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馨臻
【摘要】“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世人常用这句来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在课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先读题,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关键词】巧抓“文眼”; 贯通全篇;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读题,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朗读和感悟,从各个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从题目中了解文章的线索、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等。
新学期伊始,孩子们拿到崭新的语文书,我悄悄地观察过他们,他们总是先打开目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再翻到后面的课文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老师说什么,做什么,他们似乎已经抛到九霄云外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不去指责他们,遨游在书海里,是一件好事。课后我与孩子们交流,我发现课题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促使他们的阅读大多都停留在“行云流水”“一目十行”,甚至是“过目即忘”。怎样才能有效指导孩子们从课题入手进行阅读呢?
一、让“?”围绕课文
阅读课题时,引导孩子看完课题,围绕课题提出相关问题。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将问题摆在心里,然后带着问题到课文里寻找答案。一个问题代表一个任务,有了任务,孩子们的阅读目的就明确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完成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虎门销烟》时,在我揭示完课题后,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谁在虎门销烟?虎门在哪里?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要销烟?销烟成功了吗?“销”是什么意思?“烟”是香烟吗?虎门销烟有什么意义?学生的问题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原来从课题里可以挖掘出这么多信息。带着问题,学生默读自学,很快他们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也了解了一些课文里没有提及的中国近代史,即虎门销烟的背景。这样的效果不仅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十分惊喜。
二、以点带面,抓住中心字眼
有些课题里会出现整篇文章的中心字眼,中心字眼往往暗示着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从课题着手,抓住中心字眼,贯穿全文去探索,以点带面,以主代次,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仔细寻找和中心字眼有关的语句和段落,领会全篇重点,体验情感。抓住中心字眼,有助于学生进行归纳,让他们拥有自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这篇课文题目新颖特别,含义深刻。“打开课本”是孩子们每天都要去做的一件事,这里的“课本”很显然不是我们随手可拿的课本,而是带有其他意义的课本。这样的文章“眼睛”本身就充满了许多悬念,自然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并产生许多联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课本”里有什么呢?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课本”?为什么又叫“绿色的课本”呢?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唤起小学生急于阅读文章的欲望,产生阅读期待,而且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和童年的情趣。其次,课本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大自然有形形色色的万物。“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这一“打开”究竟是如何打开呢?这其中的奥秘,一定是需要少年儿童去认识,去探索。所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一课题,既是文章重点内容的高度概括,又内在地蕴含着文章的主旨。考虑以上两点,教学这一课就必须把课题当作教学的一大资源,给予充分利用。
(一)用课题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先板书课题,然后询问学生:“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并顺手在课题上打了个“?”,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热烈:“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课本?”“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打开是什么意思?”“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学生思维的机器在一开课就积极运转起来了,整堂课他们自然学得兴趣盎然,主动生动。
(二)用课题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让学生通读全文,边朗读边找出文中提到“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语句和片段。学生仔细读书,很快就会画出这样几个句子:“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一小节在文中两次重复,应如何朗读,如何理解。
(三)用课题揭示主旨,提升情感
学到最后,可以在课题上变化,“大自然不仅是绿色的,还是 ( )”让学生填写说话。诸如“绚丽多姿的”“五彩缤纷的”等答案必将异彩纷呈。
三、弄清课题大义,引导学生阅读
有些课文题目就能概括课文内容,弄清楚了课题大义,基本也就清楚了课文的中心,阅读起来也是事半功倍。
例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大义,比较难理解的是“励志”一词,通过查字典知道“励志”是“奋志,受到某件事激励而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的意思,这样帮助学生理解到课题是“徐悲鸿受到某件事的激励而集中心思学画”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从课文里寻找,感悟到为什么励志,如何励志,励志的结果如何。根据这样的感悟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层次,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徐悲鸿受到外国学生的侮辱从而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过程十分艰苦——徐悲鸿取得优异成绩,轰动画界。根据课题大义去阅读,不仅使文章内容清晰可见,也让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同时课文中心也是十分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题是一篇课文的“眼睛”,凝视这双“眼睛”,透过这双“眼睛”,让阳光照进来,直接就能照亮全篇的中心。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