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中医学研究现状

2016-12-05 10:20韩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儿科学多动症新民

韩新民



儿童多动症专栏

儿童多动症中医学研究现状

韩新民

本文从儿童多动症中医病名沿革、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特色优势、不足与展望分析阐述。临床报道增多,但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近10年来虽有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但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个体化诊治、辨证论治、整体调节,恢复脏腑功能,控制本病。对其不足之处,要进一步加大研究,规范实验,弥补缺陷,协作攻关,争取创新成果。

儿童多动症/ADHD; 中医学; 研究现状; 综述

儿童多动症,西医目前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本病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中医心肝系疾病范畴。国内儿童发病率为4.9%~6.6%,常在12岁以前发病,以学龄儿童为多[1]。

1 病名沿革

儿童多动症早就为人们所察觉,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Hoffmann首次描述了儿童的无端躁动和不安行为(活动过多)症状,并认为这不是儿童顽皮,而是一种病态表现,从而提出了“多动症”这一概念。1918~1919年美国学者提出“脑部损伤”说;1931年Winncoff正式提出“儿童多动症”病名。以后随着西医学的不断发现与发展,其病名不断在变动,直到1987年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DSM-Ⅲ-R)使用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ADHD名称一致沿用至今。1990年冷方南主编的《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在中医学方面首先明确使用了儿童多动症这一病名[1]。然而在《中医儿科学》教材中,在1997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六版教材中首次使用的是“儿童多动综合征”[2];以后《中医儿科学》使用的病名都是随着《儿科学》病名的变动而变动。直到2012年由马融、韩新民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儿科学》二版教材中使用的是“儿童多动症”[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中医药优势病种,对该病亦确定为“儿童多动症”。目前《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修订中使用的也是“儿童多动症”。笔者认为“儿童多动症”病名既反映了本病是儿科疾病,又反映了这一疾病的核心症状——“多动”。中医学的病名绝大多数是根据临床症状命名的,《中医儿科学》中的病名要体现中医学特点,要简明意赅,要通俗易懂,要符合中国人认知的习惯,要达到大多数专家学者的共识,要相对稳定。不宜一直跟在西医后面学、反复改。

2 临床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医药治疗本病开始有报道,如上海的瞿秀华(1982)、徐俊冕(1982)、南京的经捷(1982)等首先报道[1],以后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报道逐渐增多。中医学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基础,证候是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的病理概括。目前,儿童多动症中医采用辨病+辨证的方法进行论治。但证候是有变化的,20世纪前儿童多动症以虚证为主,尤以肝肾阴虚证最为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实证逐渐增多,近年来关于心肝火旺证、痰火内扰证报道增多。韩新民[4]首先报道了儿童多动症心肝火旺证的因症脉治。周荣易等[5]报道了近10年国内中医药治疗儿童ADHD研究现状,剔除重复文献,检出文献670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48篇。148篇文献中诊断标准以第4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和第3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为主;中医治疗本病以内治法为主,剂型多为汤剂,证型以肝肾阴虚证和心肝火旺证为主。外治法中针灸和耳穴贴压效果显著,内外结合疗效最佳。倪新强等[6]报道了88首中医复方治疗儿童多动症用药规律研究,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收涩药、开窍药、利水渗湿药;归经以肝、心、肾为主;使用频率≥10%的药物有33味,前12位中药依次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龙骨、甘草、茯苓、牡蛎、龟甲、白芍、五味子、山茱萸、山药,均为ADHD常用药物。

2011年起在重点专科建设任务中,韩新民等首先进行了儿童多动症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的研究,对进入临床路径的270例ADHD患儿进行应用效果分析[7]。根据诊疗方案将儿童多动症分为心肝火旺、痰火扰心、肝肾阴虚、心脾两虚、肝郁脾虚5个证型。心肝火旺证选用安神定志灵加减,痰火内扰证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肝肾阴虚证选用杞菊地黄丸加减,心脾两虚证选用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肝郁脾虚证选用逍遥散加减。结果疾病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7.8%,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7.5%。统计说明采用临床路径中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不受性别、年龄、病程的影响,疗效是肯定的,路径是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3 实验研究

近10多年来,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正在逐渐深入。笔者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检索了2000年至2016年10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有关ADHD中医药研究项目共有10项,其中单味中药/中药单体研究共2项,药对研究1项,中药复方研究7项。见表1。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多巴胺及信号通路方面,“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探讨ADHD与免疫的关系及安神定志灵的干预作用”课题则提出ADHD发病与肠道微生物及免疫有关的可能性。目前,ADHD的实验动物模型,只是ADHD的疾病模型,而没有中医“证”的模型[8],其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表1 2000~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有关ADHD中医药研究项目

4 特色优势

中医学认为儿童多动症的病位主要责之于心、肝、脾、肾,其病机关键在于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以泻实补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为基本治则。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多靶点、多水平、多途径对ADHD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同个体的多动症治疗有不同的治疗目标,其治疗特色优势主要在于:(1)以临床控制为治疗目标及临床研究的主要终点:即患者不再被诊断为ADHD、症状最小化或无症状,并且获得在情感、行为、学业、社会功能等方面最大化的恢复。(2)中医学单一手段或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以改善ADHD的多动、冲动及注意力缺陷等核心症状,减轻患者可能存在的记忆力障碍、学习成绩低下等伴发症状。(3)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增强西药的治疗效果;或在症状适当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中医药各种疗法,以巩固西药治疗效果,以有计划而安全地减少西药用量或停药、缩短疗程,同时又降低复发率。(4)中药与西药同时或先后使用,减少或减轻西药可能导致的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恶心呕吐、药物依赖、心率增加等不良反应。(5)中医学通过准确地辨病辨证,运用中草药“君臣佐使”理论配伍组方,或选择针灸、推拿手法,减少或避免中草药可能的毒副作用及针灸和推拿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的单一或联合使用,从整体观念出发,调整患者体质,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症状,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5 不足与展望

近10多年来中医学对儿童多动症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在临床治疗方面也有不少有效方药的报道,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一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较多不足的地方。(1)缺乏严格科研设计、多中心、随机、对照、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课题,缺少符合循证医学的临床证据。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的普及,人们对本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本病诊断缺少客观的“金标准”,只是通过临床表现和量表来诊断,给准确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临床报道虽多,但绝大多数只是个案报道和临床经验总结,很多试验只是一般的病例报告、无对照组、未随机分配、未采用双盲法。进行的临床路径研究,也只是初步的探索;儿童多动症指南的制定,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加Delphi法进行的,虽引用一些临床证据,但证据级别不高,且缺少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数据。(2)实验研究缺少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在ADHD的中医药药理研究中,目前采用“病”的动物模型,尚没有“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而在“病”的模型中,采用的动物及造模方法也不尽相同;大多数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作为模型动物,但动物年龄不一致,有用8周龄的、有用8~10周龄的,也有用11周龄的,缺少动物实验的规范化设计[9]。另外,由于尚未有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取得确有疗效的、公认的中医方药,其方药的质量稳定性尚不够;实验设计方法不同,或其科学性、规范化的操作不够,故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目前,中医学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国家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投入,一大批重点专科正在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确立了儿童多动症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建立了儿童多动症全国协作组。今后要进一步研究修订诊疗方案和指南,使之更适合于临床;进一步推广临床路径,扩大临床验证;做好前瞻性的科研设计,开展多中心、盲法、随机对照、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团结协作攻关,争取在不远的将来,研发出一些确有疗效的中药新药。在实验研究方面,要进行“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必须要有合适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通过这样的模型进行中药药理实验、作用机制研究,才能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在中医药实验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1]冷方南,凌耀星,彭国忱,等.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2]王萍芬.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5.

[3]马融,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

[4]韩新民.儿童多动症心肝火旺证探析[J].中医儿科杂志,2006,2(1):11-13.

[5]周荣易,韩新民,孙继超,等.近10年中医药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3):35-37.

[6]倪新强,韩新民,尹东奇,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医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185-1191.

[7]郭玉清,韩新民,朱先康,等.儿童多动症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12):1469-1473.

[8]苗竞,韩新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2):145-149.

[9]倪新强,张艳莉,韩新民.中医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动物实验规范化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7):1103-1107.

(本文编辑:刘颖)

Current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ADHD in children

HANXinmin.

PediatricDepartment,the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ofNanjingTCMUniversity,Nanjing210029,China.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evolution of TCM name of ADHD,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and deficiencies and prospect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clinical reports, most of them lack strict design, without multicentr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and large-sample clinical research. In the recent 10 years, the research project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haven't obtained ground-breaking progress. The advantages of TCM treatment for ADHD are individualized diagnosis and therap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integral regul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internal organs. In order to make greater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further research and standardize experiment through cooperatio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Review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801)

210029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

韩新民(1957-),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小儿心肝疾病研究,E-mail:15195996828@163.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6.05.001

R725

A

1674-3865(2016)05-0465-03

2016-10-08)

猜你喜欢
儿科学多动症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儿童多动症治疗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