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加榜梯田文化生态资源开发与对策

2016-12-07 23:27杨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

杨雪

摘 要:本文以加榜梯田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加榜梯田发展的现状,当前面临的问题和以后发展对策的思考,以期更好地促进梯田旅游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加榜梯田 旅游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

一、加榜梯田景区现状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从江县城 80公里,梯田总面积近 1万亩,主要分布在党扭至加榜全长 25公里的公路两侧,主要由东朋寨梯田、加页寨梯田、两旮寨梯田、镰刀梯田、党机岭梯田、加车苗寨、羊松寨梯田等七大景区组成。景区里居住着苗族的一个支系,这里的苗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和服饰,他们的寨子均坐落在半山腰,寨子四周是梯田,梯田四周是森林。这些梯田依山而建,地势蜿蜒崎岖,从海拔 1000多米的山坡上一直延伸到深深的河谷,把数座山体连接在一起,规模宏大,线条优美。

目前,加榜梯田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旅客结构也从往年背包客、散游客到旅行团队的转变。 2016年开春以来,到梯田景区旅游的旅客多达 10800余人次,仅五一小长假就有游客 3800余人次,日均吸客量近千人。据不完全统计, 5年来总共有 6万余人次到加榜梯田旅游观光,每年给当地群众带来收入约 10余万元。

二、加榜梯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加榜梯田当前发展势头良好,但从总体上看 ,梯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1.旅游起步晚,思想观念陈旧

从江县是国家重点扶贫的特贫县 ,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是多年来当地各级政府昀棘手的问题。20世纪末期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旅游业提上了议事日程 ,以此作为从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是由于该县旅游业起步晚 ,交通设施不便、缺乏社会各界支持发展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基础,坐等观望思想严重等,导致旅游发展一直步履较慢。

2.景区缺乏系统开发

由于尚未对景区开发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随着游客的不断涌入,一些农民盲目抢占位置修建农家乐,新建的房屋以砖木结构等各种方式为主,对梯田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地群众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淡薄,为了短期内取得发展,一些居住在梯田中间的农民,一方面计划通过拆旧建新的方式建房;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集资新修通寨公路,使具有月亮山苗族特色建筑风格的民居,原汁原味的苗族传统农耕文化和大片的梯田遭到破坏,加榜梯田旅游观光的经济价值受到减损。加榜梯田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景区建设滞后,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从江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地方财力靠国家财政补贴 ,无力投入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又没有大规模吸引外资投入的环境,导致景区建设滞后 ,各景区大部分处于原始自然状态 ,极大地制约资源的开发。当前公厕严重缺乏,由于当地的习俗,群众都没有建一个正规的厕所, 2009年向县旅游局争取 5000元修建的三个公厕如今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景区的需要。村与村,寨与寨之间相隔较远,公厕增建迫在眉睫。

另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游客在公路沿途观赏梯田自然风光外,相应的民族文化旅游节日、歌舞、饮食等产品尚未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消费市场,不能让游客得到心理和物质上的满足 ,不利于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和竞争。

4.旅游接待设施数量少,功能不全

据从江县旅游局提供的有关资料统计,仅 4月份以来,到加榜旅游的旅客多达 8000余人次,而五一小长假期间,景区内仅有的9家农家旅馆177个铺位早在4月初就全部预定,晚点联系的旅客根本无法安排住宿,旅游旺季往往出现超载状况,而平时又达不到饱和,供求矛盾愈显突出。景区服务人员也未经过专业训练 ,素质普遍偏低 ,既影响接待质量 ,又影响旅游地的形象塑造。

三、加榜梯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加榜梯田生态旅游开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景区内不仅居住有加榜乡 5个村近 1000户 5000余人,而且梯田开发还涉及到数量庞大的农田、森林、土地的开发保护等众多方面的问题,单靠某一单位或部门是难以完成的。为此,建议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明确指导思想,统一认识

加榜梯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要以黔东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理清思路,统一认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梯田文化旅游培育成为从江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江县的各级干部 ,各行各业必须树立全局观念 ,统一思想,认真把梯田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培育起来 ,突破多年来经济发展的困境,以此带动全县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一是县人民政府应成立工作组,负责组织把“加榜梯田”申报为国家级或省级著名旅游风景区,进一步提高加榜梯田的知名度。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以加榜梯田文化研究为核心,将月亮山区梯田文化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为今后把加榜梯田申报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条件。三是县人民政府应成立以加榜乡、旅游、财政、国土、林业、文广、招商等部门为成员的加榜梯田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加榜梯田旅游开发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同时,由县政府成立加榜梯田开发项目工作组,对加榜梯田开发的可行性专题调研,制订出具体可行的开发方案,并做好项目的立项、论证、申报、实施工作。

2.完善景区硬件、软件打造,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尽快启动实施几个村寨的农田小水利、安全饮水工程、步道硬化、排污工程、芦笙堂、观景台、停车场建设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改善景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争取得到乡村旅游项目,加大对现有的农家乐和农家旅馆的扶持力度,完善内部设施,让更多的农户投入到旅游开发上来,通过旅游开发增加收入。三是加大对旅游管理和服务队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支既能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需要 ,又通晓加榜梯田文化知识的高素质旅游管理和服务队伍。四是加强对加榜梯田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研究,以提高对旅游环境容量、量测、调控、影响等诸因素研究 ,对旅游发展进行科学决策。

3.以梯田自然景观为背景,建设民族文化

加榜梯田自然景观是从江县发展旅游业的一大景色,也是旅游资源特色优势所在。客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旅游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客源的定位是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准确与否 ,直接关系到旅游规划项目投资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从当前旅客来源和需求分析,游客是对乡村生活感兴趣的人,他们过惯了城市生活 ,以到乡下去体验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因此 ,从江加榜梯田文化生态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应该定位在都市里 ,民族文化生活是乡下人的生活缩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它能让都市里的人们满足求新、求异、求奇的旅游欲望。所以 ,在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过程中,切忌将城市里现代化的建筑模式照搬进来。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原则是必须与当地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以免破坏自然景观原貌;必须与当地人文环境协调一致 ,突出民族文化与山野特色。从江县除独特的梯田风光外 ,还有许多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如节日、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传说故事等。这些人文景观与梯田自然景观构成丰富的梯田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4.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

加榜梯田景区是人类传统农耕文化的一块净土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外桃源 ,是人与自然共同绘制在大地上的精美画卷。因此 ,在梯田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清醒地认识这样一种理念:开发是为了发展,发展必须以保护资源为前提,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求其可持续发展。梯田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涉及到数量庞大的农田,还涉及到附近的村落保护、森林、土地的开发保护等众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当前的紧要措施:一是凡在景区内的居民在梯田旅游项目开发前不得擅自搭建新房,更不能建砖混楼,尽量使景区保持原汁原味,为打造原生态旅游景点迈出坚实的步伐;二是林业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对加榜梯田景区可视范围内的森林进行强制性保护,对保护区内的树木实行严格的禁伐制度和补助政策;三是加强景区公路沿线的绿化工作。通过动员干部职工及沿线村寨的村民在公路沿线栽种楠竹、枫树、水杉等风景树,维护和保护好当地的生态资源。

5.策划、宣传生态旅游线路

旅游、文广等部门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要从全州全县旅游发展的高度,把加榜梯田、小黄侗族大歌、岜沙等著名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整合,制作出从江精品旅游产品宣传光碟等影视资料,并充分借助网络、电视、节日、广告牌、报纸、杂志等媒介对以加榜梯田为主的从江西部的旅游资源进行立体式宣传,不断提高从江西部地区旅游知名度。将加榜梯田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景点特色,打造开发成一条生态旅游环线,挖掘当地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自然资源基础上增加看点吸引游客,联合下尧壮族大歌、尧贵大山原始森林为一体,形成在党扭、加页、加车看梯田风光,体农耕文化,在下尧听壮族大歌,到尧贵大山赏原始森林美景为一体的旅游线路,丰富旅客旅游的行程和内容。借助梯田美景、气候、环境优势和山地特点打造成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

参考文献:

[1]许龙哲,高航.梯田发展与农业生产[J].吉林水利,1996年03期

[2]张彩,梯田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第8期。

[3]王晓东,加快梯田建设 促进经济发展[J].甘肃农业,2012年5月。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
试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旅游档案的开发利用方法浅论
校园体育场地和器材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
出版社对公版图书的开发利用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