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2016-12-06 06:52刘文芳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理论课少数民族政治

刘文芳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刘文芳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合作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群体。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呼唤其合作精神,培养其合作能力,既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又有利于促进高校民族团结。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析了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因素,以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加有效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做出参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 少数民族大学生 合作学习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转型的提出,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成为整个社会所期待的人才类型。但是,如果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记、考的教学方式仍然占据我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式的主流,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兴趣和热情都将沦为空谈。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通过唤起学习者“积极互赖”与“个人责任”两个关键因素促进学生的学习,将学生被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因为语言、地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特殊的障碍。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学习基础薄弱,语言能力参差不齐

这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不均衡,偏远地区受教育条件的限制,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水平不高,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不够扎实,知识面不宽。

另外,由于汉语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比较差,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时一般要用到专业术语,课程听得不是很懂。笔者在给一个大三年级少数民族班上课的过程中讲到“因材施教”这个问题时,有个学生告诉我,他之前一直以为该词的意思是“照着教材来进行教学”,将“因材施教”中的“材”等同于“教材”,直到老师讲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后才改变了想法。从这一点看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薄弱,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存在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等现象,学习程度上与汉族学生仍有一定差距。

同时,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比起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困难。一个班级中,汉语程度参差不齐,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为了照顾一部分同学而面面俱到,这样下来,汉语水平好的同学接受快,学得多,成绩好,汉语水平低的学生则接受慢,学不动,进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等。在同一个班级中,眼看其他同学不断进步,对自己感到悲观失望,甚至干脆放弃学习,导致两极差距愈来愈大,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二)缺少合作训练,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源基础薄弱,在进入高等院校之前很少接受过合作学习的有关训练,笔者曾对连续五届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过访谈,学生均表示在中小学阶段极少在课堂上进行过合作学习,所以不知道怎么合作,在合作中自己应该做什么缺乏主动的思考。到了高校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倾向于知识体系的讲解,留给学生合作的机会不多。个别老师也会布置一些要求合作的课堂讨论或课外作业,但往往由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代替合作小组完成“合作”,其他人则无所事事。合作学习有名无实。

(三)忽视合作自律,合作过程需要控制

合作学习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有机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计划,并对预期结果做出评价。另一方面要求合作者理解合作目的,明确合作分工,并完成合作要求。而在现实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度来看,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合作学习前没有详细的设计和方案,缺乏管理和监督,小组成员之间真正互动的很少,小组成员不愿意参与到合作中来,合作学习沦为形式,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导致合作学习失败。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因为不了解具体的合作方案,不知道自己承担的合作任务和其他合作这之间的关系,合作者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抑或相互攀扯,谁也不愿意多担责任,合作关系松散,导致合作学习进度慢,成效低。尤其是课堂上过于强调组合意向化,使大学生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助合作,学优生或许“单打独斗”就解决了问题,而学困生则在“装模作样”地应付,明确得当的责任分工和多人互动的合作探究形同虚设,学生整体提升的目标很难实现。

(四)合作评价仓促,合作结果缺乏反馈

合作学习结束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挑选某一组或某几组学生向全班及听课者展示其合作学习的成果,以证明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至于这些合作学习成果又怎样通过课后跟进而继续完善则被忽视。也有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课外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但却缺乏对合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学生呈现的学习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是某个人的努力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有什么特点,应当向什么方向努力则无法探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然也就无法在结果反馈中予以评价和指导。并且由于合作结果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大学生们的合作积极性将很难维持,久而久之,合作学习必然成为低效学习。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合作学习的对策

有学者把合作学习定义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策划下,组织和实施一套科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系,营造一种能够促使学生协作努力的教学心理环境以实现共同的更大价值目标的教学活动过程。”[1]这样看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1)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划分合作小组。从合作学习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划分小组的方式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即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成员特质构成相差不多,但小组内部却各不相同,具有互补性。[2]按照这样的要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每个组员的汉语水平,表达能力、民族成分和组织能力等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双语水平较高,理解力比较好的同学可以为其他同学答疑解惑,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大家安排分工,喜欢表达的同学可以对合作成果进行讲解。通过考虑不同组员的学习基础,将小组内的互补性做到最好。

(2)明确合作主题,规范合作程序。小组合作的内容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很多可待挖掘的主题,比如讲爱国主义的时候,可以将理性爱国作为一个探讨主题,让少数民族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理性爱国,并进行展示。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适时指导,一方面避免学生讨论跑题,另一方面对合作过程进行监督,避免“能者过劳”,让所有合作者都有事可做,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避免部分学生因干的过多或过少而丧失了合作的积极性。

(3)对合作过程和成果及时反馈,做出评价。当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演讲、投影、张贴作品等形式来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教师应当参与到对成果的诊断和反馈当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点评,让学生明白合作当中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自己哪些地方做的得当,后期合作怎样进行的更为有效。教师的及时反馈会让学生们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肯定,学生也会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积极地鼓励和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会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少数民族大学生们相互团结,取长补短,获得共同的进步,应当引起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关注。

[1]胡朝兵,张大均.师范大学生合作学习学科教学模式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2):14~19.

[2]赵丽丽.合作学习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以藏族学生为例[J].社科纵横,2011,26(4):177~178.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文芳(1982-),女,新疆沙湾人,硕士,新疆昌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理论课少数民族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数民族的服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