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胡相凤 曹剑
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支行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强化财务监督机制,某支行审计部门决定对全行的固定资产开展一次专项审计。
一、审计背景
(一)摸清固定资产家底的需要。2015年元月份,根据上级中心支行的工作安排,人行某支行原行长到期卸任,新任行长到新履职。为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进一步摸清固定资产家底,支行决定在全行开展一次固定资产全面清查。为有力配合此次清查工作,支行审计部门相应跟进开展固定资产专项审计,从而确保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做好做实。
(二)修订固定资产制度的需要。2004年,某支行为更好地使全行干部职工适应内部工作需要,切实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修订编辑重新印发了《制度汇编》,其中包括涉及《财务费用管理办法》、《大宗物品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车辆管理制度》、《电子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度和办法一直沿用至2014年,而有些制度和办法,上级行早已废止且另发新文,如《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尽管支行在实际操作中执行的是新文规定,但原有的制度和规定未经修订完善,在执行中还是难免会出现失误和偏差。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支行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存在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一是作为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的会计国库股,未按时限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处置;二是办公室作为固定财产管理部门,对调拨、捐赠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系统进行反映,也未按规定及时进行登记,存在不登、漏登、少登现象。三是支行的固定资产底数不清,情况不明。
二、审计思路
(一)以现行规章制度为指引,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1.搜集上级行规章制度。为更好地开展本次固定资产审计,切实做到审计有理有据、有法可依,审前的基础准备工作中,通过内审系统查找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主要收集了《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江西省人民银行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并以上述文件,作为此次审计的主要依据。
2.收集本行的规章制度。某支行涉及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主要为2004年的编印的《制度汇编》,包含《大宗物品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车辆管理制度》、《电子设备管理办法》等。同时,为了解固定资产管理各岗位的职责情况,还向支行办公室、会计国库股收集了《办公室工作岗位职责》、《会计国库各岗位工作职责》二个股室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情况。
(二)以强化技能培训为基础,知悉知会专业知识。
通过组织审计检查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上级行文件和各项规章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将本支行的规章制度与上级行的规章制度相对比,是否存在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通过咨询办公室和会计国库股等业务部门,进一步知悉知会了固定资产的操作流程。
(三)以确保审计质量为前提,制定可行实施方案。
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做好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内审组结合支行实际,认真制定了对支行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方案。专项审计方案对审计目的、审计时限、人员组成、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等都有了明确规定,尤其对审计内容、审计程序作了详细的布置,如调阅资料中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决算报表、登记簿、岗位职责等,检查内容则重点突出对固定资产账簿卡、集中采购、折旧、处置和日常管理等的检查。检查做到即突出重点,又覆盖全面。
三、发现问题
(一)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通过调阅检查各类登记簿发现,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对分管领导、会计部门、财产管理部门、财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做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普遍存在,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部分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不明确。通过现场查看《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登记簿》,有五台计算机在固定资产系统内未明确责任人,有二台计算机责任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
3.残值报废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通过现场核查,残值报废电子设备类固定资产,在管理上存在:一是残值在用固定资产易导致相关维护业务消失,硬件损坏易造成业务受影响。二是报废固定资产容易导致财物丢失现象发生,财物一旦丢失,造成责任不明确,难以找到责任人,更严重的是硬件丢失易导致泄密事件发生。三是报废固定资产处理不及时,残值收入不能及时入账,盘盈盘亏容易造成账账、账表、账实、账卡不相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各部门责任人,没有有效落实管理职责,如对上级行主管部门调拨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向会计部门和财产管理部门报告。有的因工作需要购入的固定资产,采购后未及时将相关购置资料传至会计部门,而是直接使用,造成账务处理不及时。
2.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维护不及时。由于股室之间人员岗位调整,造成部分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发生变更,而固定资产系统管理员又未按照人员调整时间,及时进行信息变更,因而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责任人与实际使用人不相符的情况。如计算机资产由于人员的岗位调整,操作系统不会因人员的调整而变换计算机,因而就造成了计算机责任人与实际使用人不同的情况。
3.残值报废固定资产管理不被重视。一是残值在用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期限已到,维护管理不被重视,因此,硬件容易损坏;二是报废固定资产实物一般不再进行登记,尽管实物放置仓库,但是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因此,实物难免丢失;三是报废固定资产不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理,任其腐烂变质,有的则需要经过上级行批准。如上级行调拨的汽车,汽车报废需经上级行批复以后才能处置。
四、总结反思
(一)制度执行未到位。无论是过去或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该肯定地说管理制度是在逐步完善当中,而且也颇具实际操作性,但检查发现的问题,仍然是制度执行力没到位的问题,规章制度真正成了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文字。
(二)检查监督难落实。基层支行存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检查难以落实的现象,无论是支行主要领导,还是分管领导,均对固定资产的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甚少,有的甚至不检查。上级部门开展对固定资产检查时,对各种固定资产登记账簿以补办签字为主,应付了事。
(三)资产登记不及时。上级行对基层支行固定资产的检查,主要涉及年终报表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核对固定资产系统账卡是否相符一致,较少触及检查基层支行固定资产使用登记情况。因此,造成财产保管登记员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化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账务处理往往不及时,从而导致财产保管登记簿与固定资产系统账卡、年终报表、实物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五、整改建议
(一)加强制度执行力的落实。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处置报废固定资产,切实做到账账、账表、账实、账卡四相符;二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与监督,切实做到检查有纪录、有问题、有整改措施;三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机制。对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责任心不强,屡查不改的问题,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与检查处罚办法,实行经济处罚。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基层支行要认真履行《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职责,各司其职。会计部门和财产管理部门要规范履行审批、购置程序。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财产使用部门应充分重视和加强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日常维护,切实保证本部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和完整安全性。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信息的维护。固定资产系统管理员应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信息的维护管理,要及时与科技管理员、人事、会计等部门协调一致,共同做好固定资产系统信息的维护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系统内责任人与实际使用人完全相符。
(四)加强对残值报废固定资产的责任管理。一是残值在用固定资产应延续在用固定资产制度进行管理,严格财产保管登记。科技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关业务的维护管理,确保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转。二是报废固定资产实物未处置前,财产保管登记簿不应注销,同时应进一步变更财产保管责任人,严禁泄密事件发生。一旦出现泄密事件,将严格责任追究,一查到底。三是报废固定资产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包括固定资产系统、会计报表、财产保管登记簿等的账务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置,残值收入应及时入账,切实做到账、表、卡、实物四相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靖安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