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机会的影响

2016-12-05 17:37:40吴玉迪刘捷
时代金融 2016年30期
关键词:投资人口老龄化成本

吴玉迪 刘捷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医疗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早已成为了必然结果。而这种日益严峻的形势必然会给劳动力市场的诸多方面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本文主要以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作为引言,重点研究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机会将会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何种影响,以及宏观和微观层面应当做出怎样合理的调整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浪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劳动密集型行业  投资  影响  成本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在分析和预测未来行业投资机会的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人口老龄化这一基本社会形态出发,密切关注劳动力人口有效供给的诸多因素,进而联系到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相关影响。所以,本文将重点剖析人口老龄化如何间接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机会,并以宏观的视角给出解决人口老龄化阻碍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的有效对策。

一、近年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

专家指出:中国在2010年前后出现了人口的拐点,其中不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开始减少、结婚人口数量小幅度下滑,这些现象都集中体现为人口的老龄化。客观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也是有迹可循的。首先,9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导致了生育率的降低,当那时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前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时必然导致新增劳动力相比同期急剧减少,2014年前后进入结婚阶段的人数减少和新生儿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50年代出生的人在2015年前后则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考虑:由于同期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数量高于新增劳动力人数,必然导致总的劳动力人口数量下降。所以,人口老龄化的“乌云”已经逐渐开始笼罩整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体系。

二、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影响

(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本上升。由劳动人口总量分析得知:2001~2009年劳动力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2009年之后劳动人口总量一直呈下降趋势,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所以,本文选取2009年及以后年度的数据进行研究。如以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所示:

Y=β+αX

其中Y代表因变量:单位成本的变动;X为自变量:劳动人口总量,α,β为待测参数。将以上两个变量的各组数值带入模型进行spss操作。两个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83,双尾检验概率P值为0.000<0.05,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R Square)为0.967,表明拟合程度较好,故变量之间显著相关,根据观察Q-Q图得知: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通过对数据的观察2009年以后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于是,可以根据回归直线法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表达式。已知:α=β=,将下述表1中的7组数据带入已知等式,得出回归线形方程:y=12759.15-1158.38x,据检验无论是常数项还是解释变量X,其t统计量对应的P值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t检验。由等式可知:2009年及之后劳动力总数的下降必定会导致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劳动力人口每下降1亿,单位劳动力成本(工人月工资)将上涨1158.38元。

众所周知:成本率和回报率呈反比例变化趋势,结合未来劳动力发展趋势分析,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必然导致产业回报率不如人意的下降。企业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过高的劳动力成本必然会成为众多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的最大顾虑。一部分投资者会持观望的态度,先进行少量适度的市场投资或者减小原有的投资规模,以免成本的上升趋势过快造成资金损失的失控局面。过去几年应对劳动力人成本上升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向低成本劳动力的区域和国家转移;增加自动化程度用机器替代人。

表1 2001年~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和单位劳动力成本(月工资)变动表{2}

数据来源:统计局相关网站。

2.和其他國家的劳动力成本对比。由表2纵向来看: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整体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截止到2015年基本接近美国这样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他发达国家的成本变化并没有确定的规律可循,但数据起伏较缓。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工人单位的劳动报酬早已经超过了俄国、南非、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综合两方面数据分析,中国相比同样水平上的新兴发展中国家所谓的“性价比优势”已经荡然无存。“高成本低收益”的模式必然得不到外商的认可。虽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领先于俄国、南非、墨西哥等国。但是考虑单位劳动力成本以后,中国工人的“性价比”即投入产出之比就会明显处于劣势状态。和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对比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工人工资比美国略低,但是劳动生产率却较之美国低出一大截。就2015年的数据测算:美国的产出/投入比为0.020,而中国只有0.005,这四倍的差距绝不是中国短时间内能够突破的效率难题。所以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产出/投入比率已经完全失去了昔日的竞争优势。随之,中国不同行业的出口量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表2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月工资)(单位: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相关网站。

3.产业向外转移。由可靠数据表明:2008年以前所有种类的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都呈逐年递增趋势。然而2009年以后数量却急剧下降,显然,部分外商向外转移的势头非常明显,具体转移速率计算模型为:Y=,其中,X1代表2009年及其以后各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X2代表X1之前一年度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Y则表示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速率。经过数据的代入和测算得知:2009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外商转移速率稳步加快,最大值为y=0.604。另外其他几种类型的外商转移速率不太稳定,但却一直保持转移的势态。全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速率从2009年至2014年分别为:0.032、0.150、0.216、0.221、0.271、0.350,增长速率逐年递增。经测算2009年至2014年工资和外商转移双变量之间的拟合度即R2=0.942,调整后的R2=0.927,表明拟合度较好。故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5+0.486X,其中Y表示外商投资企业的转移速率,X表示各年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工资)。由方程式推算未来外商投资转移速率可知:单位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万元,外商投资转移速率就将增长0.486。

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得知:许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着眼于新的劳动力市场,“迁移”计划也被提到日程上来了。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度等工资水平低于中国但劳动生产率基本和中国持平的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步成为服装、鞋袜、皮具箱包、塑胶制品、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长点。这样的发展趋势最终将导致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三、对策和有关政策建议

(一)应当全面放开二胎乃至取消计划生育,鼓励生育

从人口密度看,中国大陆的人口密度远低于日本、新加坡、韩国、意大利、荷兰、以色列、台湾、香港等很多国家和地区。这些所谓人口密度高的国家和地区不但没搞计划生育。反而还实行奖励生育的政策。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劳动强国,更应该抓住契机在劳动市场上注入新鲜的“血液”。另外,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必须维持一定的生育率,才能确保人口正常的“新陈代谢”,确保适龄劳动人口维持在恰当的比率,从而推动劳动密集型市场的有序发展。

(二)应当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高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一般位于产业链的低端段,产品附加值低,其在整个产業中分得的利润少,很少参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只进行简单重复的生产。但是目前中国低附加值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高附加值产业却因为需要研发投入和时间积累等因素发展滞缓。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突破外需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诸多制约因素的现实选择。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是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高端,即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的制造流程,提高现有产品的机械化程度,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结合目前情况来看: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在中低端产业快速丧失竞争力不断转移的背景下应当首先稳定企业成本,防止产业快速转移;然后鼓励部分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提升附加值的产业转型,但前提是要计算好研发成本和转型周期以便进行科学有效的生产决策。

(三)应当大力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内涵不断上升,很多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度高的环节早已渗透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未来,还应当大力发展机器人参与制造,参考目前机器人研发项目的成果,企业可以将一些大批量而且重复性较强的车间工作交给机器人来完成,不仅可以降低诸多偶然误差的影响而且还能明显的提高出产效率。有数据表明: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成熟,高密度的智能机器代替密集型劳动力的时代已经来临。劳动密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发展技术含量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系列的完美结合还能为电子和IT等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四、结论

总而言之,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机会产生了众多负面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进而又导致了外商转移和出口困难等一系列间接影响。“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不太明显了。对于越发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应当做出相应的部署和安排,以保证有关产业继续发展。首先,应当实行二胎政策乃至取消计划生育。其次努力稳定用工成本,同时降低企业的非人口成本。例如:降低融资成本和税费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另外,顺应人工智能的科技理念,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也是必要的措施。

注释

①注:劳动力人口总量单位:亿人,单位劳动力成本单位:元。

参考文献

[1]魏浩,郭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研究[A].统计研究,2013,30(8):102-110.

[2]李文静.我国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向外转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3.5.

[3]杨宝三.论开发高附加值产品[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2,16(5):250-253.

[4]薛蕊,苏庆义.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的方向[J].经济研究导刊,2014(6).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到北方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人口老龄化对于不同行业投资机会的影响分析)的资助,项目编号为XN001-135。

作者简介:吴玉迪(1994-),女,汉族,北京人,就读于北方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经济学;刘捷(1975-),女,汉族,山西人,任职于北方工业大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信息管理。

猜你喜欢
投资人口老龄化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河南电力(2021年5期)2021-05-29 02:10:00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28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智富时代(2019年3期)2019-04-30 11:11:14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48
关于我国PPP模式应用的问题探讨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3:02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7:13:03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