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红
(丽水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运用和研究
——基于丽水学院护理学(中瑞合作)项目中的实践
吴庆红
(丽水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从2014年9月起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这种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新方法,并贯穿于中瑞合作办学护理学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分阶段实施,以帮助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同时兼顾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本科生导师制 中外合作办学 运用 研究
丽水学院于2014年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合作开展护理学项目。该项目以引进瑞典耶夫勒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为核心,培养具有较强的护理科研、英语应用、临床护理、护理人文、终身学习能力(“五个核心能力”),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工作,通晓国际护理规范的护理专门人才,目前国内同类项目只有三家。
该项目是丽水学院乃至丽水市第一个与瑞典国家合办的国际教育项目,对于瑞典而言,该项目亦是其与我国合办的第一个项目,同时它还是一种高投入的办学模式,不论是双方学校还是政府、国家,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此均有较高的期待,这种期待不仅体现在教育服务和就业前景方面,更体现在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期待上。
据有关研究调查表明,国内外许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已逐步推行导师制[1],并在人才培养质量中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2]。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从2014年9月起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这种学生管理和教育的新方法,在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中推行该制度,成效显著。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本科生导师制于2014年9月起在护理学(中瑞合作办学)项目中试行,该导师制贯穿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分3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针对1年级学生,第2阶段针对2年级学生,第3阶段针对3-4年级学生。学院对导师每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目标和职责,规范管理和考核,以帮助学生全面成长为目的,以学生学业指导为核心,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各种学习活动,同时兼顾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建立以双向互动、平等合作、共同成长的民主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且适应社会医疗行业需要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导师的专业特长,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达成“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的目标。
导师制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培养中运作三年来,学生满意度达97%[3],评价较高。多数学生认为导师经常与(她)他交流,能及时帮助解决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困扰,结果统计如表。
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本科导师制不仅促进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
第一、搭建了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新平台。根据目前的工作实际,丽水学院的学生管理模式是“1+50”,即1个班主任至少管理一个50名学生的班级,由于教学、科研压力繁重,班主任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次数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思想动态及心理特点难以及时和有效地掌握,往往是出了问题才被动地采取补救措施,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而导师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是“1+10”,即1名导师联系10名学生,导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或通过其他途径沟通的频率大大的提高了,容易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变化,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有利于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导师们积极与学生交流,学生满意率很高。在“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动态”一项调查中,学生对导师该项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91.6%,其中很满意为52.9%,比较满意为19.9%,满意为17.8%;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到学生宿舍、小组会议、QQ、微信、微博、电话、邮箱、短信等)”这项调查中,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满意率为91.8%,其中很满意为62.2%,比较满意为16.5%,满意为13.1%;在“与辅导员和学院主管领导保持沟通,及时反映情况,迅速处理突发事件”一项调查中,学生总体满意度为95.1%,其中很满意38.6%,比较满意30.6%,满意26.0%。
第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
1999年6月9日,经 纽 约 中 华 医 学 基 金 会(ChinaMedicalBoardofNewYork ,CMB)理事会批准资助,成立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m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该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明确提出对医学生培养的要求: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应表现出有分析批判的精神”有根据的怀疑”创造精神和对事物进行研究的态度。因此,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既具有娴熟医疗技术又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势在必行!在导师制的模式下,师生交流多了,指导多了,近年来,在学校举办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比赛中,护理学中瑞班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项目占了50%,课题选择更加符合专业特色。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专业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一项调查中,学生对导师该项工作的总体满意率为95.1%,其中很满意49.2%,比较满意为29.4%,满意为16.5%。调查结果显示导师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提升科研意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2015年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护理学(中瑞)班学生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调研项目《大学生临终关怀志愿服务研究-以丽水市为例》获全国三等奖,2017年,护理学(中瑞)班学生主持的《倾馨.临终关怀志愿服务成果册》获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同时她(他)们的志愿服务团队获丽水市莲都区首届志愿服务大赛金奖,并获中国红十字会青少年服务项目资助。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学生科研水平和志愿服务水平的最有力的见证。
第三,有利于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导师所带教的学生数量较少,参与育人的专业教师数明显增加,有利于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同时,导师可以较为深入和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状况,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在“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一项调查中,学生评价总体满意度94%,其中很满意占45.7%,比较满意33.1%,满意为15.3%;在“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选课计划” 学生评价总体满意度89.4%,其中很满意42.1%比较满意26.1%,满意21.3%;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不同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一项调查中,学生满意率达89.3%,其中很满意为37.4%,比较满意为21.2%,满意为30.7%;在“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进程设计”一项调查中,学生评价总体满意度90.6,其中很满意35.1% ,比较满意26.1% ,满意28.3%;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一项调查中,学生满意率达90.4%,其中很满意29.0%,比较满意3 2.2%,满意29.2%,
通过对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次选聘的导师中有部分导师非护理学专业背景,在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等方面不能有效引导学生,6.0%的学生不满意,在“你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与认识”访谈中,有28.59%的学生表示对专业的就业前景和领域了解比较模糊或很模糊。在“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选课计划”一项调查中,有10.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在“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进程设计”和“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两项调查中,分别有9.4%、9.6%学生明确表示,导师很少帮助。
虽然导师在开展相关指导工作前,学院已在导师制施行的目的、意义及工作职责等做了指导和培训,但个别导师仍存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现象。在“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动态”一项调查中,不满意的比率为9.4%,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到学生宿舍、小组会议、QQ、微信、微博、电话、邮箱、短信等)”这项调查中,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不满意率为8.2%。
我国高等院校为行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有些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即优秀校友。近年来,许多高校积极发挥这些优秀校友在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的作用。笔者在个别访谈中也了解到,大多数校友参与导师制服务活动热情度高,可弥补学校导师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由中专院校发展而来,大多数教师需要转型升级,加之国际教育的需要,近年来,学校送出去访学和交流的教师较多,亦包含了护理系的教师的,导致在中瑞合作办学项目上导师的相对不足,项目聘任的10名导师中就有4名导师为非护理学专业背景,在“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的专业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向学生介绍学科专业特点、发展动态及其社会需求”、“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和选课计划”、“帮助学生进行学业进程设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存在明显的不足,需要在学科特点介绍、学业方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从而提高导师工作水平整理水平。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中瑞合作办学项目选聘的10名导师,从专业背景、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上来看,各有特点。在专业背景中有护理学的6名、内科学的1名、预防医学的2名,辅导员1名;在学历层次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1名,硕士学历学位9名;在职称结构中,副高2名,中级5名,初级3名。应加强导师间的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可以通过周例会、定期小组沙龙,或通过QQ群、微信群等讨论,提升指导水平。
《中瑞合作办学护理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对导师的考核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制度并未完全落到实处,小部分导师主动意识和参与度并不高,应加强对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检查与指导,及时发现和反馈问题,从而使导师制实施的意义落到实处。
[1]吕忆松,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08:187~188
[2]高志凯 , 王定君.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 [J].甘肃高师学报 ,2011,16(1):75-77.
[3]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问卷设有12个问题,回答的等级为很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调查范围是2014级中瑞护理班三个班共84名学生,调查对象为所有导师。发出问卷共84份,收回有效问卷8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