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艳辉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文化调适能力培养与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
尚艳辉
(大庆师范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文化调适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商务英语教学重视语言能力、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缺乏对学生克服文化休克和提高文化调适能力的训练。由于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性,文化调适能力培养十分必要。在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对提高文化调适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相互辩论、归纳总结等教学策略及体验式教学评价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文化调适能力。
文化调适能力;身份认同;跨文化交际;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将教学重点转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目前,国内外学者、教育者都意识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语言教学中开始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009年《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提出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思维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异国文化的宽容度。毕继万曾指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我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大多从了解文化差异、文化对比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单纯地了解异国文化对于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远远不够的。跨文化交际是动态的,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后,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行适当的文化调适,才能克服文化休克,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文化调适能力的培养,才能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化调适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文化调适能力的含义及作用
文化调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化调适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相同信息的不同感知和对同一行为的不同归因,以及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2]不同的感知和不同的归因,使交际者感受到文化冲撞。而文化冲撞是文化调适的开始。文化调适贯穿整个跨文化体验之中。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迷惘、紧张、挫败和痛苦,但它不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疾病,而是人们适应新的文化环境过程中的一个正常、自然的发展阶段。[2]文化调适一般需要三个阶段:紧张痛苦阶段、逐渐适应阶段和稳步提高阶段。[2]在最初的文化冲突阶段,一切都是陌生的,交际者每一次跨文化体验都会使他们感受到紧张、不安和痛苦。如果交际者选择停止交际行为,拒绝与他人沟通,坚持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便会产生文化休克,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如果交际者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缩短与植入文化的差距,便会进入文化调适的第二个阶段,逐渐适应阶段。每一次的跨文化体验都能解决一些客观问题,如乘坐一次地铁,就会对社会的公共服务系统有所了解;参加一次朋友聚会,就可能学到一些社交礼仪、餐桌文化,结识新的朋友。[2]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文化冲撞给他们带来的紧张和危机感。随着跨文化体验的积累,交际者对植入文化了解越来越多,便进入了文化调适的第三个阶段。是否具备文化调适能力决定着交际者能否顺利通过文化调适的各个阶段,而文化调适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交际者渡过这三个阶段的周期长短,这是决定跨文化交际行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文化调适能力培养策略的重要性
首先,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取决于适时的文化调适。很多跨文化交际者只是表层上了解对方与自己的文化差异,却不知道如何进行文化调适以应对或避免由这些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冲突。比如,跨国公司的本土员工总会固执地认为跨国经理应该了解本土的文化,应该按照本土的习俗办事;而跨国经理也同样认为,本土的员工应当服从自己的安排,不去考虑员工的心理需求。双方的跨文化交际失败最终导致了跨国经营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双方都具备足够的文化调适能力,积极、主动地适应异文化,双方才能尽快渡过文化调适阶段,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合作顺利,达到共赢。
其次,文化调适能力培养在目前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语言学、教育学学者在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时,对文化调适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高一虹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两个层面,指出“跨越”是主要关注点,“超越”是更为重要的教育目标。[3]李映论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即了解、理解、评价和运用四个层次,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4]杨亚丽、杨帆论述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5]韩晓惠指出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传授学生语言、文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生跨文化态度和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涉及较少。[6]李艳,张卫东把CDIO教育理念引入了外语教育中,创建了一个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7]该模式由目标、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学方案和评价体系五个步骤组成,但没有涉及文化调试能力的培养。秦丽莉,戴炜栋证明参与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学系列课程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显著提高。[8]这些研究都是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都没有针对跨文化交际的动态过程及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极少从文化调适的角度来研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在跨文化的商务环境中工作,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调适能力的培养对商务英语教学极其重要。因此,研究文化调适能力的培养策略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对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教学模式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体验学习法。该理念将学生的亲身体验作为教学内容。[9]在学习中,学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并与自己以往的经验相连接,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出新的经验,最后付诸行动。[9]后来,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基于杜威、库特·勒温和让·皮亚杰等知名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对认知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总结出体验教学模式,一种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9]库伯还总结出了体验学习法的图式结构(见图1)。[9]
图1 体验学习模式[9]
(二)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性
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都是母语为非英语的人。而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也是通过英语与来自他文化的人从事商务活动。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环境是跨文化的,他们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商务往来。所以,商务英语教学也必须具有跨文化性。教学中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外,语言沟通技能,跨文化交际技能和文化调适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面对目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的现状,商务英语教育者应当针对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性,分析传统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跨文化商务技能的有效教学手段。
(三)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弊端
虽然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但是教育者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模式。对于没有从事过商务活动的学生来说,仅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很难理解。即使熟记了跨文化商务沟通技巧,没有实际操作过,面对真实的商务环境,还是会缺乏自信,不能成熟地应对。也就是说,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商务环境中将学到的知识予以操练。
(四)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的优势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教育者应当意识到商务英语是一门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课程。实践能力应当是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只有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去体验,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才能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核心,而是通过实践学知识,通过实践应用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体验式外语教学是我国近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的外语教学改革探索项目之一。[10]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即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商务活动,创设商务英语的使用环境,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跨文化的商务技能。在体验活动的进行中,学生自然会为了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自发地进行文化调适。文化调适能力也正是在不断的跨文化体验的积累中得到提高。
在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调试能力,即在观察-体验-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培养文化调适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缩小学习者与目标语使用环境的距离。文化适应模式认为应在教学中融入有助于缩小学习者与目标语社会和使用者的社会心理距离的内容。[11]根据文化适应模式观点,充分的元语用信息和语用知识的输入可以使学习者与目标语社会和目标语使用者在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适应与融合度大大提高,从而促进二语语用习得的成功。[11]也就是说,结合商务英语的跨文化性,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完备的体验环境,提供充分的商务英语语用信息和知识输入,可以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环境的适应与融合度,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调适能力。根据“观察-体验-反思-实践”的体验学习模式,可以采取以下体验式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体验商务英语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引导学生挖掘在案例中体现出的跨文化现象,找出文化冲突。通过案例让学生对即将发生、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针对具体的文化冲突,进行独立的分析,得出自己的应对策略,是提高学生文化调适能力的有效方法。
(2)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法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进行观察,并在观察中体验商务英语的运用环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观察内容予以反思,最后通过模拟表演将所学到的知识实践出来。情景模拟法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态度立场等。[12]在模拟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采取文化调适策略,并在体验过程中感受所采取策略的实施效果,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文化调适能力。
除视频资料外,还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等建设仿真商务实验室、搭建网络平台的方式,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教师可以在后台监控学生的行为,接收学生的反馈并给与指导和评价。
(3)相互辩论
相互辩论需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库伯认为体验式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学习是在辩证对立方式中解决冲突的过程。[9]在辩论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而文化调适的过程正是需要跨文化交际者准确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客观地理解对方的文化身份认同,思辨地对待双方的文化差距,并据此做出适时的文化调适以减小文化差距。所以,调适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之上。因此,培养文化调适能力不能抛弃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应当积累大量文化知识,并针对双方文化差距进行对比和分析。价值观的对比和深层分析尤为重要。以此类对比分析为核心,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辩论,可以让学生的分析更加深刻、全面;可以迅速发现自己观点的不足,相互补充。辩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等方式观察,得出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体验,通过对方的发言进行反思,最后将自己的结论放回到辩论中实践。在辩论中,学生可以发掘更多的跨文化冲突,并在对立方式中找到解决文化冲突的方法,不断地提高文化调适能力。
(4)归纳总结
体验学习法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反思活动。[9]归纳总结是最好的反思方式。在体验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之后,安排学生对自己的体验作出归纳总结,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并将认识转化为经验,以指导日后的实践。即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体验中,总结自己对文化冲突处理的合理之处和不当之处,为下次的文化调适行为打下基础。
(5)体验式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库伯的体验式学习法认为学习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9]学生的文化调适能力也是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的。因此,应当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评价模式。这样才能真实、客观地对学生的体验过程做出评价。
文化调适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应当将文化调适能力的培养融合在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当中。文化调适能力是一项实践技能,仅依靠知识的传授与记忆很难得到实践和提高。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同时,经历跨文化交际的各个阶段,亲身体验到遭遇文化冲撞带来的紧张、不安,人际交往困难、孤立无援,文化身份认同受到冲击等。这一系列的刺激会激励学生自发地采取文化调适的措施,以缩短与他文化的差距。此类跨文化体验的积累会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文化调适能力。文化调适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学生跨文化商务英语技能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总之,文化调适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体验式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体验式商务英语教学又是提高文化调适能力的有效手段。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培养具备高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事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1]毕继万.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5(1):66-70.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09.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7-31.
[4]李映.试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J].外语界,2002(6):54-57.
[5]杨亚丽,杨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0):155-157.
[6]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7]李艳,张卫东.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3(6):61-65.
[8]秦丽莉,戴炜栋.以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学课程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3(6):56-60+65.
[9]柯威.美国研究生院“外语教学法”课程中体验教学法的运用[J].中国外语教育,2012,5(2):12-20.
[10]刘援.体验式外语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探索[J].中国外语,2011,8(5):57-64.
[11]王立非,袁凤识,朱美慧,等.体验英语学习的二语习得理论基础[J].中国外语,2009(5):76-81+106.
[12]田红云.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6):80-82+86.
[13]MICHAEL BYRAM, ADAM NICHOLS, DAVID STEVENS. Develop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 Practice[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14]MICHAEL BYRAM, PETER GRUNDY.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鲁越青)
Cultural Adaptation Competence Cultivation and Experiential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Shang Yanhui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
Cultural adaptation compet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usiness English teachers tend to emphasize language skills and overlook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hence the inadequate training of overcoming culture shocks and improving cultural adaptation competence in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ultural adaptation competence. Under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experiential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case studies, situation studies, debates, summarization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assessment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mprovement of cultural adaptation competence..
cultural adaptation competence; cultural ident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xperiential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2016-05-16
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项目“外语学科专项-ICC模式在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编号:WY2015040-B);大庆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利用身份认同的动态性规避跨文化冲突的交际策略研究”(编号:14RW10)。
尚艳辉(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10.16169/j.issn.1008-293x.j.2016.12.016
G4
A
1008-293X(2016)12-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