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森
论聂绀弩诗
于永森
作者以自创之“神味”说之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论聂绀弩诗,认为聂诗之所以特出者,在于其能以“神味”之新审美理想之旨趣为落脚点,而整体上又能呈现“神味”之新艺术境界——最高之处以“神味”为最胜,而不以“意境”为最胜。并阐述聂绀弩旧体诗成就“神味”新审美理想艺术境界之原因:一为聂绀弩游戏为文之心态,二为聂诗取法宋诗之路径,三为聂绀弩离奇谲幻之人生境界及人生经历,四为聂诗得力于其杂文甚多。认为聂诗之“神味”,以“豪放”之精神为根本,以活泼烂漫之风格为面目,又以特殊、凝集态势呈现“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本宋诗之法而能以“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之思维方式为主,以世俗之现实世界之意蕴为背景而抒写、映衬、创造更多“细节”。并指出聂绀弩旧体诗之不足及缺陷。
中土乃诗歌灿烂辉煌之国度也,隋唐以来之旧体诗尤盛。迄于五四,新诗崛起,而旧体诗不曾消歇。五四后之旧体诗创作,前有若干古人造作之高峰,同时有新诗之竞争,又有新旧文化对阵之悬隔,故尤难作为,虽不乏名家,然多循旧径,足以继古人之后而以别出新境卓然为大家者,唯聂绀弩耳,余许之为有清以来旧体诗界唯一之大诗人也。叩其所以然者,稍加阐论于次。①本文系缩略拙著《聂绀弩旧体诗研究》第三章第二节《聂绀弩对于旧体诗传统“意境”之超越:“神味”》之内容而成(原内容约3万字),并加以修改,特此说明。
欲论聂诗者,不可拘于既有之旧理论,而必以新理论、新眼光观之,方能得其中肯之评衡。吾国传统文论中最具代表性者为“意境”之旧审美理想理论,然二十世纪以来之文艺主流,已然不以“意境”为最高最上之追求,古人所造已然难以超越矣。欲有所超越古人而能见新世纪之新意蕴,则除舍“意境”而别创新审美理想理论外,别无他途也。余细审二十世纪以来吾国文艺主流最高最上之追求,历逾廿载而创立“神味”说之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旨在突破、超越吾国传统文艺旧审美理想“意境”理论,已阐之于《诗词曲学谈艺录》《论“神味”——相对于“意境”的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阐释》诸著矣,今略撮其核心要义如下:
“神味”以“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为逐次而高之三境,以“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为文艺之最高境界,而“意境”以“无我之境”为最高境界(以王国维之“境界”说为代表);“神味”以“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为根本之思维方式,而“意境”以“以有限追求无限”为根本之思维方式;“神味”以“细节”为建构之基本单位,其本质特征为“不可复”,乃“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及“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内外合一之最佳载体;而“意境”以“意象”为建构之基本单位,其本质特征为“可复”(“意象”之能建构成熟之意境,有赖于其本身之成熟,然意象成熟之后,即陷入“可复”之境界,此一问题不得解决,乃遂导致唐代而后吾国诗歌每况愈下),为“无我之境”及“以有限追求无限”内外合一之最佳载体;“神味”之最高诗性为“叙事性”(以“叙事性”为主,可兼容“抒情性”),其最佳载体为“细节”,“细节”之质量标准为“九度”(密度、力度、强度、深度、高度、厚度、广度、浓度、色度),而“意境”之最高诗性为“抒情性”(以“抒情性”为主,“叙事性”极少),其最佳载体为“意象”(“情景”),“意象”之质量标准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神味”可涵盖“叙事性”文艺之最高境界,故可适用于诗歌、小说、戏剧、影视、杂文、漫画诸文体领域,而“意境”则不可涵盖“叙事性”文艺之最高境界,其最适用之领域为山水画、园林等艺术以及文学中之抒情诗(其所形成之“意境”,本质思蕴为老庄、禅宗哲学义理,其见之于诗歌者仅为诗歌之次等而非最上流,如王维“禅味诗”);“神味”之最高风格以壮美为主(尤以深闳伟美、磅礴浩荡之悲剧性为主为上,又以喜剧性的最大限度以活其形式而更益其悲剧性),而“意境”之最高风格以优美为主(尤以平和、超旷、空静、淡逸为主为上,虽或意蕴能见为悲剧性,然形式乏喜剧性,其悲剧性亦难臻致极致);“神味”以豪放烂漫、淋漓尽致之表达方式为主,故能于诙谐、夸张、象征之义,能于大写意;而“意境”以含蓄蕴藉为主,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仅能至于写意之境;“神味”为大雅大俗之美,其所寄托者为主体在世俗之现实世界提升历程之中所凝集之无限丰富、复杂、深刻之社会民生意蕴,而“意境”为大雅之美,其所寄托者为中国传统文化所熏染之文人士大夫精英阶层以雅正为主之审美意识、趣味。总之,“夫‘神味’者,‘神’即‘传神’,即所以能表出‘味’者,此犹是古之高境。而其更进者,则个性性情之极致,主体性精神发挥之极致,作者之人格境界、思想境界、精神境界之极致,即‘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味’即‘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中结晶之世俗民生、以俗为主之意蕴,及所表出之豪放泼辣、自信烂漫之境界、姿态”①于永森:《诗词曲学谈艺录》,齐鲁书社2011年版,第5-6页。。“‘神味’诗学理论核心之三要素为:‘无我之上之有我’;细节;深闳伟美、大气磅礴。其表现之一以贯之者,则‘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其内在之一以贯之者,根本则性情,极致则豪放之精神。”②于永森:《新审美理想理论体系建构——“神味”说诗学理论要义萃论》,见朱志荣主编《中国美学研究》第五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33页。
综上“神味”说之诸义而言,聂诗之所以特出者,皆在于其能以“神味”之新审美理想之旨趣义理为落脚点,从而整体上呈现“神味”之新艺术境界,其最高之处以“神味”为最胜,而不以“意境”为最胜。若不知“神味”一义,不能以新审美理想之新眼光视之,则不能得聂诗中最佳之处,此无疑也。聂诗之突出于古诗所造之旧艺术境界而外,其所面临之绝大障碍有二:其一为吾国旧体诗之绝大束缚。吾国旧体诗以短篇为主,容量甚小,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心目中之正统正宗体式为绝句、律诗,皆容量绝小。绝句之容量极小,极难作为,故容量稍大之七律乃最终奠定其主流之地位。容量甚小则限制作者用武之地,其唯一挽救之法,惟作品文本最高意蕴之突破及相关技艺之强化。古人囿于儒道释三家调和互补之最高意蕴,终有清之季而鲜能突出其外,此可称无可奈何之历史原因,而聂绀弩却处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不只美雨欧风之东渐也烈,且帝制破除之后,悖反儒家传统思想之现实土壤亦得生成,生逢此一较之古人绝具优势之时代,聂绀弩可谓幸运之尤者。而就此两种条件而言,突破古人之最高意蕴之境界乃迟早之事,纵然聂不足以成就,亦可期之他人,然无新审美理想之指引,此一成就之探索路途或甚长远。聂诗之成就貌似误打误撞,深入探原,却实为偶然中之必然,此亦为二十世纪以后吾国旧体诗莫大之幸运矣!
障碍之二为古人所造诗歌之诸高峰,如屈原、杜甫、李白、王维、李贺、李商隐、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除王维外,其他诸人均具不同程度之“神味”艺术境界之特征,尤以杜甫、辛弃疾、关汉卿为最。杜诗之最高境界虽见为“神味”,然却规模特小,其整体之追求仍以“意境”为主;关汉卿之剧曲虽以“神味”为整体之氛围、最高之追求,然剧曲之形态却非寻常文人士大夫之所能掌握,故亦不以其为旧体诗最上之主流体式;辛词亦以“神味”为整体之氛围、最高之追求,其作为在词,词较之律诗,多乏对仗之趣,故聂虽有作而不以为主。综上及律诗之特性与聂绀弩自身选择之可能、好尚诸因言之,聂诗之特出于古人之处,正是律诗整体以“神味”为最高之追求也。以七律言之,古人无整体以“神味”为最高之追求且最终能以“神味”为整体之特出者,此即聂诗最大之创造及特色矣。而其整体、最高艺术境界之追求趋指于“神味”新境之范式,则不限于七律而可廓及于一切文体形式也。
由上所论者观之,聂诗实具莫大开拓之功,宜俯视众人而灿烂乎一代也。诗之衰而后,诸人皆梦寐而犹以“意境”为事,独绀弩突围而出,仅以此论,聂诗在诗史上之杰出地位,无人能撼矣。“神味”为文学之最高境界,不独诗界有此,绀弩之诗不过在此领域之表现而已,一峰独秀而寂寞无偶,若小说、影视则众星灿灿,本文不多延展以论之矣。
聂诗既能突出于“意境”之外别造以“神味”为最胜之境界,则其所以成就者何邪?略加以概,则得四焉:
一曰聂绀弩游戏为文之心态。据高旅序等材料,可知绀弩作诗,纯出无意偶然,其作亦本自得自乐,无意于佳。高引聂论诗语,颇可注意,如“诗有打油与否之分,我以为只是旧说。截然界线殊难画,且如完全不打油,作诗就是自讨苦吃;而专门打油,又苦无多油可打”之类,无形中窥见正路,同代之人无有类此者,近代以旧体诗名者,颇不乏其人,如鲁迅、郁达夫、田汉、老舍等,亦有可观之作,其天赋才力,亦未必下于绀弩,然皆无此先进之识见,而妨碍其最终之成就,皆为“意境”之旧色彩、格调所笼罩,特出者不过以意或以才情胜耳。其中最可惜者为钱钟书,既已推出以“意境”胜者在诗中仅为第二义之结论,却未能跟进开拓,无思即无成,岂不宜乎!若绀弩也,则论其杂文,次于鲁迅;论其博学,逊于钱钟书;论其性情,亦未必妙绝于同时之人,然何独绀弩卓荦不群于诗?绀弩虽似无意于诗,而实大有心,于游戏心态之下苦心经营,别出蹊径而不拘常格旧路,此实其诗成就之第一原因也。“神味”说理论体系之根本思想为“豪放”之精神,“豪放”之核心内涵为“不受拘束”,具体而论则不受既有僵化、过时、保守、落后之礼法制度、技艺规律、表达方式及风格之束缚。夫游戏为文者,不以正统之思想束缚自我,而别求新径,貌似游戏而实于传统正途之外有庄严深广之追求者也,以外在之喜剧性益其内在之悲剧性也。故以其思想精神之实质言之,聂绀弩此种心态,即“豪放”之一端,乃一种高明之心态、伟大之作为,世人若仅以“打油”视之,可谓隋珠弹雀矣,又焉能知其佳处所在?
二曰聂诗取法宋诗之路径。聂绀弩《题〈宋诗选注〉并赠作者钱钟书》云:“吾诗未选知何故,晚近千年非宋人”,此明示绀弩归结其诗之旨趣为宋诗。夫唐诗宋诗,吾国旧体诗两种最大最具代表性之范型也,唐诗宋诗虽成范型,然非时代之分际,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唐宋者不过论其主要态势耳。唐宋优劣高下之论纷纭纠缠已久,以成就论,余恒以为唐之胜宋毫无疑问,且唐诗深具不可学之质性。然以蹊径之法而言,则宋诗乃唐诗之开拓、深化,此种开拓、深化奠基且大成于唐之杜甫、韩愈,但杜不可学,韩之蹊径过于杜,然不可称之为成熟之境。其余李贺、孟郊、贾岛名声虽大,然李贺早夭,孟、贾才力、气度均窘。总此蹊径之趋指而言,则即突出“意境”而外别造“神味”之良法,宋人之开拓、深化实乃正途,其所以为正途而趋指于“神味”之新境者,毋庸多论,正是“神味”说要义之“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之思维方式也,宋诗之蹊径即正见为此而以此为主,而大与唐诗之以“以有限追求无限”为主异。宋人之逞文字、议论、才学,掉书袋、多用典故之类,无非正为此事,即最小单位之内凝集最多之质素,以杂为一,强化、提升其外在内在之质量。所可惜者,宋人整体之才力不如上述唐人,非但不能继承其长,甚且乃就其缺陷、弊端大开拓、深化之,此《沧浪诗话》之所以深诋宋诗之以文字、议论、才学为诗也。就艺术境界之质量而论,亦大不成熟,何况精高。然宋诗才力之不佳、质量之未善,却不足以抹杀此一蹊径之可法。聂绀弩饱读诗书,无形中其才性近于宋诗,无形中而踏上趋指于“神味”之新途矣。聂诗之整体以“神味”为最胜而突破古人以“意境”为最胜之态势,此一途路之入门处至关重要,若其最终成就,则绝须综合其他方面之原因,非此途路中人定即能突破,且能佳也。宋代以后沿袭宋诗之蹊径者渐成主流,然迄今为止均难成就整体见为“神味”之新境者,当知宋诗蹊径之法之不足恃矣,亦可知聂诗成就之难能可贵矣!
三曰聂绀弩离奇谲幻之人生境界及人生经历。绀弩本色一书生耳,其才虽高,却不无幼稚,此自世俗圆滑世故之目以观之也,然在吾人,却剥去此一幼稚之外壳,而探得见其正而诚之本心,真而热烈之衷心,于此世界及人皆抱无限热爱之良心,追求真、善、美之高尚心,厌恶雕饰丑恶之真心,向往自由渴望摆脱一切束缚而我行我素之欲望,宛然如生也。绀弩之经历,可称人类历史上最为波谲云诡丰富多彩之时期也,尤其文革十年,不与世浮沉而全其天真烂漫之性情,以改造旧体诗为心期,以开拓诗之新境为祈想,与时代相表里,犹夜空之缀众星,何其淋漓而灿烂!此种人生经历所造就之无限丰富、复杂、深刻之意蕴以“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之法纳入容量绝小之七律体制,聂诗之意蕴及其质量遂能度越古人,为惊世之观矣。
四曰聂诗得力于其杂文甚多。杂文以博辩为趣,其趣之尚,实“神味”之所必由经也。杂文者剔理抉微乎事之趣蕴,其事较之文学其他诸体,尤易直接于现实世界,其文字、形式之弹性皆宽松,故能不拘一格,既抉事理,又富文学之“神味”。其体虽古已有之,然不过皆聊备一体,鲜能发其善长与美。及至鲁迅,乃集大成而蔚成奇观,郁达夫评之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洵当之而无愧。此体似专为批挞丑恶假劣而设,现实性意蕴既强,而气势又擅雄博老烈,以泼辣为色而易见外在之喜剧性形态,则“神味”易生矣。绀弩亦善杂文,以其特质转拓于旧体诗而改进之,益逞其博辩烂漫焉,韩愈所倡之“以文为诗”,遂由“技”之境而进至“道”之境,聂诗意蕴之胜,多赖乎此,上述所言宋诗之弊或不足,遂得改观。必以“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之思维和合杂文之法以最大限度发挥事理、现实之力量,旧体诗中之意蕴乃可臻致“九度”之高度,或可臻致“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作品文本整体见为“神味”之新境,惜乎世人之悟此者鲜,而仍流连于写景抒情之旧径,日益重复其陈辞滥调也!若“神味”之境者,岂可复邪!
综上种种言之,聂诗之得如此成就,实非侥幸也。必得此种种之因素萃于一身而不可或缺,乃得成就,可谓难中之尤难者矣。夫天地间既有如“神味”之义旨待我发明,则自唐诗衰而后,“意境”腐朽千余年,宜生一人别开蹊径以振之,以为“神味”说之经典例证也,此一人,旧体诗舍绀弩而为谁哉?
一言以蔽之:聂诗之“神味”,以“豪放”之精神为之根本,以活泼烂漫之风格为其面目,又以特殊、凝集态势之意蕴呈现“无我之上之有我之境”,本宋诗之法而能以“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之思维方式为主,以世俗之现实世界之意蕴为背景而抒写、映衬、创造更多“细节”也。
聂诗之“神味”,多得力于打油诗之气质。打油诗虽名为诗,实无视其为诗者,然其有两种素质,因可使诗得期于“神味”之境界:一曰自由无碍之姿态,可熔铸万类而不惧于俗,故深具形式活泼与内容富于活力之两种可能;一曰幽默诙谐之风格,与传统意境之冲淡闲远、超逸放旷显别,而宜于讽刺、夸张或想象,而此数者,又极易与事结合,以出其意,其讽刺、夸张、想象之处,又多与细节相关,此数者皆“神味”境界之要素。故绀弩借打油诗此两种素质以扬弃之,可谓化腐朽为神奇。此种诗如《中秋寄高旅》、《锄草》、《清厕同枚子》等皆是,诸人评论已繁,兹从略也。绀弩之诗,无事不可入,亦俗亦雅,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亦中亦西,犹若大杂烩,味之丰富鲜活,罕有其比。其诗中往往有事,其事又广有背景,其事本奇趣万千,诗中但稍加点逗,则一若点红之突出于翠碧,“神味”淋漓而美不胜收也。
其次,聂诗之“神味”,多见于以“将有限(或局部)最佳化”之法作为意蕴,而寄托于律诗之对仗之技,大大超过前人。绀弩旧体诗根基既浅,则其为诗必特用心于对句,其对句又固无恒法,大胆创新而千奇百怪,尤多字面形式之对,往往“神味”横生于是也,令人拍案叫绝,眼界为之一开,如《钟三四清归》之“青眼高歌望吾子,红心大干管他妈”、《赠董冰如高启洁夫妇武昌》之“门对珞珈山不远,人携辩证法同居”、《九日戏柬迩冬》之“嵩衡泰华皆0等,庭户轩窗且Q豪”、《赠浩子》之“棉衣棉裤三天跑,小女小儿一见才”、《推磨》之“把坏心思磨粉碎,到新天地作环游”。古来诗中对句之佳者,唐有老杜,所谓“杜样”者也,雄深开阔,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之类;在宋则陆放翁最为出色,如“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缪从学道肱三折,不遇知音尾半焦”、“官赋早输无吠犬,农耕已毕有闲牛”之类,趣味并佳而性情神见,惜放翁亦一书生,书本之趣毕竟过雅。绀弩则雅俗并美,奇趣唐突,如《赠周婆》之“自由平等遮羞布,民主集中打劫棋”、《桥夜》之“星烂月空银喷嚏,月泅星海玉身腰”、《再扫萧红墓》之“光线无钱窥紫外,文章憎命到红中”、《中秋寄高旅》之“红烧肉带三分瘦,黄豆芽烹半碗油”,已成标准之“聂样”。杜样壮郁虚浑,聂样贫嘴打油,皆足千古。盖行行出状元之理,于今为尤宜也。绀弩之诗,贫之尤者、贫之出色者也。“神味”之境界,文艺之最高境界也,众或不可至焉,不能至则不可能赏之,亦其素质使然,而归其心于口之嗜味不同,物以类聚,而品以群分,其不知聂诗佳处而无能赏之,亦属必然。至若讥其为野狐毒草,必欲毁灭之而后快者,其心亦危诡矣!
又次,聂诗之“神味”,内受“豪放”精神之大雅,而外见为大俗之姿态、风格。其诗多得力于洒脱之姿态,而无卑视于俗,不忌于俗,因能借其性情之力以驰骋于打油诗,虽其并未及于世俗之真精神及实质,而俗语杂言兼收并蓄,下里巴人风致颖异,亦足以使诗界侧目,而别有一种格调生焉。如《画报社鱼酒之会赠张作良》开篇即云“口中淡出鸟来无”,如此用语,诗中古未曾有,唯元曲中稍见其例,而不甚多。绀弩以此类俗语入诗,本有视诗无何之超脱之意,且以书生之意态为之,颇有体面人入群氓之尴尬,其所示意味,毕竟不十分相似,而不免见嗤于方家,然措之优雅之氛围,而有石破天惊之效果,且若乡下人进城,虽迷于城市之五光十色,而其归乡自不妨大肆吹嘘而炫夸以为资本也。此种诗虽未必见佳,然其谐趣之韵味及恣肆无忌之情状,自可使“神味”归结于此。书生之豪放,正以其未甚当行,故颇有意趣而与事杂谑融讽,细节穿插,亦可深蕴,如《解晋途中与包于轨同铐戏赠》之“相依相靠相狼狈,掣肘偕行一笑‘哈’”、《即事用雷父韵》之“枯对半天无鸟事,凑齐四角且桥牌”、《代周婆答》之“一冬园圃光葵杆,瘦硬枯高懒未除”、《惊闻海燕之变后又赠》之“方今世面多风雨,何止一家损罐瓶”、《有赠》之“得半生还当大乐,无多幻想要全删”、《悠然六十》之“日三斤酒半碗饭,断一回腰千次肠”、《钟三往四清》之“出问题时有毛选,得欢欣处且秧歌”、《赠老梅》之“天下祸多从口出,号间门偶向人开”、《步酬怀沙以诗勖戒诗》之“留一狂夫天意厚,白双老眼帽檐斜”、《拾野鸭蛋》之“明日壶觞端午酒,此时包裹小丁衣”、《嘲王子夫妇怕冷》之“此夜四窗皆白昼,全家一炕共奇温”,如此之类,虽未至烂漫,亦颇含蓄风致,嚼之有味。绀弩又有妙词一首,即《沁园春·赠木工李四》,大有“神味”,惜未大用心于词也。
聂诗虽能整体造“神味”之新境,且颇有杰作,成就甚伟,然其不足、缺陷亦甚明显,不可不知之也,为客观公正计,亦略概之焉:
一曰思想精神未臻致“无我之上之有我”之极境。绀弩本质上一书生也,“为人自比东方朔”(《锄草》原稿),“愁君学博心多累,恨我时平见每偏”(《有光枉过》),“事有千头皆卧治,人余两眼但书淫”(《即事》),朔之所处为尴尬之位也,去君颇近而始终不得其用也,故其言行愈诙谐,其内心益痛楚,亦即绀弩之心态,而远过之。盖绀弩之境界,书生之愚忠耳,迂腐乃性情使然,忠则合乎爱国爱家之大前提,故虽如此,却使人敬。虽然,其诗中所见之意蕴,较之古人为大胜,然较之同时其他文体形式之作,则不如矣。绀弩之为人,在知识分子中自属真人层次,文艺界尚不可任意,政治则更嫌迂阔,而书生之色,亦嫌隔膜于下层民众,故其诗虽能破传统“雅正”之保守、僵化之雅,然尚未臻致“大俗即大雅”之极致也。
二曰聂诗承宋诗之法,仍染其弊。绀弩之学,或为诗文所用,然多粗滥,于宋诗之弊,矫正之效未显。以旧体诗之根基浅故,绀弩乃肆其心于对句之险奇,固有妙绝出色者,然为数不多,多有粗陋而少味者,且无余力于通篇之经营,炼意之工夫颇欠,不能喻之以木头美人,却直可譬之以丑女却有一副好身段也!绀弩之诗,可谓成也对句,败也对句,下不足以触世俗之大美,上又妨其诗技之圆满,虽其气象特新颖异美,他者种种之美,未能相携与俱。绀弩乘博览之便而多用古典,意味既不能新,夥之则滥。又多用今典,后人渐不晓其蕴,侯井天先生注聂诗之最大贡献,非是辑佚,而是搜求挽救“今典”,正为此也。然“今典”之需挽救而后可,亦即聂诗之一失败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也。诸如此类宋诗之法之弊,若不能矫正,则趋于非诗化之境矣。词虽与诗不同,然可一比,如稼轩词之技艺、境界,则胜聂诗。绀弩诗路甚佳,独惜其力未至,所需进者尚多,故非诗之终境,而后人尚大有可为也!
三曰未能大具突破七律为主之态势之意识。二十世纪而后,新诗之体制形式较旧体诗为先进,绀弩虽涉新诗,然浅尝辄止,几无佳作。旧体诗之唯一机会,则突破以七律为主流之体式形态,以扩大其容量,进而突破齐言之僵化,而以“内在律”所自然形成之杂言为主流体式形态,然绀弩却乏此思想意识。绀弩之诗,虽具事件之深厚底蕴,而限于律诗之容量,不能大所发挥如李太白之杂言诗、杜子美七古五古之纵横恣肆、汪洋浩瀚,故点到为止,如花未萌,始终在蓓蕾之状态。其诗之佳处本依赖“事”之因素而成就,然其“叙事性”则由于上述限制之原因,不能铺排之使具淋漓烂漫之效果,不能窥见“细节”之极境,亦其诗不能远追元曲“神味”烂漫境界之一大要因也。
总之,由上所论优劣两方面言之,聂诗整体之质量良莠不齐,差异甚大。自其最上者言之,自可入于诗歌第一流之境界,拙著《诗词曲学谈艺录》以之为古今十大诗人之选,即自其质量之最上乘者言之。虽然,此乃自其质量之最上乘者整体观之也,乃其整体能突出于“意境”之外而造“神味”之新境之力也,若自单一之诗作论之,则无有能入于第一流之境界者。自其非最上者言之,则大多仅在寻常水平之下,或虽见为局部之“神味”,然整体则未足以均衡和合其美,直是瑕欲掩瑜。整体评衡,聂诗之佳者不足十一。盖古人诗歌之高峰也,以七律之一体式作为新境(旧瓶装新酒)之狭隘不利也,时代背景所造成之新旧文艺悖反之烈也,趋指于“神味”新审美理想艺术境界之极难作为也,诸因素合力而成极大之障碍,逾此障碍则所成就乃极大,障碍愈大、所欲成就者愈大则成就之几率益小,乃事理之必然者。聂诗之质量不均衡若是,除绀弩本身才性之拘限外,此亦追求“意境”外创新审美理想艺术境界必然之代价也。然传世之作,固在质而不在多寡,聂诗以有限之杰作与整体突破“意境”之旧审美理想而趋指于“神味”之新审美理想艺术境界之特质,足以启发吾国诗歌之发展走向,必将彪炳于诗史,在此等意义上则又远超出其诗本身之质量也。
(作者系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第二届聂绀弩诗词新秀奖得主)
责任编辑:姚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