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油橄榄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016-12-07 05:27:39何明岗梁小刚曹永红吕瑞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孢属油橄榄陇南

何明岗, 梁小刚, 曹永红, 吕瑞娥

(1.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林业局,甘肃 康县 746599; 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甘肃 兰州 730070;3.甘肃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甘肃 武都 746000)



陇南油橄榄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何明岗1, 梁小刚2, 曹永红3, 吕瑞娥3

(1.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林业局,甘肃 康县 746599; 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甘肃 兰州 730070;3.甘肃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甘肃 武都 746000)

为了解陇南油橄榄存在的主要病原真菌种类,对来自陇南两个县的10份油橄榄病害样本进行分离鉴定,经鉴定陇南油橄榄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为:煤炱属(CapnodiumMont)、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环梗孢属(SpillocaeaFr.)。煤炱属、炭疽菌属、环梗孢属分布范围广,在油橄榄的叶片、果实都能分离到。叶部是病原真菌存在的最主要部位。

油橄榄;病原真菌;种类;鉴定;陇南

油橄榄(Oleaeuropaea)是地中海地区传统而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已有40多个国家引种栽植油橄榄[1]。陇南从1976年开始引种油用油橄榄,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发展高峰期,目前陇南的武都、文县、宕昌3县、区40个乡镇种植面积达0.33万hm2。2003年油橄榄果实产量达200万kg,产油3.2万kg,特别是陇南境内的白龙江沿岸,其生长状况良好、挂果期提前,出油率、油品质量等多项指标优于原产地,是陇南山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2]。但由于当地种植面积增大,管理技术较为粗放,造成油橄榄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孔雀羽斑病(CycloconiumoleaginnumCast)、炭疽病(GloeasporiumolivarumAlm)、煤污病(Capnodiumeleaophilum)。因此,明确当地油橄榄主要病原真菌的种类对于提高防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对陇南地区油橄榄样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明确了目前陇南油橄榄上的上存在的病害真菌微生物种类,为油橄榄病害防治提供了清晰的对象。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油橄榄样本来自甘肃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采自甘肃省陇南市),分离获得的真菌菌株保存于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实验室。

1.2病原菌分离

剪取油橄榄叶片、果实、枝病健交界处,随即选取9个病斑块,大小为0.3 cm×0.5 cm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吸水纸吸干组织表面水分,用无菌水润洗2―3次后,用75 %乙醇处理15 s,无菌水冲洗1次,重复三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置于PDA平板上(培养皿直径9cm), 每皿3小片,3个重复,25℃恒温暗培养。3d后进行菌株分离、纯化、鉴定、科赫法则验证和经过多次转接获得纯培养物,PDA斜面4℃冰箱保存备用。为抑制细菌生长,配制PDA时在灭菌前每升培养基中加入2 mL氯霉素[3]。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取样地点

调查取样点见表1.采集样本来源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县和文县的十个油橄榄栽植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0份病害样品来自于叶、果等。

表1 调查取样地点

2.2病原真菌种类分析

从采集的油橄榄病害样本中分离到的病原真菌有3种。分别为煤炱属(CapnodiumMont)、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环梗孢属(SpillocaeaFr.)。在这三种真菌中,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环梗孢属(SpillocaeaFr.)为油橄榄常见的病原真菌,其余一种未见在油橄榄上有发生报道。

2.3病原物形态鉴定

分离到的各种病原真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及孢子特征(图1、图2、图3)如下:

6.可以以此教学模式为基础,成立“大型养路机械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研发“大型养路机械3D模拟仿真平台”创建校内培训基地,以安全的环境,真实地反映现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得到初步锻炼,拥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才可以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训,并取得相应岗位证书。

图1 煤炱属;编号:6-1-G-1、8-2-Y-2、5-2-G-1、9-2-G-3

煤炱菌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叶、果实和绿色茎表面生,偶尔浸入角质层,靠蚜虫和介壳虫分泌的蜜露生活,形成暗色菌丝层,与植物没有寄生关系,菌丝层在植物表面像一层黑纸,很容易揭下来。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遮光,阻碍光合作用,破坏观赏植物外形美观。[4]

煤炱属(CapnodiumMont)菌丝绒毛状,由圆形细胞组成。菌丝常由念珠状或黏结的菌丝,子囊座无刚毛,表面光滑,或有菌丝状附属丝。子囊孢子具纵横隔膜,砖格形,多胞、褐色[5]。

图2 炭疽菌属 编号:4-2-Y-1、2-1-G-1、2-1-G-2

果实、叶片、枝梢、花芽和叶芽均可受害。果实受害,初期有褐色小斑着生于果皮上,然后逐渐扩大为黑色圆形病斑,有时数个病斑连成不规则形,边缘不明显,后有轮生小黑点出现,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6]。

病斑多发生在新梢基部,呈梭形或椭圆形,略下陷,边缘淡红色,后期呈黑褐色,中部带灰色,有黑色小点及纵向裂纹。叶片受害时,病斑常自叶尖处发生,呈半圆形,黑褐色或黄褐色,边缘紫红色,后期呈灰白色。枝干上的病斑呈梭形溃疡或不规则下陷,剥去皮层,可见黑色木质部[7]。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弯月形,萌发后产生附着胞(Appressoria);分生孢子盘平坦,上面敞开,下面略埋在基质内,分生孢子自茁壮的梗上顶生[8]。

孔雀斑病是油橄榄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为害特征为:病斑在叶片上初期为灰黑色小点,逐渐扩大,边缘由浅褐色变为深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环,形如孔雀斑,故名孔雀斑病。其为害部位主要为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及嫩枝,造成大量落叶、落果[3]。环梗孢属(SpillocaeaFr.)菌丝在角质层下,孢梗上部有环痕。分生孢子暗色,初单胞后双胞。异名为CycloconiumCast.[2]。油橄榄孔雀斑病(S.oleaginum(Cast.)Hughes=CycloconiumoleaginumCast.)[3]

菌落及细胞形态: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da.)分生孢子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弯月形,萌发后产生附着胞;分生孢子盘平坦,上面敞开,下面略埋在基质内,分生孢子自茁壮的梗上顶生[5]。(图2)

菌落及细胞形态:环梗孢属(SpillocaeaFr.)菌丝在角质层下,孢梗上部有环痕。分生孢子暗色,初单胞后双胞。异名为CycloconiumCast.[6]。(图3)

图3 环梗孢属;编号:3-Y-3 6-G-3 4-Y-2 1-Y-3 10-Y-3

2.4病原物种类与其来源的寄主组织及地理分布的关系

病原真菌来自陇南油橄榄不同栽植区的不同组织部位,通过对分离鉴定到病原真菌的种类与其地理来源和组织部位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煤炱属只从武都县油橄榄样品中分离得到,而炭疽属只从文县的油橄榄样品中分离得到,而环梗孢属同时从武都县和文县的油橄榄样品上分离得到。从病原真菌存在的寄主组织部位看,叶和果实是病原真菌主要寄生的部位,从油橄榄枝上未分离到病原真菌。

表2 病原物种类与其地理来源、组织部位的关系分析

2.5寄主不同组织部位与病原真菌种类分布关系

通过对寄主组织部位与病原真菌种类个数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从叶部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种类及地域分布最多,其次是从果实中分离得到的,而未从油橄榄的枝上分离到病原真菌。

表3 寄主不同组织部位与病原真菌种类分布关系分析

3.结论与讨论

3.1 通过对来自陇南油橄榄病害样本进行分离鉴定,鉴定后确定陇南油橄榄病害主要病原真菌为:煤炱属(Capnodium Mont)、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环梗孢属(Spillocaea Fr.)。

从分离到的病原真菌中,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Cda.)、环梗孢属(Spillocaea Fr.)为油橄榄常见的病原真菌[7―8],其余一种未见在油橄榄上有发生报道,其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从病原真菌的地理分布看,发现煤炱属(Capnodium Mont)只从武都县油橄榄样品中分离得到,而炭疽属(Colletotrichum Cda.)只从文县的油橄榄样品中分离得到,而环梗孢属(Spillocaea Fr.)同时从武都县和文县的油橄榄样品上分离得到。这说明这三种菌是油橄榄栽培地区普遍存在的病原真菌,尤其是环梗孢属(Spillocaea Fr.)地理分布最广。

3.3 从病原真菌的寄主组织来源看,除油橄榄的枝、叶和果实都可以分离到三种病原真菌,且叶部是各种病原真菌存在的主要部位。其次是果实,而未从枝上分离到病原真菌,说明枝部不是主要的带菌体。另外,从各种研究结果看,叶部是油橄榄发生病害的主要部位[9],果实的病害种类虽然少于叶部病害,但因为造成的损失较严重,因此成为油橄榄病害的重灾区。油橄榄枝部的病害发生较少,目前报道的也仅有油橄榄炭疽病、油橄榄丛枝病、油橄榄等[10]。因此建议在挂果前以防治叶部病害为主,挂果期重点防治果实病害是降低油橄榄病害发生程度、降低经济损失的主要途径。

[1] Fabbri, Batolini G, LambardiI M,etal. 0live Propagation Manual[M]. Landlinks Press, 2004: 1.

[2]赵红霞.浅议陇南油橄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甘肃林业,2007,32(03):75.

[3]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115―116.

[4]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植物病原真菌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12―213.

[5]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324―325.

[6]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314―316.

[7]王晓鸣,李建义.陕西省炭疽菌的研究.[J]真菌学报,1987,6(04):211―218.

[8]陈守常,张金钟,张丽珠.油橄榄孔雀斑病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1,11(08):37―40.

[9]杨兰英.云南油橄榄病虫害调查与综合治理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01):138―141.

[10]孙志东,石英,吴劫,等.四川西昌油橄榄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防治[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02):97―98.

(责任编辑 徐成东)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in Pathogen Fungi Species of Olive in South Gansu

HE Minggang, Liang Xiaogang, CAO Yonghong & LU Ruier

(ForestryBureauofKangxianCounty,Kangxian, 746599,GansuProvince;ForestryDept.,CollegeofForestry,GansuAgricultureUniversity,Lanzhou, 730070,GansuProvince;GansuLongnancityInstituteofEconomicForest,Wudu, 746000,GansuProvince)

To make the main pathogen fungi species clear of olive in South Gansu ,10 disease samples from two county of South Gansu were collected and isolated, main pathogen fungi species of olive in South Gansu after identificated that wereCapnodiumMont andColletotrichumCda andSpillocaeaFr.CapnodiumMont andColletotrichumCda andSpillocaeaFr.were wide distribution,They were isolated in leaves and fruits .The main tissue of pathogenic fungi was leaves.

olive; pathogen fungi; species; identification; South Gansu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4ZYTG07;陇南市科技局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4-08资助。

2016 - 07 - 21

何明岗(1975―),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林栽培。

吕瑞娥(1973―),女,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林有害生物防治。

Q949.32

A

1671 - 7406(2016)09 - 0039 - 05

猜你喜欢
孢属油橄榄陇南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云南化工(2021年11期)2022-01-12 06:06:22
枝孢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2021年19期)2021-10-12 03:22:08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
金桥(2020年12期)2020-04-13 05:50:56
中国月季上两株链格孢属真菌的分离鉴定及TeA毒素的测定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油橄榄叶中橄榄苦苷
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 07:13:09
陇南记忆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金堂县开展油橄榄栽植管理技术培训
绿色天府(2017年3期)2017-03-06 19:13:17
圆梦陇南
西藏砂生槐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藏卷叶黄精茎内链格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西藏科技(2015年9期)2015-09-26 12: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