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燕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庞中燕
【摘 要】随着跨国经济组织的日益增多,国际贸易往来和商务活动日渐频繁,大量外国企业涌入中国,相继投资设立企业。因此,国际会计进程逐步加快,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起高。培养既精通国际会计准则又能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适应市场需求、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分析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改革相关问题。
【关键词】市场需求 高职院校 会计英语 教学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把会计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结合,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定位不准确
许多高职院校把会计英语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重点培养学生在会计专业领域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沟通、阅读理解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课注重专业术语和课程内容的翻译,把主要精力放在英语单词的记忆和重点句型的翻译,而忽视了学校开设会计英语课程的真正目的,忽视了会计英语教学目标的初衷。同时,许多高职院校虽在专业课程中开设了会计英语课,但从课程定位和课时安排上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将会计英语课安排为公共选修课或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每周2个学时,一个学期36个学时,课程学时相对较少,对于专业性很强的会计课程而言,课时不足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英语教材难度大,与岗位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引用国外原版教材是最纯正地道的,能让读者真实了解国外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俗习惯。当然,好处背后也有弊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一些问题: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组织结构及其制度不同,国外原版教材所呈现的语言习惯不同于国内,因此不适用于国内课堂教学。对于以提高会计专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主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难度大且不适用。同时,国内的作者由于缺乏海外学习和培训的经历,对国外社会意识形态和语言文化差异等了解甚微,仅限于课本知识,在编写教材时难以做到专业和地道,更多是以传授英语知识为主,欠缺会计专业业务技能的实践操作,因此,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国经济社会下编写的会计英语教材也无法完全对接真实的会计工作岗位。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
在传统的会计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讲授型和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对教材的英文单词、句子及段落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或根据会计基础知识,简单地把会计英语复述成会计知识的过程,翻译后使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堂作业以便巩固所学知识。如此一来,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受挫打击,因为他们英语基础和语言运用能力本来较差,加上会计基础知识又非常有限,一堂课下来,使得教师和学生身心俱疲,学生普遍感觉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质量的专业带头人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中,负责文化课程老师较多,而专业课程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专业课的权威专家和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带头人相对缺乏。同时,年轻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刚毕业出来,大多数基层工作年限偏低,严重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同时,在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较弱,重理论轻实践,与外界企业联系较少,无法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对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老师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操作,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顶岗生产实践,使得教师参加实践的场所难以保证。长此循环,导致教师无法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严重阻碍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和对具体问题的应对能力。
(五)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单一
现行的会计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过于传统和单一,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教师,忽略了不同课程教学和课程内容的差异性。有的教师侧重于理论教学,有的侧重于实践操作教学,有的教师多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有的教师喜欢授课型教学法。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任课教师,往往无法触及教学更深层次的内涵,更无法真实地反映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和实际授课水平。会计英语课程考试内容包括基础词汇,英语语法知识、翻译技巧和综合写作能力;又包含会计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对学生而言增加了考试的难度,特别是对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实际口语能力较弱,在短时间内英语水平提高缓慢的学生而言,如此教学评价方式难以考核学生真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一)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定位清晰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会计英语专业人才,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系统分析市场对会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深入基层,渗透社会生产第一线。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找准努力的方向,提高学习行为成效。同时,高职院校在制定会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专业课程定位,课程设置体系不仅源于学科体系,更要源于实践岗位。把会计英语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应安排每周4学时,总课时60学时。
(二)教材选择要具有全面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市场经济需要为导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理念,符合会计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会计英语教材的选用,要与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职能设计相符合。教材建设应选择适合学生专业的英语教材,关注会计工作过程和职业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水平,使教材充分体现会计专业特色;同时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摒弃以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为主、欠缺实践技能操作且无法与会计工作岗位对接的会计英语教材。
(三)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首先,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会计实务操作项目渗透到英语语言环境下的教学环节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会计实务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会计报表、会计账簿等资料做成课件展示于课堂教学中,直观地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实践操作,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英语是一门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与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又要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把两者相结合。高职院校应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英语或会计专业的培训课,共同研讨,相互交流学习。同时,学校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深入企业校企合作,定期外派教师到企业会计岗位实习,提高教师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
(五)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必须建立和完善相适应的会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首先,从考核内容来看,将会计与英语相结合,以会计专业技能为主线,考核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运用。从考核形式来看,通过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实训和模拟仿真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实践操作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评价形式来看,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使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得到及时的监控和保障。
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会计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会计英语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结合英语基础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高水平的会计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莉.对《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财会教育,2012(24).
[2]梁平.浅谈高职会计英语教学设计[A].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
(作者单位: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