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中感性因素的运用

2016-12-07 12:57吕科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运用

吕科

【摘 要】本文从感性因素的内涵和感性因素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两个层面进行探讨,其中重点论述了感性因素在散文教学中的三个应用策略:虚拟场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诱导回忆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融入文化。

【关键词】散文教学 感性因素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98-02

散文是中职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教材下册中就多达八篇散文。可见,散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容易陷入语文知识梳理的泥沼,花了大量时间和学生分析生字、生词、句子以及段落的含义,结果是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差。其实每一篇散文中都蕴含了作者浓厚的感情,如果不从学生的感性因素入手,只对文章进行理性的梳理和分析,不仅不能够打动学生,而且不能够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如果能利用学生的感性因素,将学生深深地吸引到散文的情感中去,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堂,教师教学也会轻松愉悦,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

一、感性因素的内涵

人的思维方式包括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两种形式。感性思维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比如,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觉得特别可爱就是母爱的感性思维在起作用,而人一看到蛇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是基因中对危险动物恐惧在起作用。感性因素在散文创作中就更加常见了。许多作家欣赏到美景,感觉满怀喜悦,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这就是感性因素的作用了。所以,人类对美的向往,对亲情的依恋,对丑恶的憎恶,都是感性因素的基本表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放弃感性因素的应用,很明显是舍本求末的。

二、感性因素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因为感性因素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巨大,下面就结合教学实例来探讨感性因素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虚拟场景帮助学生身临其境

不少散文作品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作者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大自然的美,在渲染大自然美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些课文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中职学生年龄较小,没有游历过太多的大江大河,就是对身边自然景物的观察也比较缺乏,他们还不具备一双观察自然之美的眼,所以在进行和自然景物有关的散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然的美,常用的方法有语言描述、图片展示、视频展示、虚拟现实等。语言描述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较高,效果不是非常好;虚拟现实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一般的中职学校都不具备。所以实际教学中,都是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来虚拟场景,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配以一些语言描述,将图片和视频资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比如,进行《雨中登泰山》的教学。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泰山,对泰山的奇伟没有切身的感受,如果让学生直接学习课文,肯定不能够领会这篇散文的意境。所以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泰山的雄伟美景。在教学之初,笔者问学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诗是描述泰山的雄伟的,你们有没有去过泰山呢?”学生都说:“没有。”笔者接着说:“那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先带你们到泰山旅游一下吧。”一下子,学生都被吸引住了。接着,笔者打开了预先设计好的课件。课件先对泰山作了概要的介绍,配合地图介绍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在山东省泰安县北,让学生对泰山的地理位置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且说明了泰山的特点:雄伟、庄严、挺拔、壮观等。介绍了泰山的文化特征: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古代许多帝王到泰山进行“封禅”仪式。接着课件展示了一系列泰山风景图片,有泰山日出、十八盘、南天门、玉皇顶、中天门、红门等,还展示了登泰山和泰山日出的视频。这个过程,让学生从文字的描述逐渐过渡到图片、视频,学生对泰山的感性认识也逐渐加深。因为恰当利用了学生感性因素,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非常认真。

(二)诱导回忆触动学生内心深处

许多散文是描写人类感情的,比如写人类的亲情、爱情、爱国之情等。这类散文是作者真情实意的表达,如果学生不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就不能够深入理解散文作品的内涵。教学中,只针对课文讲解分析,而看不到浓缩在散文中的浓厚情感,教学肯定是浮于表面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所以对于表达情感一类散文的教学,要抓住散文中的情,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真正体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中职学生的年龄大约为十八九岁,正是处于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适当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感情,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和所学习的散文作品融为一体。

比如,在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上册中,有两篇连在一起的同名散文《我的母亲》,这两篇散文分别是老舍和罗曼·加里创作的。教材将这两篇散文安排在一起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同一题目的散文中使用到的不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以及中外写作文化上的差异,还让学生体会了中国人和外国人对母亲的情感的异同。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沉浸到两篇散文作品中,笔者在教学之初,让学生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母亲。许多学生将自己母亲的特点说得惟妙惟肖,并且将自己对母亲的爱戴之情表达得非常到位。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母亲都是非常有感情的。通过介绍自己的母亲这个活动,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感性因素,让学生将自己在平时对母亲的观察表达出来,在描述自己母亲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就带入了个人的感情色彩。这些都是有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的。接着,笔者说:“下面我们看看两位文学大家是如何描绘自己母亲的,并且在散文中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学生自然就被散文所吸引。因为利用了学生的感性因素,对这两篇散文的教学是非常成功的,在课后笔者还布置学生写了一篇习作《我的母亲》,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真情实意表达出来。

(三)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融入文化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人们对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感兴趣,无非是对文化感兴趣。所以借助文化特征,能够将散文的读者吸引到散文作品中去。鲜明有趣的文化能够直接抓住学生的感性因素,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代入感。所以在中职散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感性因素,通过营造和散文有关的文化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

比如,《内蒙访古》这篇散文处处展示了塞外的古文化,如果不能够从文化上进行把握,就会觉得这篇作品非常枯燥无味,而中职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相对不多,如果光从历史知识的角度来讲解效果也不好。所以在教学之初笔者就营造了一种访古的文化氛围。笔者先用图片展示了一段最古老的长城,同时配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通过这两首诗来营造一种怀古的文化氛围。接着展示大草原的风景,同时配上《敕勒川》,让学生去感受大草原的辽阔和苍茫。最后,笔者讲解了赵武灵王修建长城和胡服骑射的英雄事迹,通过这些事迹的讲授,学生了解塞外的长城的军事意义。文化氛围营造之后,笔者带领学生向理性认识过渡,笔者讲解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民族矛盾以及新中国解决民族矛盾的一些方法和措施。由于笔者抓住了学生的感性因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入手,所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散文的主要思想理解的较深入,学生通过对这篇散文的学习还对一些历史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中职语文中的散文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发挥学生的感性因素,利用散文中的各种情感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散文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9)

[2]李新平.让情思在课堂中流淌——谈初中散文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0)

[3]李海林,王荣生.散文教学要从“外”回到“里”[J].中学语文教学,2011(2)

[4]范国强.提高散文类课文教学成效拟议[J].教育评论,2014(4)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运用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