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姗,刘培慧,刘芮歆,车玉鑫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4, 422907080@qq.com;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110032;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辽宁 沈阳 110004;4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辽宁 沈阳 110122)
·护理伦理·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伦理学意义
丁 姗1,刘培慧2,刘芮歆3,车玉鑫4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辽宁 沈阳 110004, 422907080@qq.com;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110032;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辽宁 沈阳 110004;4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系,辽宁 沈阳 110122)
目的 对比观察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方式应用于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的伦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20人。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入院、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入院、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的总体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显著减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追求卓越道德目标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实现。
循证护理;动脉瘤;介入治疗;生活质量
对于动脉瘤的患者而言,随着介入治疗适应范围的不断拓展,介入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常见方式[1]。虽然相对于传统的动脉瘤夹闭手术而言,介入手术的创伤较小,但是介入治疗仍然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在术后形成并发症,并诱发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为了对比观察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方式应用于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对其不良反应、并发症、 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分析探讨循证护理的伦理学意义,笔者特进行本次研究,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患者2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120人。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大小,Hunt-Hess分级,职业构成,文化程度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DSA造影确诊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本次实验。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即对患者采用精细的常规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具体如下:
2.1 成立循证小组
成立专门的循证小组,循证小组的负责人为病区主管护士长,组员为2名,所有成员的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且均接受过循证医学的相关教育,对循证医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有组员均具有一定的写作及查阅文献的能力。
2.2 提出问题
进行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间会出现哪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这些住院期间的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是如何造成的?如何有效避免这些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2.3 查阅资料,循证支持
选择查询的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1989~2014),万方(2000~2014),中国知网(1990~2014);选择查询的外文数据库包括Medline(1966~2014),EBSCO eBook(2004~2014),Elsevier ScienceDirect(2000~2014)。选择检索的中文主题词包括:介入、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不良反应、护理;选择检索的英文主题词为:Intervention;Aneurysm;Subarachnoid hemorrhage;Complication;Adverse reaction;Nursing。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出: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塞;患者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入睡困难、腰背酸疼、尿潴留、腹胀等。动脉瘤介入术后的患者往往存在着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选择与提出的问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召集全组组员进行专题研讨,讨论所收集到的文献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同时结合组员的临床工作经验,并充分考虑患者的各项意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循证护理方案。
2.4 循证护理措施
2.4.1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循证护理。
患者动脉瘤破裂前大部分都会出现头晕、头疼,精神紧张、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伴有复视、癫痫发作,甚至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意识障碍、肌力减退、大小便失禁[3]。虽然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原因较多,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围手术期颅内压的波动,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维持在130~150mmHg/80~90mmHg之间,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患者的颅内压骤然升高;保证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休息,保证患者拥有良好的睡眠。
2.4.2 脑梗塞的循证护理。
患者若在介入手术后再次发生脑梗塞,则首先会在肢体活动,语言,神智方面发生变化,患者可能出现肢体偏侧瘫痪,甚至是失语,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则需要考虑是否发生了脑梗塞。对于大面积脑梗塞的病人而言,其在发病后的3~5天,也就是脑细胞的水肿高峰期,更容易使得患者的脑组织受压,从而形成脑疝,进一步危及患者的生命[4]。对于这类患者要及时观察其瞳孔的变化,观察病变侧的瞳孔是否出现散大,是否伴有头部的异常疼痛,以及是否出现了意识障碍。对于脑水肿的预防和处理,其最佳的方式为静点甘露醇,在必要的时刻,在静点甘露醇的基础上还可以适量的加用激素,以防止脑疝的发生。另一个护理的重点为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特别是对于那些咳不出痰的患者,有较大概率发生窒息的患者,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气管切开处理,若进行了气管的切开则必须严格地按照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方式进行。
2.4.3 脑血管痉挛的循证护理。
在进行完介入治疗后的2周之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头疼、恶心、失语以及四肢肌张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在进行介入治疗后的这14天内需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头疼程度,各项生命体征以及肢体的各项功能。防止患者因为出现较长时间的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细胞再次发生不可逆的损伤[5]。在护理上,对于这类患者必须按照医嘱早期的使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来抗血管痉挛,但是考虑到尼莫地平注射液可以快速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因而必须严格控制尼莫地平的泵入速度,最佳的泵入速度应该为每小时4~6ml。在泵入尼莫地平的同时,需要进行避光处理,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面色潮红,心跳突然加速,血压突然下降等情况。
2.4.4 介入术后的焦虑、抑郁的循证护理。
对于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是否发生了焦虑、抑郁,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在日常行为中是否出现了异常,包括是否出现了睡眠质量较前显著降低,进食较前显著减少,言语及活动较前显著减少,容易发生激惹[6]。对于这种在介入术后发生了焦虑、抑郁的患者,首先要求护理人员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一个评估,并深入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工作、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程度,根据个体的差异,选择谈话方式,并积极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积极排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进一步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2.5 观察指标及相应的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入院、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入院、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
2.6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价值。
3.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入睡困难、腰背酸疼、尿潴留、腹胀的发生率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状况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33%显著大于观察组的8.33%(P<0.05),其中观察组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脑管痉挛、脑梗塞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7%、1.67%、1.67%、3.33%,而对照组分别为3.33%、15.00%、1.67%、8.33%。
3.3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的焦虑评分为(51.4±4.8)分显著大于观察组的(43.8±3.9)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的抑郁评分为(53.1±4.2)分显著大于观察组的(44.3±3.2)分。
3.4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比较
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的各项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4.1 能够有效减少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实现结果的最优化
对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及护理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护理人员的经验及其对于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来医学治疗的结果就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临床护理决策的不确定性会使得最后患者治疗的医疗结果极有可能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循证护理,能够利用循证医学的手段搜集最佳的护理证据,而随着最佳护理证据的应用不仅能够极大的减少医疗干预失误以及不确定性的发生,同时也能实现结果的最优化。从本次的实验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上,循证护理组这两项指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上述数据就充分说明了循证护理能够使得医疗结果向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而结果的最优化,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客观上促进了有利原则的落实。
4.2 能有效发现传统护理的不足,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有利于建设和谐医患关系
在本次实验查阅资料中,进行循证支持的时候发现,在传统护理中很少有人意识到动脉瘤介入术后的很多患者存在着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等措施。而循证护理就有效的发现了这一不足,且在护理过程中笔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循证护理组在出院时刻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要显著小于传统护理组(P<0.05)。陈可冀院士曾经说过,在目前实际的临床医学工作中,应该抓住的两个主要价值观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7]。在本次研究中特别随访观测了两组患者,并对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测评,发现同时出院6个月后的生活核心质量量表循证护理组的各项指标的评分也要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这一结果从侧面印证了循证护理能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效实现这两个主要价值观。在现今的医疗环境下,医患关系紧张,且矛盾突出。特别在面对一系列的不确定决断的时候,此时的医务工作者是做出一个经验性的处理,还是做出其他的处理决策,这实际上属于一个伦理问题。若是因为决策者凭着自己的经验做出了一个决定,而导致了一个不良结局的发生,极易引发医患纠纷。特别是在当今医学高速发展的时代,经验决策有着较大的局限性,传统的经验决策更容易出现失误,而循证护理所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在纳入了大量的可信数据后所作出的,这样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的临床决策的发生,客观上有利于减少因为错误的临床决策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
4.3 整个操作流程相对于传统护理更为透明,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权利
对于普通患者而言,医学是具有高度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的学科,病人难以了解医护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更无法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虽然在很早之前,在希波克拉底的时代就对医务工作者列出了许多伦理学框架下的要求,现在几乎每个从事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在求学期间,都会接触到《赫尔辛基宣言》,并将其设定为进行医务工作的对自身最高的自律要求,虽然各级的医务工作者都能进行严格的自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医疗环境是复杂的,仅仅依靠医务工作者自身严格的自律并不能够完全避免部分医务工作者出现有损于患者“利益”的行为。而随着循证医学的引入,则是将他律引入了整个治疗过程中。使得护理操作的过程更加透明、规范,更为重要的是可供其他人员进行查询,验证其是否对患者采取了最佳的护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自身的利益不受伤害,也就是有利于实现生命伦理学中的“有利”这一原则。
4.4 有利于将医学研究的“善”与“真”相结合,构建一个全新的医学伦理学模式
不论何时进行何种医学治疗、护理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为了患者获得最终的健康。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为了获得最终的患者的“善”的医疗结局,在进行医护的过程中就必须寻找“真”的方法,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中,这个“善”与“真”是相对分开的,而循证医学讲究的是通过大量可靠的证据支持来进行后续的实践,这样就能使得“真”与“善”相结合,能够用证据的“真”来全力促成最终医疗结局的“善”的形成。可以说,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循证护理能够使得“真”与“善”完美的结合,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医学伦理学模式[8]。
综上,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来讲:循证护理能显著减少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不仅对患者手术预后有利,从伦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其有利于将医学研究的“善”与“真”相结合有利于实现生命伦理学中的“有利”这一原则,客观上有利于追求卓越道德目标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实现。
[1] 吕美云,易萍,何红. 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8,22(36):3331-3332.
[2] 伍小花,王丹,修小青.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1,24(8):4074.
[3] 孙霄云,刘堃,罗俊生,等.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循证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4):510-513.
[4] 朱冬梅.颅内动脉瘤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A):40.
[5] 陈慧明.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的干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2):311-313.
[6] 姬淑芸.我国循证护理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77-379.
[7] 李恩昌.把提高病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作为医学追求的两个主要价值——陈可冀院士访谈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3):271-274.
[8] 杨鲁民.循证医学的生命伦理学观[J].医学与哲学,2012,33(1):9-10,49.
〔修回日期 2016-10-03〕
〔编 辑 商 丹〕
Discussion o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Ethical Significanc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DINGShan1,LIUPeihui2,LIURuixin3,CHEYuxin4
(1DepartmentofThoracicSurgery,Shengjing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E-mail: 422907080@qq.com; 2DepartmentofNeurology,theFourth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32,China; 3DepartmentofNeonatology,ShengjingHospitalAffiliatedto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04,China; 4FacultyofNursing,ChinaMed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122,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d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analyze the ethical significanc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240 patients with aneurysm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120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care.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d discharge,and quality of life core scale scores after 6 months of oper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adverse reac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hospitalization(P<0.05).The overall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core scal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t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P<0.05). Conclu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aneurysm afte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effectively relieve patient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operation, objectively benefit to the pursuit of excellent moral goals and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Aneurysm; Interventional Therapy; Quality of Life
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6.31
R052
A
1001-8565(2016)06-1021-04
2016-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