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杰
(桂林旅游学院 桂林广西 541006)
新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测评*
——以桂林旅游学院为例
赵鹏杰
(桂林旅游学院 桂林广西 541006)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须多元化且符合校情,并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与学生英语能力测试方式,而科学、有效、多维度的评价与测试方式的构建与实施,是衡量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学指南 应用型本科 课程体系 测评
作为全国大学英语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对课程设置作了清晰界定并对课程体系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每种类型的语言教学材料又分为基础、提高与发展三个阶段,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这一框架是经过大学英语教学业界众多专家多年的研究提出的。基于《教学指南》的精神和专家们的研究,多样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个性化,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科专业要求和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校情的各不相同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1]
相对于理论研究型本科教育和实用职业技术型教育而言,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机构,桂林旅游学院亟需研究建立适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实现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但学院当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的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培养的阶段,对于英语技能学习与各个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重视程度不足,且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只存在于少数选修课中,这严重制约了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距甚远。[2]
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之一是学生来源与构成愈趋差异化,学生英语语言基础和实际运用水平不均衡且呈扩大化态势。学生间差距拉大,学生的多样化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专业诉求在大学英语(college English,CE)教学的固有“一刀切”模式下已然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使用一套教材、学习同样内容的英语课程,非常不利于因材施教,所致后果即部分学生因为程度较差跟不上一统的进程或者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等原因消极对待英语课,轻则英语科目不及格,重则耽误学业甚至毕业。另一方面,基础较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提升与发展。如此境况对既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包括我校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严肃而又迫切的课题,要求实施多年的、以通过大学英语4、6级(CET-4,CET-6)为主要目的、面向所有在校学生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做出适时应势的变革与转型。
总之,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待研究解决:(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不高,学习成效不尽人意。李霄翔(2011)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不足,英语学习成效低下;(二)师资建设不平衡。王守仁、王海啸(2011)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结构不平衡”,英语教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采用大班授课;(三)资源库利用率低。李长惠等(2008)的研究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强调网络技术的运用,资源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建而不用”现象,资源的粒度大,单位视频时间长,造成学习者的认知疲劳和使用惰性,导致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可见,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班授课、师资失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不合理影响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教学指南》明确提出构建多层次、多类别、个性化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因应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与发展的新趋势,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能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并使其具备较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1.开设符合校情的多元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符合校本实际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和载体。该课程体系由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包括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和 职 业/职 场/行 业 英 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EOP) 和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CCE) 三部分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应的三类课程(可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所组成。在完成通用英语(拓宽国际视野,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专业发展、学生需求和市场需求开设个性化英语课程,包括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等课程。[3]
表1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成
由表1可见,新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已经实现了教学侧重点由以往的较多关注基础(通用)英语向以专门用途英语为主要内容、辅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也符合《教学指南》中的基本理念。
实际操作中,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发展方向以及个人兴趣,因人而异开设包含于ESP之中的EOP或者EAP课程,使英语学习产生最大效用(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成示意图
以上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为:学科知识体系与职业能力需求的有效结合;以通用英语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养成为指向;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建设;课程设置具多样化和开放性,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制定参考性课程标准等,促进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体系的优化和课程计划的合理设置。[4]
以工作岗位需求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为主线开发和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突出应用型本科特色。通过对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式的解构和对新型课程体系的建构,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本科英语定位,引入职业英语教学理念,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深度融合教学目标定位与未来工作岗位内涵,整合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资源、优化英语教学效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快速发展。
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还有助于厘清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的诸多误区,如:把高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当作普通高等教育、把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当作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把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重点放在了语言知识教学和传授等。[5]
2.研究、建立科学的大学英语测评方式,包括课程评价和学生英语能力测试两个方面。
测试与评价是教学与学习的指挥棒,是检测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推动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学生英语能力测评,以校本考试为主。从传统的“对学习的测试”向“促进学习的测试”转变,判断大学生英语能力是否达到了设定的目标,促进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如表2所示,与上述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测评方式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突出能力评价与平时考核,特别强调自主学习与学习者的进步程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在线学习资源与自主学习平台,实现自测与教师跟进学习紧张情况的有机统一,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持续学习能力,实现学习者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测评手段方面,除了传统的校内纸质版考试形式(入学测试、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之外,大学英语在线学习与测评软件或者平台的开发与使用正在普及并将很快成为主流趋势。桂林旅游学院使用两个此类网络资源系统以弥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不足。1.iTEST大学英语测试与训练系统,支持学生进行词汇/语法等基础训练、听说读写译专项能力训练和自主模考训练,支持教师进行自动组卷、阅卷、成绩分析统计等个性化教学管理,支持学校组织和实施大规模英语测试,通过现代化手段有效提高考试效率,规范考试管理,从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与评估的整体质量。iTEST集测试、自主训练、教学、科研平台于一体,可全面满足高校英语教学的个性化英语技能训练需求。2.MyET口语与听力训练学习平台是一个专业的英语口语与听力的训练软件,提供针对原始阅读素材的快、慢速朗读、跟读、角色扮演、强化记忆学习法、复述、自我检测模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选择不同的教师发音进行学习,将从发音、流利度、语调、音量四方面,考查学习者的会话能力,并进行独立评分,并提供有效的改善建议。前者支持全方位的在线自主学习与反馈,后者则侧重口语与听力训练评测,两者结合使用,相得益彰。
表2 大学英语课程测评方案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把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相结合,符合院校特点、服务于专业,突显个性化教学,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全方位、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进一步丰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内涵,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色,扩大学生受益面,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为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6]
[1]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 (3):2-10.
[2]边丽君.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 3 (30):79-81.
[3]黄云龙.“3+1+X”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49-250.
[4]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01):1-5.
[5]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 (4): 609-17.
[6]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79-86.
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立项编号:2017C470)部分研究成果。
赵鹏杰(1978-),男,甘肃合水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