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宇+杨瑞松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和计算能力。
3.养成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白纸。
师: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呢?
生:单位1。
师:你们都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把这张纸看成单位1。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展开,你能发现哪些分数?
生:把这个大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1份,就是这个大长方形的4分之1。
师:他找到了这张纸的4分之1,我们也可以说是4分之1张纸。
生:我能看出2分之1,表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2分之1。
师:在这张纸上,2分之1还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生: 4分之2。
师:4分之2里有几个4分之1?
生:2个。
师:有4分之5吗?
生:没有。
师:现在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4分之5在哪?
生:这些加上这个,就是这张纸的4分之5。
师:其实就是一整张纸再加上一个——
生:4分之1。
师:4分之5里有几个4分之1?
生:5个。
师:通过折纸,我们找到了一些分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分母相同,分子不同。
师:这样的分数就叫做同分母分数。还能再说出一组同分母分数吗?
生:7分之1,7分之2。
生:6分之1,6分之2,6分之3。
师:这样的分数分母相同,也就表示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分数单位,一起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周末一家人正在吃早餐,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出示图片。)
生:把这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其中3份,用分数表示就是8分之3,取其中1份就是8分之1。
师:他将题中说的爸爸吃了3块饼直接说成爸爸吃了8分之3张饼。那妈妈吃了1块,还可以怎么说?
生: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妈妈吃了其中的1份,也就是8分之1张饼。
师: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根据这2条信息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几张饼?
生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几张饼?
生3:还剩几张饼?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咱们逐一解决,先看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谁能列出算式?
生:8分之1加8分之3等于8分之4张饼。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因为是一共吃多少张饼,所以我们用加法。
师:看来和我们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一样的,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用——
生:加法。
师:那等于多少?
生:8分之4。
师:究竟为什么等于8分之4?你能借助学具进行探索吗?谁能读一下学习导航?(生读。)
师:听清要求了吗?动手试试吧。(生动手操作。)
师:谁来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绿色部分代表爸爸吃的8分之3张饼,粉色部分代表妈妈吃的8分之1张饼,它们合起来就是把1张饼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也就是8分之4张饼,也就是这张饼的2分之1。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我的方法是小括号那一段就是8分之1,中括号的那一段就是8分之3。8分之1是1个线段,8分之3是3个线段。它们合起来就是4个线段,也就是8分之4,约分之后等于2分之1。
师:借助线段来解决问题,和刚才那个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借助图示观察,理解为什么等于8分之4,这样的方法我们3年级学习过,如果不借助图示,还能说说为什么等于8分之4吗?
生: 8分之3就是3个8分之1,8分之1就是1个8分之1,然后用3个8分之1加1个8分之1就是4个8分之1,也就是8分之4,所以知道了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8分之4张饼。
师:和你的同桌来试着说一说。谁愿意做代表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8分之3里面有3个8分之1,8分之1里面1个8分之1,3个8分之1加1个8分之1就是4个8分之1,也就是8分之4,约分之后等于2分之1。
师:能在图中找到这几个量吗?一个8分之1在哪儿呢?
生:红色。
师:3个8分之1呢?
生:蓝色。
师:现在怎么了?
生:合在一起了。
师:那你能结合图,再来说一说是怎么得到8分之4的吗?
生:8分之1表示把1张饼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而8分之3就是把1张饼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3份,把8分之1和8分之3也就是爸爸和妈妈吃的饼放在一起,就是8分之4。
师:也就是将1个8分之1和3个8分之1合在一起。你们都能结合图形、分数的意义把计算的道理弄得这么清楚。
师:等于8分之4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化成2分之1呢?
生:8分之4不是最简分数,8和4中还有同因数4,所以它们要同时除以4,就变成了2分之1。
师:也就是要化成最简分数。我们的数学就是有着这样的简洁美。要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成——
生:最简分数。
师:解决问题,还要有——
生:应该答题。答: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2分之1张饼。
师:补充完整了吗?
生:这个问题是有情境的,我们要加上单位,2分之1张。
师:现在这道题就解决完整了。那老师想考考你们,如果爸爸吃了8分之5张饼,他们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生:用妈妈吃的8分之1张饼加上爸爸吃的8分之5张饼,就是8分之1加8分之5等于8分之6,约分后等于4分之3。答:一共吃了4分之3张饼。
师:这道题你能借助刚才的经验,自己来解决吗?请在解决问题中思考2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这样列式?第二个是为什么这样计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出示问题。)
生:用爸爸吃的8分之3减去妈妈吃的8分之1等于8分之2,约分后等于4分之1(张),答:爸爸比妈妈多吃了4分之1张饼。
师:现在来看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因为列式中两个分数是同分母分数,说明分数单位是相同的,8分之3是3个8分之1,而8分之1是1个8分之1,相减就等于2个8分之1等于8分之2,然后约分。
师:能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吗?
生: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就是8分之3比8分之1多多少的计算,所以用减法,由此可知分数减法计算和整数减法计算的意义是相同的。8分之3是3个8分之1,8分之1是1个8分之1,用3个8分之1减一个8分之1就是2个8分之1,也就是8分之2,约分后是4分之1。
师:他刚才的回答已经把这两个问题都给大家解释了。刚才有一句话,他说得非常好,看来分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也是相同的。通过同学的发言,我们知道了,我们要想的是3个8分之1减——
生:1个8分之1,等于2个8分之1。
师:最后一个问题,还剩多少张饼,会解决吗?
生:用1减去爸爸吃的8分之3再减去妈妈吃的8分之1,等于2分之1(张)。
师:那用1去减,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1就是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出8份也就是8分之8,用8分之8减8分之3,再减8分之1,等于2分之1。
师:为什么把1看成8分之8,而不看成9分之9或者20分之20呢?
生:因为8分之1和8分之3的分母都是8,单位是8分之1,所以看成8分之8。
师:看来,这个1要根据我们计算需要来确定写成几分之几。请你们认真观察这几个算式、过程和结果,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的吗?
生:两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不加分母,只加减分子。
师:也就是说,分母不变——
生:分子相加减。
师:总结得很好,可是老师有点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可以这样来计算呢?
生:因为如果分母相同,它们的单位就相同,和整数的加减法差不多,所以这个分数单位就等于之前的计数单位,所以不看分母只看分子,用分子相加减。
师:同学的发言中提到了分数单位,在计算的过程中分数单位没变,所以——
生:分母就不变。
师:那分子相加减又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分数单位就是整数当中的计数单位,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是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把分数单位相加减就能得出最后的结果。
师:看来我们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所以就是——
生:分子相加减。
师:你们不仅懂得了计算方法,还能知晓其中的道理,这就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师:接下来就要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谁来说一下答案?
生1:9分之2加9分之5等于9分之(2+5),等于9分之7,是最简分数。
生2:7分之2加7分之5等于7分之(2+5),等于7分之7,等于1。
生3:6分之5减6分之1等于6分之(5-1),等于6分之4,等于3分之2。
生4:10分之7减10分之1等于10分之(7-1),等于10分之6,等于5分之3。
师:这里面的计算过程熟练以后可以省略不写。解决问题,第一题。
生:11分之3加11分之2加11分之5等于11分之10。
师:第二题。
生:1减去11分之10等于11分之1。
师:这里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单位一,也就是这些图书的总量。
师:最后一个问题有点难度,谁来?
生:20分之7加20分之3等于20分之10,等于2分之1。
师:为什么不用20分之7加20分之10?
生:因为红丝带和蓝丝带都是和黄丝带相比较的,红丝带比黄丝带长20分之7米,蓝丝带比黄丝带短20分之3米,用它们相差的米数相加。
师:看来,当我们借助图形或线段找到数量关系时,再复杂的问题都会变得简单。今天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回顾一下,之前我们还学过整数加减法,列竖式时我们要注意相同数位要——
生:对齐。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呢?
生:因为不同数位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比如个位是表示几个1,十位是表示几个10,如果把个位的几个1放在十位表示几个10,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师:谁能通过具体的例子再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132中的2表示2个1,27中的7表示7个1,它们的计数单位都是几个1,所以2和7要对齐。132中的3表示3个10,27中的2表示2个10,它们的计数单位都是10,所以要把它们对齐。
师:太棒啦!就像他说的一样,正是因为相同数位上的两个数所表示的计数单位是——
生:相同的。
师:所以我们才要对齐,也就是说相同数位对齐,就能保证相同的——
生:计数单位对齐。
师:我们还学习过小数,列竖式时我们总强调小数点——
生:要对齐。
师:谁能用一句话解释为什么?
生:我们要把计数单位对齐。
师: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它们的分母相同,就表示分数单位——
生:相同。
师:分数单位和计数单位,有没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生:比如10分之1、100分之1、1000分之1是分数,0.1、0.01、0.001是小数,它们都有相同的关系。
师:真好!那也就是说,分数单位就是分数的计数——
生:单位。
师:无论是在整数、小数还是分数中,我们都要先找到相同的计数单位,再把它们的个数相加减。相信聪明的同学们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下课!
评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部分教学内容其实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有所涉及,所以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这其中的道理学生一直感悟不深,缺乏一个理性、深入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时将重点定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建立相关知识的整体体系。回顾整节课的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化抽象为具体
分数、分数单位对于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得深入、思考得透彻,教师就要作好铺垫。在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折纸的游戏,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之前学习的内容,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更让学生看到了分数单位。在计算加减法时,其中的8分之3和8分之1,也是从生活情境中来,更是对应到3块和1块上,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分数加减法具体到眼前。
二、变学习为探究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会计算的情况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探索“为什么这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这一问题,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同时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层层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要走进深处,找到其中的原因或道理。
三、理法并重发展运算能力
本课教学不仅注重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的理解与运用,还沟通了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对意义、算法和算理形成了完整的认识,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