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工作部 重庆 400016)
体育舞蹈选项课对新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陈颖
(重庆医科大学体育工作部 重庆 400016)
采用文献、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222名体育舞蹈选项课同学,利用SPSS软件对其一学年前后体质测试数据中BMI、肺活量、50 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中长跑等几项指标进行分析,探索体育舞蹈课程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方面的影响,为大学生选课和高校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体育舞蹈 选项课 学生体质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改善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现状,绝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展了体育课选项制度。相对于传统的田径、体操等体育普修课,选项课由于其自主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备受学生青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体育舞蹈是男女二人或多人在音乐的伴奏下,以优美的艺术舞姿为表现形式的运动项目。作为一种有效的健身手段,以其强烈的娱乐、竞技、表演色彩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该研究以自愿选择体育舞蹈选项课的222名同学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选择BMI、肺活量、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中长跑等几项指标,针对学生选课前后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掌握科学有效的锻炼方式,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4级222名(男48人,女174人)自愿选择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同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从来不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占77.4%,偶尔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22.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仅为1.3%。所有同学均由笔者执教,可排除由教师教学水平不同而引起的数据误差。
2.1文献法
通过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等途径,以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体质为进行搜索,查阅相关文献。
2.2调查法
以2014级自愿选取体育舞蹈选项课的222名同学为研究对象,将其9月份入学体质测试各指标作为原始数据。经过一学年,每周2学时的体育舞蹈课程学习,将2015年7月份的第二次体质测试数据作为研究数据。所有测试指标均按照的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国家规定器材严格测试。
2.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和研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表1 体质测试数据及分析
3.1结果
运用SPSS 16.0软件对原始数据和研究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前后均数有无可靠差异,从而推断2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样本t检验以P>0.05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非常显著性差异。体质测试数据及分析如下。
3.2分析
3.2.1身体形态的比较与分析
BMI值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以及是否健康的可靠的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亚洲人的BMI理想指数是18.5~22.9,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经过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变量测试前后的P值分别为0.134和0.053,可认为近似正态分布。变量前后数据均值分别为20.02和21.07,均属于正常范围。BMI指数的增加主要是由体重的增加引起的,体重增加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大学生刚脱离升学压力,生活不规律,极少运动。(2)身体素质的增强的需要一定的肌肉比例。迫于每年体质测试的压力,不少同学盲目追求身体素质的提高,缺少科学的指导以及完善的健身、饮食计划,自然会使体重增加。
3.2.2身体机能的比较与分析
身体机能是反映机体内脏系统功能质量的重要内容, 是人体体质健康的核心部分。肺活量是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通过一学年的学习,样本肺活量均数从3 238.35增加为3 387.68,P<0.01说明前后数据差异明显,表明体育舞蹈课程对学生心肺功能提高具有显著作用。(见表1)
3.2.3身体素质的比较与分析
身体素质包括5方面:(1)速度素质:是人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对外界刺激反应快慢的一种能力;(2)力量素质:是身体某些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3)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和抵抗疲劳的能力;(4)灵敏素质:是指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5)柔韧素质:指人体活动时各关节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度。
作者选用50 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中长跑4项指标作为身体素质的评判标准。由调查数据可见,选课前后学生的50 m均数由9.18 s降低至8.8 s,立定跳远均数由170.52 cm增加为179.23 cm,坐位体前屈均数由16.25 cm增加为19.14 cm,中长跑均数由236.47 s降低为224.69 s,以上指标P值均小于0.01,数据前后差异明显。说明体育舞蹈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效果显著。
(1)体育舞蹈课程对于学生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但对于塑造身体形态方面效果不显著。这可能与教师教学目的以及课堂内容安排有很大关系 ,教师应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基础上,适量增加形体训练,寻找两者的平衡,以达到最佳效果。
(2)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医科类院校同学课业负担较重,尤其国家实行“5+3+X”等医学教育改革以来,学生就业时间延迟,就业、工作压力大。没有好的身体就无法为医药事业奋斗终身,而体质的提高仅仅依靠每周2学时的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利用课余时间科学锻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学科业务能力培训。针对部分同学想锻炼,却不会锻炼的现状,校方应加强教师多学科训练,运动处方以及运动与营养等相关能力培训,改善部分老师“想教,却不知道怎么教”的尴尬局面。
[1]体育与健康[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春健,钟帮礼,应守伟,等.体育选项课对高职学院女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193-197.
[3]焦喜便,王锋,尤洋.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教学.探索,2015(4):62-64.
[4]张冰雨.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4).
[5]丁维维,刘智慧,胡畅,等.健美操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8-6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G807
A
2095-2813(2016)05(b)-008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