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下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思考

2016-12-03 04:00:21张洪清
关键词:专业人才专业学位实务

张洪清

(福州大学 研究生院,福建 福州 350116)

需求导向下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思考

张洪清

(福州大学 研究生院,福建 福州 350116)

社会工作硕士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缩影,折射了当前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工作硕士教育改革,可以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需求导向不足,实务能力不强。深化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方向,形成有区域特色的社会工作硕士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务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社会工作硕士;需求导向;教育;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适应需求的变化,2009年开始,国家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步伐[1],2011-2014年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年均增幅11.7%,2014年达到35.4万人,占硕士招生总数的53.3%,超过学术学位硕士招生数[2]。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培养质量的提升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社会工作硕士是2009年国家发力加速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新批准设置的首个专业学位类别,它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是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缩影。本文将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剖析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其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同时为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借鉴。

一、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社会,在工业革命社会问题多发的大环境下,社会工作在帮助弱势群体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建国后一度中断,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出现重大变革,社会工作教育在我国也得到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201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转发〈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明确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和理论水平,具备较强实务能力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1年,中组部等18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12年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研究生的人才规划愿景。在国家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自2009年33所培养单位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以来,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高校以年均10多所的速度在增长,目前可以授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已经达到104所,2012-2015年共培养社会工作硕士毕业生6 151名。

根据课题组收集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5年,我国社会工作硕士毕业生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毕业生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见表1),2012年为971人,2015年达到了1974人,四年间翻了一番。培养社会工作硕士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为北京(1087人)、湖北(1 051人)、江苏(628人)。二是毕业生当年净就业率不高(见表2),各年份均保持在70%以下,从总的就业去向情况看,社会工作硕士净就业率为66.4%,待业率为14.7%。三是就业去向以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为主(见表3)。近一半的毕业生初次就业选择了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百分之二十的毕业生去了企业,直接在社工队伍从事一线社会工作的毕业生相对较少。这些毕业生在扶助弱势群体、预防社会问题、促进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比例较小,因此发挥的作用离社会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表1 2012-2015年度全国社会工作硕士毕业生人数

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西方国家社会工作来源于社会需求,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需求推动下呈渐进式发展模式。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是在政府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尤其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至今不过7年时间,因此,尽管在教育模式上我们已经参考西方有了较为成熟的做法,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当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两大矛盾:一是需求层次的矛盾,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口就业率低与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矛盾;二是应用层次的矛盾,表现为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务能力不足与社会服务和管理需求不相适应。

表2 2012-2015年度全国社会工作硕士就业去向表

表3 2012-2015年度全国社会工作硕士初次就业单位性质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只有40多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29‰,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总人口数3‰左右的比例有很大差距[3]。课题组收集的数据表明,现有毕业的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数量,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会工作硕士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缺口,到2015年底仅完成了目标的五分之一。可是,在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的同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就业市场却没有体现出优势,很多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没能在对口的岗位就业。而在对口就业的毕业生身上,一部分人表现出的实务能力与社会的期待相去甚远。剖析矛盾的成因,除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发育不成熟、社工专业社会认知度较低、社工薪酬待遇不理想等原因外,从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身角度看,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一是培养模式和专业方向趋同,难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根据课题组从部分高校研究生院网站获得的信息,目前很多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高度一致。比如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目标是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复旦大学定位为胜任针对多类人群及不同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中山大学则将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上三所高校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大多只是简单地引用国务院学位办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提法,没有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和北上广的社会工作实际,进一步提出具有本单位和本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培养的目标过于宽泛,导致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无法深入,难以成为特定领域和特定人群提供社会服务的高精尖人才。同时,在专业方向上,很多高校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临床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政策等方向,对农村弱势群体、残疾人、慈善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工作涉及极少。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校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高度趋同,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竞争性不强。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难以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国际上通常将长时间(至少800小时)、有督导的实习作为社会工作硕士的必修课和重要的培养环节。在培养手段方面除了课堂教学,还十分注重发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作用[4]。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硕士的实践主要依靠实践基地或社工机构来进行,很多高校没有能力建设实践基地,或者实践基地单一,再加上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发展严重不足,使得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存在困难,也导致学生毕业后较难实现对口就业。虽然很多高校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时,都写着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但事实上,很多高校在课程学习环节做得相对到位,但在实践环节却较为薄弱,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时间无法保障,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不善于处理实务问题,往往只会死记硬背专业知识,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5],与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差距很大。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难以跟上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的速度。从2009年首批高校被批准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到2014年最近的一次审核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短短几年时间,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从33所增加到104所。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师资队伍配备不足的弊端,很多高校的导师都不是真正的社会工作专业出身,本身对社会工作的理念领悟不深刻,缺乏社会工作实践经历,跨专业教学和指导研究生现象较为常见,授课侧重于理论教育,与社会工作实务相脱节,难以对研究生实践环节提供有效指导。由于我国民间社工组织相对不发达,专业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工服务机构很少,区域分布不平衡,从事专业社工工作的人员不多且专业理论水平不够深厚,实践经验不足,很难以校外导师的身份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鉴于师资短缺影响了培养质量,我国已有一些高校在加强社会工作硕士师资队伍力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北京大学实行导师组制度,吸收实务部门专家参加导师组,聘请实务部门的专家担任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与本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务课程的学习、实习、论文写作和就业[6]。

三、深化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工作制度,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需要大量高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而社会工作事业的不断发展,在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广阔就业创业空间的同时,也对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深化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应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形成有高校和区域特色的社会工作硕士培养模式

一是培养方向上,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确定差异化的目标定向,实行错位竞争[7]。根据地区、服务群体和服务领域的差异,制定有高校和区域特色的社会工作硕士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重视提升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二是结合经济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方向,根据需求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加大为农村特殊群体、残疾人、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三是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社会对社会工作硕士职业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衔接。

2.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实务能力

一是改革招生环节,在入学考试和复试环节加大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扩大招收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攻读社会工作硕士学位的比例,打通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的通道,探索优秀社工专业人才免试入学办法,从源头弥补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短板。二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已有研究表明,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满意度评价影响因素中,专业实践所起的作用仅次于课程教学[8]。应鼓励高校与民间专业社工机构合作实践基地,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发挥各自在理论和实务方面的优势,解决高校实践基地和实习督导缺乏的问题,为民间社工机构充实力量,实现互利共赢,打造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培养模式。三是鼓励在读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与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组织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计划,该计划每年安排1 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三区”工作或提供服务[9]。在读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可以通过参与该项目,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得到有效的实习实践锻炼。

3.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人才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通过项目带动、出国进修深造、与海外高校合作交流、引进海外优秀社工专业人才等方式,培养一批擅长研究、具有良好实务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人才和政策实务研究人才。二是建立高校教师参与社会工作实践制度,鼓励高校教师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到民间社工机构兼职,提高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高校从专业社工机构招聘兼职教师的制度,鼓励民间社工机构优秀的社工专业人才到高校授课,同时建立健全兼职教师退出机制,加强兼职教师管理。

四、结语

我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折射了当前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培养模式单一、实践环节薄弱、导师资源缺乏等问题在其他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统筹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个环节,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1]孙也刚.服务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4.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十二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概况[R].北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2次会议,2016.

[3]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EB/OL].新华网,2014-09-20.[2016-06-0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0/c_1112560085.htm.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R].北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2008.

[5]栗志强.错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6):66-70.

[6]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6年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EB/OL].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2015-09-30.[2016-06-04]. http://grs.pku.edu.cn/zsxx/sszs/zyxwzsjz/40809.htm.

[7]刘亚敏.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4):1-5.

[8]马永红,张乐,李开宇,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J].高教探索,2015(12):89-98.

[9]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湖北省民政厅网,2012-11-08.[2016-06-04]. http://www.hbm zt.gov.cn/xxgk/red jj/sgrc/sgzcw j/201211/ t20121108_141189.shtm l.

On the Reform of Degree Education forMasterof SocialWork under Demand Guidance

ZHANG Hong-qing
(Graduate Schoolof Fuzhou University,Fujian Fuzhou 350116,China)

Masterof SocialWork isam icrocosm of professional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reflecting the achievementsand problemsof currentprofessional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atuniversities.The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forMaster of SocialWork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At present,themain problemsare the lack of demand orientation and practicalability.To deepen the refor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forMaster of SocialWork,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socialdemand as the guide,seta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direction,form a developmentmode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Masterof Socialwork;demand orientation;education;reform

G643.0

A

1674-7356(2016)-03-0044-05

2016-06-0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49)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洪清(1976-),男,福建龙岩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

时间:2016-09-08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96.G4.20160908.1720.004.htm l

10.14081/j.cnki.cn13-1396/g4.2016.03.007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专业学位实务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36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26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 10:12:07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职业技术(2015年8期)2016-01-05 12:16:44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O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9
FDI实务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8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