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

2016-12-03 20:08李豪杰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曾国藩家庭教育

摘要: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颇具争议的传奇人物,对于近代中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博大精深的理论思想包罗万象,而其中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更是成为近代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文化圭皋。可谓“举世毁之而不损,举世誉之而不增”的独特光辉。

关键词:曾国藩;家庭教育;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66 -01

一、曾国藩的生平

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一户地主家庭。其父曾麟书有田产,却不事耕种,醉心功名。却郁郁不得志,童试十七次不中,至43岁才考上秀才。因此“发愤教督诸子”①,设馆授教,“课徒授业二十余年”②,因此曾国藩自幼从父学,六岁启学,九道光十三年中举人,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又兼兵、工、刑部侍郎,两江总督等职,创办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官至总督,位居一品。他被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晚清巨儒,更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完人”。备受后人推崇敬仰。

二、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目标与内容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理念有悖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学而优则仕”的正统学习理念。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因此,无论贩夫走卒还是皇亲国戚无不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官居一品,光耀门庭。然而曾国藩在告诫子女的家书中曾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③。可见曾国藩在当时有着超越时代的开明见地。提出了循古通今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一)成为明理修身之君子的教育目标。

曾国藩作为晚清巨儒,其本身接受的便是中华几千年来的正统儒学思想,其教育的核心思想主要表现为儒学正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观。对于子女的教育目标,曾国藩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教育目标无非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曾国藩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儒家的圣贤君子,但是圣贤远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因此曾国藩希望他的子侄成为至圣至贤之君子,何为君子?曾国藩有自己的看法。“勤俭自持,习老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④。同时他也提出所谓的“君子八德”——“勤、俭、明、忠、恕、谦、浑、刚”。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达到勤勉、俭朴、明智、忠诚、宽容、谦逊、内敛和刚强的君子之风。此外,曾国藩在读书目的上并不带有中国传统社会对于读书的世俗化和功利化。科举出身的他甚至反对子弟过分醉心于功名。他在与子侄的家书中也曾提及:“科名迟早,实有前定,虽惜阴念切,正不必以虚名紊怀耳”。③“总之吾所望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一则孝悌为端,其次则文章不朽”④。强调阅读经典史籍的重要性,明白孝悌之道,修德修智,德才兼备,提升自身的道德,正确对待科名。这也成为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目标体系中独具一格的特点。

曾国藩希望子侄成为明礼诚信的君子,因此他教育后代要进德修业,他在解释进德修业中提到:“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之义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⑤。他将进德修业作为明理修身的补充,也是他教育目标的具体表现。进德即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修业即为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这两者是成为君子的保证,同时也是到达圣贤的基础。只有兼顾好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才能明孝悌之道,使自己的行为合于礼,而亲仁。由此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教育目的上有着“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胜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清晰烙印。

(二)循古通今的教育内容。

1.八字箴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既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又包含西方先进的家教理念。其中,他根据组训家规进行调整改制,制定出曾氏治家的八字箴言:“早、扫、考、宝、书、疏、鱼、猪”。“早”是曾家组训,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早起的习惯;“扫”是要求家中子弟勤扫书房屋舍,保持清洁整齐;“考”是诚修祭祀的意思,告诫子弟不忘祭考;“宝”则指善待亲族邻里,来了客人要恭敬接待他人有急必周转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⑥“书”便是读书写字,诗文书画;“疏”是告诫子侄疏于科名,明理修身;“鱼”指的是木制的信函,曾国藩在这里要求子弟谨记时常与家人保持联系;“猪”则意指“猪突豨勇”,意为要求子孙勇猛果敢。这八字箴言既是曾国藩家庭教育内容的概括也是其主旨的凝练。在其面面俱到的教育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2.耕读之风。

曾国藩虽然贵为权臣,但是勤俭持家,读书教化的思想和观念一直为其所倡导。他希望子孙后代一直秉持耕读之风。所谓“耕读”即指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的价值取向,曾国藩以此告诫子侄需要时刻谨记稼穑耕种之农家本色,希望子弟克勤克俭,时刻注意避免沾染官宦子弟之风,贴近土地百姓。不忘农家之根本。其在教育子女时不允许子女坐轿,随意使唤下人,还要求他们学习插秧种田之农事。

3.全面教育。

全面教育可以称得上是曾国藩教育内容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方面。除了平日里的文化学习之外,曾国藩还特别注重子女的体育教育。曾国藩认为身体作为进德修业的保证,身体锻炼尤为必要,因此他极其注重养身之道。他曾说:“起早亦养身之法,且系保家之道,从来起早之人,无不寿高者”。⑦他还要求家中子弟勤洗脚,饭后走三千步以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可以看出在当时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已经超越时代性。另外在曾国藩写给子弟的书信中可以看到他教育子弟的内容涉及修身、为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身、军事等诸多方面。而且相关内容也是相互交叉融合,例如在修身方面,曾国藩提倡“寻自然、逐无欲、讲宽容”的修身方法。其中“寻自然、逐无欲”是道家思想的体现,“讲宽容”则又是儒学“宽恕”的反映。可见,其全面教育具有融会贯通,吸收各家之所长的特点。

三、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成就

曾国藩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的家族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其子孙后代无一不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建树。其弟曾国荃的成就仅次于曾国藩,是湘军重要将领,晚晴著名的军事家,其子曾纪泽为清朝出使英法的外交大臣,曾纪鸿则为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其孙曾广钧则是著名诗人,增广铨也是外交家,曾孙曾约农则是著名的教育家。曾国藩家族在其之后的190余年里诞生过240位有着卓越成就的人物,可谓是“中华第一名门”。而这些成就都要归功于曾国藩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注释:

①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撰,李鸿章校刊,曾文正公全集第九册[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

②同上;

③钟书河著,曾国藩教子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6;

④同上;

③曾国藩著,张智编译,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④曾国藩著,张智编译,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⑤同上;

⑥钟书河著,曾国藩教子书[M].长沙:岳麓书社,1986;

⑦曾国藩著,张智编译,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张智编译,《曾国藩家书》,[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2]唐浩明,《曾国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周殿富,《曾国藩家书选注》,[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4]锺叔河,《锺叔河评点曾国藩家书(孝亲编·教子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5]徐德勇,《试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刘立献,《曾国藩的教子理念及其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第1期

作者简介:李豪杰,男,汉族,硕士在读,南通大学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曾国藩家庭教育
跟曾国藩学修身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