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进军
炸开想象力
+ 刘进军
怎样探测植物的思维?
怎样倾听动物的语言?
怎样看见不一样的声音?
怎样聆听五彩缤纷的色彩?
怎样抚摸优雅的地球重力?
怎样让手机变成人体的新器官?
怎样将可视化软件渗入敌人的大脑?
怎样把战机、坦克、军舰化为一锅浓汤?
怎样让电玩游戏变为真实的太空作战?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偶然事件常常激发出灵感和技术革命。谁聪明谁幸运!
通信卫星都装有电力推进器。它用于保持轨道定位、位置保持、姿态调整等。电力推进器的特点是:体积很小,效率很高,技术不难,但推力很低。卫星专家认为,电力推进器主要用于轨道调整和调姿。
2001年7月12日,欧洲太空局的“阿蒂米斯”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由于火箭上面级故障,卫星停留在近地点590千米,远地点17487千米的低转移轨道上。这离距离36000千米的静止轨道,还差得很远。
怎么办!飞控人员只有一个办法:卫星上的电力推进器临危受命,临时充当火箭发动机。“阿蒂米斯”号的远地点发动机8次点火,转移到31000千米的圆形轨道上。“阿蒂米斯”的离子推进器启动,历时18个月,终于到达地球静止轨道。
2010年8月14日,美国空军“先进极高频-1”通信卫星发射,进入近地点221千米,远地点50179千米的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准备进入静止轨道时,液体发动机发生故障,不得不开始太空流浪。如果不想办法使其进入静止轨道,这颗价值5亿多美元的卫星将报废,为了拯救卫星,卫星上的小反应发动机启动,12个姿态控制发动机也一起帮忙,将近地点高度提高了4700千米。在这个高度,太阳能帆板打开,电力推进器激活。卫星电力推进器用了9个月时间,终于将卫星送入36000千米的静止轨道。
电力推进器挽救了卫星。这两次“无心插柳”的太空救援,为电力推进卫星的诞生开辟了光辉的道路。电力推进,改变了卫星,也影响了火箭。一场卫星技术革命的“战争”已经打响。
通信卫星主要运行在距离地球的36000千米的静止轨道。卫星怎样飞到那么高的静止轨道呢?当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先进入250千米左右的转移轨道,然后一次次点燃远地点发动机,环绕地球飞行,慢慢变大圈子,最后进入静止轨道。
一般卫星的远地点发动机,都是液体燃料发动机,少则几百千克,多的几吨,又多又重。2005年,美国波音公司将氙静电离子发动机,装入卫星。氙静电离子发动机比液体燃料发动机的效率高10倍。但这就是科技的顶点吗?
NO!汽车、轮船都有电动汽车、电动火车、电动船,为什么卫星不能有电动卫星呢?这为卫星研制打开一条崭新的思路。当欧洲通信卫星组织与波音防御与太空公司谈判“欧星-115”号时,主张研制一颗全电力推进的电动卫星。
2015年,美国波音公司的“鬼怪”工厂设计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采用电动发动机的全电动卫星。它有4个25厘米直径的发动机,每年只要5千克燃料。电动发动机,不用燃料,太阳能帆板供电,又轻又小。
波音公司的秘密:2台电动发动机位于太阳能帆板之间。
于是,世界上第一颗完全靠电力推进的电动卫星——“欧星-115”号诞生了。2台电推进器安装在太阳能帆板下方。由于卫星的电力推进器取代了常规的化学推进器,重量下降到原来的一半左右。电动卫星的优点是:节省燃料、提高发射重量、最大化有效载荷。缺点是:需要耗时半年,从250千米的转移轨道飞向36000千米的静止轨道。
2015年3月2日,“欧星-115”号和“亚星-3A”号两颗电动卫星,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电动发动机多次启动,将两颗卫星送入不同倾角的轨道。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卫星串联发射,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无论怎样评价全电动卫星,它都为卫星研制打开一条崭新的思路。现在,美国波音公司引领全电动卫星的技术革命。电动卫星,为卫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高科技,日新月异,稍不留神就落后了。
世界上第一颗电动卫星——“欧星-115”号通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