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小熊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这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什么诺贝尔文学奖会颁发给一个民谣歌手?虽然看起来有些令人吃惊,但其实自1998年至2002年,鲍勃·迪伦每年都在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来看看官方的授奖词:“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如此看来,歌词作为歌曲中唯一一个与文学相关的存在形式,被诺奖的评委们划入了文学的范畴。
那么在乐坛上享有极高声望与地位的鲍勃·迪伦又是一名怎样的人呢?
音乐之路
鲍勃·迪伦的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于1941年出生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在他上大学的时候改名为鲍勃·迪伦,并且以这个名字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酒吧登台献艺。这一时期他听了很多布鲁斯音乐,后来这一音乐类型在他的音乐中被体现得很充分。1962年他同名专辑发行,与此同时还做了很多创作,大部分收录在他的第二张专辑《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里面。这个时期的迪伦的风格主要都是抗议民谣,其中一首《Blowin in the Wind》,在经过彼得·保罗和玛丽合唱团演唱后,使得鲍勃·迪伦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他不断在歌曲中做出尝试,在民谣中加入更多的元素,他的歌词甚至在欧美成为文学赏析课的研究课题。1965年,受摇滚披头士的影响,摇滚的元素越来越明显的融入到了鲍勃·迪伦的创作中。
1966年的一次车祸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之后推出的专辑的曲风回归了抒情的民谣,歌词也不再挖掘社会现象。1967年,迪伦推出自己的新专辑《John Wesley Harding》,曲调中的静谧田园风光令听惯了嘈杂流行摇滚的大众吃惊不小。这张专辑非常火,在美国排到第二位,在英国排名第一。在这之后,迪伦在音乐方面开始更多多种多样的尝试。他为电影《敲开天堂的门》制作了主题音乐《Knockin on Heavens Door》并大受欢迎。
1979年,迪伦录制了一系列基督歌曲,虽然评价褒贬不一,但从销量看来还是比较欢迎的。1985年,迪伦在专辑《Empire Burlesque》把舞曲和摇滚乐融合起来,很少有歌迷喜欢这张专辑。到了90年代,迪伦把时间更多用在演唱会的演出中,业余以绘画作消遣。1993年他的民谣专辑获得了格莱美“最佳传统民谣专辑奖”。
1998年,他的专辑《Time Out of Mind》获得了三项格莱美奖:年度最佳专辑奖、最佳当代民谣奖、最佳摇滚男歌手奖。
此时的迪伦已经在乐坛荣誉满载了。因而2016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肯,只不过是让大家将探究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到了他的歌词上。
歌词的文学
依照当今主流的观点,歌词似乎只有捆绑在音乐上,才有它真正的作用。正因如此,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遭受了一些人的非议。
然而歌词真的不能与文学搭边吗?暂且不论西方音乐,从我国的文学来讲,宋词就是音乐文学的一个证明。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也是中国的文学体裁。鲍勃·迪伦的情况也应如此看待。
实际上,几十年来,一直有一小部分人在为迪伦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正名而努力。鲍勃·迪伦的提名者之一,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斯蒂芬·斯考比已经研究迪伦的歌词二十多年了。英国大学学院的教授卡林写信给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说,“即便是在最细微的层面,他也已经把许多难忘的习语带到我们的语言中,自吉卜林①以来,还没人能比得上他。”
迪伦所崇拜的老诗人麦克尼什,评价他是“战后的铁器时代诗人”,麦克尼什也曾请迪伦为他的诗剧写歌。迪伦还曾为爱伦·坡②的《钟》谱上吉他曲,也曾以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为素材创作。
从迪伦的这份私人阅读清单来看,如果迪伦不成为摇滚歌手,他也应当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金斯堡③甚至在1975年,成了鲍勃·迪伦巡回演唱团体的一员,即兴当众朗诵他的诗作。萨利·贝恩称“鲍勃·迪伦首先是格林威治村④的一个文字工作者,此后才是用声音念诵这些文字的音乐工作者。”迪伦的歌确实大多是先有词再有曲,因此可以说,他的歌首先是一首好诗,然后才变成了一首好歌。迪伦歌词的表达也很丰富,反战、平权都是他的主题。
鲍勃·迪伦的文学传统广泛而深厚,他的歌词中一些巧妙的暗喻来自于圣经和莎士比亚。这也不难接受迪伦的文学地位是很高的了。牛津大学现代诗研究专家克里斯朵夫撰写了一本厚厚的《迪伦的原罪观》,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迪伦的歌词不仅源于文学传统,也来自一些民间故事、街头杂谈和报纸。他的歌词在美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在西方的一些大学已经出现了一个名为“迪伦学”的学科,而迪伦的歌词也被作为诗歌入选许多美国大学的文科教材。
民谣和摇滚铸就了他
鲍勃·迪伦的少年时期就对被民谣深深的吸引。美国民谣先驱伍迪·格斯里是迪伦的精神偶像。民谣复兴运动令歌手们具有一种使命感,要反对50年代兴起的大消费主义文化,反对商业主义的肤浅与流行,他们试图对抗现代社会的疏离、重新创造人们的团结,包括消解演出者和聆听者之间的距离。民谣的真诚性体现在歌词意识、演出风格、艺术目的,甚至素朴的服装。他们的歌词内容不是青少年的苍白与绮梦,而是生命的困顿与无奈,是生活的真实体验。这是迪伦所认识的民谣特质,尤其是他到了作为民谣基地的纽约格林威治村所接触到的民谣圈,因此,作为一个民谣歌手的他,也同时是一名“抗议歌手”。
在鲍勃·迪伦来到纽约之后接触了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是战后美国文化上的叛逆者,并且是此后一切另类文化的精神源头:在主题、写作风格,乃至个人生活上,都在挑战主流价值的沉闷,追求自由、即兴、诚实和解放。垮掉的一代和摇滚乐都是在50年代成为反叛之声。在这之后,迪伦的作品也更加接近垮掉的一代,这使得他的风格有了转变,一度流失了很多民谣时期的粉丝。在1965年写出的歌曲已经属于摇滚乐的范畴,而摇滚乐也因为他的作品改变了方向,列侬等其他歌手也受到他的影响。在1966年车祸之后又转而致力于民谣歌曲的创作,获得了成功。
民谣和摇滚都曾改变他,他也改变了民谣和摇滚。他在音乐上的地位已然无法撼动。
私人生活
令人意外的是,鲍勃·迪伦的私生活并不如那个年代的人们那样混乱,每一段都清楚明白。印在他第二张唱片封面上的女孩就是他的第一任女友——苏西。当时的迪伦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明星,倒是苏西的人脉更广一些,她帮助迪伦进入了更广的文艺社交界,迪伦在回忆录中也毫不吝啬对她的美誉:“极其美艳,极其活泼,笑容可以照亮一整条街道,像是罗丹雕塑活了过来。”虽然两人很快分手,但苏西是被认为对迪伦影响仅次于其第二任女友琼·贝兹的一个。
琼·贝兹就成为迪伦的第二任女友时,已是当时的民谣歌后。在迪伦还没有太大名气的时候,她已经家喻户晓,还登上过《时代》杂志的封面。她被迪伦的才华所吸引,两个人一同歌唱,度过了两年的幸福的时光。迪伦是这样回忆琼·贝兹:“声音极其、极其美好,可以把一切坏思想驱逐出人的灵魂。有着和我一样的孤独感,她像一个寄居在远方的埃及艳后,不可亲近。她毫无疑问是真正的民谣皇后。”迪伦成名之后,两个人的关系逐渐变淡,最后分手。1975年,琼为迪伦写下《Diamonds and Rust》以此纪念他们无疾而终的感情。
之后迪伦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萨拉,他们的婚姻持续了十二年,在感情濒临破裂的时候迪伦还为妻子写了一首歌《Sara》。这一段婚姻中他们育有4个孩子。此后,他又和一位叫卡罗·丹尼斯的伴唱者有过六年的婚姻,还生了一个女儿。两次婚姻的失败给迪伦带来的伤害让他渐渐养成一些怪癖:他只愿意住在汽车旅馆里,喜欢让狗围着他转,窗户要大开,不使用空调。在他的孩子眼中,他也是个“疯狂、自闭、孤独的只关心自己的音乐的人”。
或许只有无休无止的巡演是让迪伦觉得更舒服的生活方式,如今,他已经是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但还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有人说,迪伦已经在26岁之前完成了自己所有的人生,后来他就和时代脱节,但他从未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任何解释,只是在不停地上路、唱歌。这也是仅属于他——一个影响了整个美国乐坛的人——所独有的人生。
由诺奖引发的乌龙
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正式公布获奖人为鲍勃·迪伦,然而这名七十多岁的老人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这令公众和媒体纷纷做出猜测——鲍勃·迪伦会不会拒绝诺奖?一些报纸甚至信誓旦旦的认定,以鲍勃·迪伦特立独行的个性可能不会接受诺奖,并就此发表了许多相关评论,诸如“是诺奖需要迪伦,还不是迪伦需要诺奖”、“诺奖尴尬了”之类的论调屡见不鲜。然而正当大家忙着看热闹之时,迪伦于10月29日向媒体表态:他对获奖十分激动且不知所措,他十分珍惜这个奖。他还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也会考虑出席授奖仪式。
这一消息出来,无疑是把之前的一些推测都推翻了。这名老人迟来的反应,也让不少媒体闹了真正尴尬的乌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