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理论视域下探析葛浩文译介莫言作品的成功

2016-12-06 06:52夏轶韫
长江丛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葛浩文译介诗学

夏轶韫

操纵理论视域下探析葛浩文译介莫言作品的成功

夏轶韫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与其作品在国外的成功译介密切相关。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为此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莫言原作《生死疲劳》《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及葛浩文相关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语料库提供了精准数据,文章从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三个维度探析葛浩文成功将莫言作品推向英语世界的原因。

文化操纵 语料库 意识形态 诗学 赞助人

一、莫言作品在海外的译介概况

2012年莫言成为首位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中国籍作家。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的作品被广泛地翻译到国外,并多次摘取了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是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中较为成功的一例。1988年,莫言根据自己的小说《红高梁家族》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1993年,《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深受好评,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将其评选为当年“全球最佳小说”。2000年,莫言凭《酒国》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5年,其作品又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莫言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华奖,2008年,凭借《生死疲劳》又获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莫言获得韩国万海文学奖。由此可知,莫言作品受到了很多海外译者和读者的青睐,而其作品翻译较多的语种有法语、英语、德语、越南语、日语和韩语。作品海外传播地域的分布呈现出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的亚洲国家为中心的特点。[1]

就英语世界而言,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先生,是翻译莫言作品最多也是唯一的英语译者,他被认为是莫言作品在西方世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接生婆”。早在1988年,葛浩文便开始与莫言合作,此后陆续将莫言的9部作品带入西方世界。正如莫言2000年3月在科罗拉大学博尔德校区的演讲中所说:“如果没有他杰出的工作,我的小说也可能由别人翻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但绝对没有今天这样完美的译本。许多精通英语又精通汉语的朋友对我说:葛浩文教授的翻译与我的原著是一种旗鼓相当的搭配,但我更愿意相信,他的译本为我的原著增添了光彩”。

二、翻译操纵理论的核心内容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际译学界众多翻译理论家,如苏珊·巴斯奈特,詹姆斯·霍姆斯,安德烈·勒菲弗尔等都在强调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他们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改写(cultural rewriting),也是一种文化操纵(cultural manipulation)。翻译是对原文的改写,而所有的改写都是特定社会中的某种意识形态和诗学以某种方式对原文的操纵。译语文化对原文的操纵,并不只是在译文产生过程中(即译文层面),也对选材、译作在译语文化中的传播和接受进行干预和控制,其表现形式就是翻译的选择策略、译作的序跋、前言,注释和按语,文学评论等。[2]因此,本文对于葛浩文译介莫言作品成功原因的探析,不仅从译文层面出发,也考虑了译本序跋、翻译选择等译文之外的因素。

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操纵文学翻译的基本力量归纳为三种,即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Ideology,Poetics, Patronage)。意识形态是反映特定经济形态,特定阶级或社会团体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意识形态是赞助人、读者与出版机构强加给译者的。诗学是关于诗歌创作和诗歌及其技巧研究的理论,也是关于文学和艺术的理论。诗学的形成发生于某一特定时期,往往是对当时实践中某些类型的选择,同时又排斥另外一些类型。赞助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使群体,比如宗教组、政治党派、社会阶层、皇家朝臣、出版机构或媒体等等,赞助人决定了翻译选材、翻译改写和翻译的传播接受。

三、文化操纵因素影响下葛浩文的翻译选择

(一)意识形态影响下葛浩文的翻译选择

早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前,其作品就已名声在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而言,国外出版商和译者之所以选择莫言的作品来译介,除了他本人的艺术素质,往往离不开更大的格局,即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而引起的“中国热”。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伯佑铭教授曾指出:中国国际综合实力、政府文化活动、意识形态差异、影视传播、作家交流、学术推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域风情、民俗特色、传统和时代的内容,以及独特文学经验和达到的艺术水平等,都是推动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因素。[3]而莫言的作品正符合了西方世界对于东方文化的猎奇心理,其小说在他们眼里最富有“中国文化的色彩”。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在《莫言的文学世界》一文中所总结的:莫言的作品多数喜欢讨论三个领域里的问题,一是关于历史想象的可能性;二是关于叙述、时间、记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三是重新定义政治和性的主体性。他认为莫言完成了三个方向的转变:从天堂到茅房,从官方历史到野史,从主体到身体。莫言塑造的人物没有一个符合毛式话语那种光荣正确的“红色”人物形象,这些有着俗人欲望、俗人情感的普通人正是对于毛式教条的挑战。葛浩文更是在莫言《丰乳肥臀》英译本导言中指出:“在探索中国官方或民间神话以及中国社会某些黑暗角落的过程中,莫言成了中国最具争议性的作家,既深受许多外国读者的喜爱,亦是中国官方眼中的祸根毒药。这些作品具有吸引世界目光的主题和感人肺腑的意象,很容易就跨越国界。”

(二)诗学影响下葛浩文的翻译选择

从诗学的视角出发,莫言的作品既具备了本土文学尤其是寻根文学的独特气质,又有世界文学的共通品质。诺贝尔委员会认为,莫言创作中的世界让人联想起美国作家福克纳和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的作品融合,在给予其的颁奖词中强调: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本人也毫不否认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对其创作的启示,在1986年发表的《黔驴之鸣》上他就提及面对《百年孤独》等巨著产生的惶恐和惶恐过后蠢蠢欲动是自己的切身感受,而“蠢蠢欲动的自然成果就是使近二年的文学中出现了类似魔幻或魔幻的变奏,大量标点符号的省略和几种不同字体的变奏”。莫言作品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样的写作手法是福克纳所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带来的启发。2000年3月,莫言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盖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因此,受西方文学影响和启发的莫言作品,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其本土气质散发了迷人的异域特色,而世界文学的共通部分又让其作品更容易引起共鸣,得到认可。而译作的出版旨在服务读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莫言的作品则符合了阅读市场的需求,当之无愧成为翻译家的首选。

(三)赞助人影响下葛浩文的翻译选择

葛浩文对莫言作品的成功译介,离不开赞助人的协助支持。他曾在《丰乳肥臀》英译本的序跋中强调了对其出版商兼编辑迪克·西维尔(Dick Seaver)的感谢。而迪克正是Arcade出版社的创始人,也是西方世界发现莫言的伯乐。迪克的夫人在一次采访中说,迪克拿到莫言《酒国》的手稿时,曾读给她听并称赞这位作者必定有一天要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虽然莫言获诺奖时,迪克已经辞世,但这位出版商对莫言的肯定也成为了葛浩文译介莫言作品强有力的后盾。

四、结论

有人认为,莫言作品的世界性成功是靠了美化的译文。本论文从操纵理论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三个维度出发,探析了葛浩文之所以选择译介莫言作品的原因,结合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四部作品的语料库数据,分析了葛浩文的翻译策略。研究表明,葛浩文译介莫言作品的成功离不开中国热这个大背景,离不开莫言作品本土文学的气质与世界文学的共通品质,也离不开出版商、原作者莫言的支持与协助。葛浩文作为一个深谙中国文化的美国人,不仅对英语驾轻就熟,熟知英美文化之道,也对汉语精通了解,他在翻译过程中,既忠实又叛逆,既保存了原作的风貌,又满足了译入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需求。

[1]刘江凯.本土性、民族性的世界写作——莫言的海外传播与接受[J].当代作家评论,2011(4):24.

[2]查明建.论译文之外的文化操纵[J].国际译联亚洲翻译家论坛,2005:23.

[3]刘江凯.本土性、民族性的世界写作——莫言的海外传播与接受[J].当代作家评论,2011(4):30.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葛浩文译介诗学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背诗学写话
重视新时期中国图书情报学的译介事业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葛浩文翻译萧红作品研究
葛浩文翻译思想浅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