员赛前力量训练的研究报道,但有研究显示,1.5~5个月的综合力量训练对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员的各项力量素质和专项技术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1,2,3,4];匈牙利国家队足球运动员在进行6周、每周2次的综合力量训练后,运动员的蹲跳能力和5米、15米冲刺跑成绩都明显提高[5]。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及作用已是共识,但在男子曲棍球的训练实践中,对力量训练的应用研究还不够,尤其对赛前力量训练负荷的把握及训练效果的评价还不明确。为此,我们在全国比赛前10周,根据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制订了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计划,以达到提升力量素质、提高体能的目的。

本研究在强化力量训练前后,观察力量素质的变化,通过对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常用生化指标的跟踪测试,对运动员赛前综合力量训练的能量代谢能力变化特点和机体适应性变化的生化特点实施监控,综合评价赛前力量训练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受试者为19名广东男子曲棍球现役运动员,平均年龄25.4±2.6岁,平均身高176.7±4.7 cm,平均训练年限9.4±2.2年(5~11岁)。该队伍在当年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中获得第2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强化力量训练计划

力量训练计划为每周3次,分别在周一、周三、周五进行,每次120分钟。采用循环练习法,选取21项练习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组数、次数,根据运动员个体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表1)。

表1 强化力量训练计划

强化力量训练计划兼顾阶段性特点、专项特点和个体化特点。

阶段性特点主要是发展高级动作技能,需要在前期训练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专项特点相关的力量,提高对复杂、精细专项技术动作的控制能力,直接促进专项技术动作能力的提高。

专项特点则是对曲棍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包括上下肢、腰腹、各关节等全身各方位的力量训练,以满足运动员在快速跑动的同时运用曲棍球棍发力,完成推、击、扫、挑射等技术动作的专项特征要求。力量训练动作的设计上选取21项练习内容(表1),包括躯干力量训练、上肢力量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综合考虑了基础力量、爆发力和躯干的稳定性力量,以全面练习曲棍球专项所需的肌肉群力量,其中提拉、收腹举腿、左右转体、踝关节提踵、腕关节内收外展等直接结合了专项力量特征。

个体化特点是根据曲棍球运动员的位置分工以及运动员训练前测试力量素质水平的情况,在训练计划的制定及实施过程中采用个体化的训练安排和量化指标要求。训练分为5个组,每组3~4人,以训练前测试力量素质水平接近者分为同组。力量耐力差的队员,强调多次数、多组数、负荷小和量大;以提高力量速度为主的队员,主要是减少次数和组数、负荷和量接近大;以提高爆发力为主的队员,主要是少次数和组数、负荷大、量中等。力量训练计划循序渐进,逐渐达到每个队员的最大能力和负荷。

1.2.2 有氧能力、混氧能力和无氧能力训练计划,与力量训练的安排互相错开,分别在周二、周四、周六进行,每周安排3次。

有氧能力训练计划主要为30分钟计时跑和40分钟计时跑。

混氧能力训练计划主要以1200 m、800 m、400 m、300 m、200 m间歇跑为主。见表2。

表2 强化力量训练过程中混氧能力训练计划

无氧能力训练计划主要以60 m、30 m、5×25 m间歇跑为主,对于爆发力强、速度好的队员,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最大乳酸能力和耐乳酸能力训练,着重提高无氧耐力;对于速度耐力好的队员,通过大负荷、短时间、少组数的训练,着重于磷酸原系统供能储备量,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表3)。

1.2.3 训练前后的测试

测试前2天不安排大运动量训练,测试主要内容包括力量素质、爆发力、速度耐力及血液生化指标。力量素质为腹肌耐力、背肌耐力、卧推力量、深蹲力量、背肌提拉力量、收腹举腿力量,爆发力为纵跳高度、立定跳远、30米跑、速度耐力为5×25 m折返跑;生化指标为在训练前、中(第3周训练后)、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生化指标的试剂盒厂家均为西门子诊断,测试方法分别为:HB采用流式细胞术加二维激光散射;试剂名称:全血细胞计数试剂;BUN采用尿素酶法;CK采用IFCC推荐法;T采用化学发光法;

COR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设备:西门子ADVIA Centaur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西门子ADVIA 120全血细胞分析仪、西门子Dimension Xpand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表3 强化力量训练过程中无氧能力训练计划

在力量训练前后,随机抽取各6名运动员测量最大摄氧量和Wingate无氧能力。最大摄氧量以Astrand改进递增跑台方案(modified Astrand treadmill protocol,1978)测量(MAX-Ⅱ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并分析运动后即刻和3分钟后的血乳酸(BLA)(EKF BIOSEN C_Line标准型乳酸盐分析仪);无氧能力采用Monarch 894E功率车进行Wingate测试,负荷阻力(N)=体重(kg)×0.085,评价指标为最大功率(Peak Power)、平均功率(Mean Power)及运动后5 min、7 min指尖血乳酸。

1.2.4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所有测试数据采用SPSS10.1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选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训练前后各指标的变化。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与训练前相比,力量素质除背肌耐力外,卧推、深蹲、收腹举腿均非常显著提高(P<0.001),背肌提拉(P<0.01)、仰卧起坐(P<0.05)显著提高(表4);体现爆发力的纵跳高度(P<0.001)、立定跳远(P<0.05)、30m跑提升明显(P<0.05),体现速度耐力的5×25m折返跑略有提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表5)。

表4 强化力量训练前后力量素质的比较(n=19)

表5 强化力量训练前后爆发力、速度耐力的比较

训练中和训练前的基础状态下Hb、CK、BU、T、C无显著差异,T/C值有提升趋势(P=0.054),训练后与训练中比较,Hb、CK、BU、T无显著变化,C明显降低(P<0. 05),T/C值明显升高(P<0.05)(表6)。

表6 强化力量训练前、中、后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训练前、中、后两两配对t检验)

训练后最大摄氧量无变化,递增负荷后的最高心率相近,3000 m跑成绩有提升(P<0.001)(表7);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指标基本持平,Wingate运动后5分钟、7分钟的血乳酸明显低于强化训练前(P<0.01)(表8)。

表7 强化力量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的比较

表8 强化力量训练前后无氧能力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为期6周的力量强化训练可有效提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血液生化指标无不良反应,同时可保持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

3 讨论

3.1 赛前综合强化训练计划可有效提升力量素质

曲棍球属于同场对抗类运动项目,在曲棍球运动中,体能是条件,对抗是基础,速度是保障。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强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其突出特点是身材高大、爆发力、力量耐力好,在赛场上明显体现出紧逼与摆脱、进攻与防守、控球与破坏的优势[6]。现代曲棍球运动趋向高速度、长时间的握杆跑动和挥杆击球,对运动员上、下肢的力量素质和核心力量要求都很高[6,7],出色的力量水平可以在比赛中掌握比赛主动权。曲棍球项目的力量素质训练,除了发展基础力量来完成各种跑动动作外,还要训练各种专项力量来实现停球、带球、传球、射门、防守等专项技术动作。

本研究在赛前10周进行6周的综合强化力量训练,目的是为赛前4周的专项训练做准备,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整体体能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的卧推、深蹲、收腹举腿、背肌提拉、仰卧起坐均显著提高。上述测试动作中,卧推主要肌群是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深蹲的主要肌群是臀大肌和股四头肌;收腹举腿的主要肌群是腹直肌下部肌群、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背肌提拉的主要肌群是大腿股二头肌、竖脊肌和臀大肌;仰卧起坐主要的肌群是上腹部的腹直肌、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以上肌群力量的显著提高(见表4),表明赛前为期6周的强化力量训练有效地提高了曲棍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以及腰腹部的核心力量。

曲棍球球场上的对抗多表现为功率的对抗,而不是纯粹力量的对抗,力量大并不一定功率大,力量训练应该重在功率训练,强调力量训练的幅度与速度[8]。结合曲棍球的项目特点,本研究的力量训练计划突出了最大力量、肌肉耐力,同时重视爆发力的训练,训练项目的设计旨在通过肌纤维和肌肉之间的协调、神经抑制水平和反射调节等能力的训练,提高运动员力量的形成速度。

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在强化力量训练后,反映爆发力的指标,如纵跳高度、立定跳远、30m跑均明显提高(见表5),并且与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腰腹部力量的提高相一致,可见本研究的训练计划兼顾到跳跃能力和腿部力量、腰背力量及屈足肌群力量的密切关系。有研究者通过肌电图的测定发现,各种形式的向上跳起都和股外侧肌、腓肠肌、趾长屈肌和股后肌的收缩力量有直接关系[9],为本力量训练计划的合理性提供了佐证。

力量训练除了训练内容,训练的时间和频率、不同的训练时期、个体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不同的训练效果。本研究中,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爆发力明显提高的同时,背肌耐力与速度耐力5×25 m折返跑提高不明显,我们分析,在本研究采用的循环训练计划中,同一肌肉训练间歇时间长达40 min,而对动作幅度、速度没有明确要求,仅强调肌肉横断面积对快速力量的影响,忽视了神经冲动频率和协调能力对快速力量的持续作用,因此运动员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没有明显改变。3.2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期间的能量代谢能力变化

从能量代谢的特点分析,曲棍球项目主要依赖于短时间的无氧供能系统,即ATP-CP的供能能力和一定水平的糖酵解供能能力;同时,有氧能力是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对于长达70分钟的曲棍球比赛来说,一定水平的有氧能力将有助于乳酸的消除及机能的恢复,并促进训练与比赛时技战术的发挥。曲棍球运动是一项有氧与无氧相互供能的运动[10,11]。随着曲棍球运动的发展,高水平的比赛越来越突出快速、全攻全守的特点,有效的对抗对体能的要求日益突出,本研究在赛前强化力量训练的同时,兼顾了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训练。

研究中随机抽取6名队员进行训练前后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的测试,观察强化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高与能量代谢能力变化的内在关联。结果发现:在绝对最大摄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运动后的乳酸値显著下降(见表7),提示在强化力量训练后,运动员的氧利用率提高,乳酸清除速率加快,是有氧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可见,本研究力量强化期由于兼顾了有氧训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以保持,专项体能测试3000米跑成绩的显著提高与这一结果相吻合。

研究中未见最大摄氧量的显著性变化,可见该指标反映高水平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敏感性不足,6周的训

练时间尚未能引起有氧代谢能力的明显变化。徐心浩等观察到4周大强度赛前训练后游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及测试后的心率没有显著变化,但即刻血乳酸有明显下降[12]。此结果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无氧代谢能力较训练前变化不大,但是运动后的血乳酸明显下降(见表8)。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血乳酸值下降是运动能力提高的表现。我们认为,本研究在强化力量训练的同时,由于兼顾无氧能力的训练,有效地保持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此外,在赛前综合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中,半决赛击败辽宁队进入决赛,最终取得第二名。与训练前的冠军赛成绩相比(第3名),获得阶段性的进步,赛前综合力量训练效果达到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赛前综合力量训练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并与运动员的能量代谢能力的变化相一致,力量素质提高的同时,有氧、无氧能力得到保持。

3.3 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期间机能状态的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部分生化指标的监测,评估运动员在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情况,以进一步观察训练计划安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运动员对所实施的训练适应良好。

HB是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氧转运能力的主要指标。在大强度训练初期,由于红细胞溶血增多,以及铁的丢失增加和蛋白质分解参与供能,易出现浓度的下降[13],通过及时进行营养补充,并随着对训练的适应,Hb的浓度又会回升[14]。本研究可见HB浓度在训练后有下降趋势,但是在训练前中后之间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见表6),提示运动员对训练适应良好。

BU和CK常被作为反映运动负荷的指标,同时,也反映运动员机体的适应和恢复情况,运动量和强度的增加都会引起这两个指标的升高[15],其中,血清C K活性的测定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较为敏感,BU则对训练负荷量敏感,一般而言,负荷量越大或机体适应性越差时,BU的升高就越明显,恢复也越慢。本研究观察到CK在训练中期略有升高,训练后降低,训练前、中、后的变化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6),提示在赛前强化力量期间,骨骼肌代谢机能水平较好,对运动强度的反应较适应。BU呈下降趋势,训练前、中、后的变化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6),BU对赛前综合力量训练的负荷量不敏感,一方面可能是运动员重视在运动中的补糖、补水,使体内能够保持一定的血糖水平和肌、肝糖原水平,较少动用氨基酸供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运动员对训练的负荷量适应。

血清睾酮(T)和血清皮质醇(C)水平以及两者的比值常被作为了解运动员身体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平衡状态、进而判断疲劳和竞技状态的重要指标,长时间大负荷的运动会造成血清睾酮的下降和血清皮质醇的上升[16]。本研究发现,T在训练后有所升高,但训练前、中、后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C在训练中有上升趋势,而训练后明显降低,T/C值在训练中与训练前相比有升高趋势,训练后与训练前比明显升高。C和T/C在训练中略为升高是运动应激的表现,训练后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或变得更高提示运动适应性良好。

综合以上生化指标的结果,可见本研究的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没有导致运动员机能下降。

4 小结

1)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有效提升了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部的核心力量以及爆发力。本研究为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大赛前的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合理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不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同时可以保持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

[1]张雅飞,赵焕彬.中国男子曲棍球队阶段性体能测试分析—现阶段体能训练特点研究[M].第十四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2010,434-436.

[2]刘四.影响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因素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98-100.

[3]仝曦.国家女子手球队备战年亚运会赛前力量训练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4]杨启伦.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对提高足球专项技术的探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9,338-339.

[5]Alves,JMVM,Rebelo AN,Abrantes,C,et al.Shortterm effects of complex and contrast training in soccer players’vertical jump,sprint,and agility abilities.J Strength Cond Res,2010,24(4):936-941.

[6]高艳华,程冬美,马国义,等.对制约我国曲棍球水平提高的训练问题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2):77-80.

[7]翁海勤.中国曲棍球运动发展趋势[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3):74-76.

[8]陈小平.“神经支配能力”的练习--我国力量练习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4:25-26.

[9]许博,张晓伦.篮球专项弹跳素质及其训练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3:81-86.

[10]Reilly T and Borrie A.Physiology applied to field hockey. Sports Med,1992,14(1):10-26.

[11]Reilly,T,and Seaton A..Physiological strain injury unique to field hockey.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1990,30(2):142-146.

[12]徐心浩.优秀游泳运动员大强度赛前训练对机体代谢能力的影响——游泳水槽应用研究[C].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2007.

[13]于基国.运动和运动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16(2):145-147.

[14]匡晶,袁海平,史仍飞,等.摔跤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间若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监测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5):37-40.

[15]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原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第1版.355-361,233,39-40.

[16]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6-251,331-333,46-48.

Comprehensive Reinforcement Strength Training for Elite Men Field Hockey Players before Competition

Lin Liya1,Cong Dequan2,Zhang Li1
1 Guang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Guangzhou,China 510663 2 Guangdong Provincial Men Field Hockey Team,Guangzhou,China 510663 Corresponding Author:Lin Liya,Email:linhua1968@163.com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reinforcement strength training for elite men field hockey players before competition.Methods 6-week comprehensive reinforcement strength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for 19 men hockey players from Guangdong Provincial Team 120 minutes per day and thrice a week.The muscular strength,explosive power and muscular endurance of the player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The hemoglobin,creatine serum kinase,blood urea,testosterone and cortisol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The VO2maxand Wingate anaerobic ability were measured in part of the players randomly.Results The bench press,squat,Lats pull down,belly in,vertical jump,and 3000 m running performance of the players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01),as well as the standing long jump,30 m running,and abdominal muscle strength(P<0.01)after the training a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aining.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hanged in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intensive strength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trength of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waist and abdominal muscles of elite hockey players,while the aerobic and anaerobic capacity of the players can be retain.

field hockey,strength training,strength of power,aerobic capacity,anaerobic capacity

2015.11.09

广东省体育局奥运、全运攻关《广东省优秀男子曲棍球比赛体能训练方法的的研究》(项目编号GDSS2014194)

林丽雅,Email:linhua1968@163.com

猜你喜欢
曲棍球有氧耐力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女子曲棍球队运动损伤因素及体能训练干预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草原文化高峰期问题研究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