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瑞珊
长期以来,我国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由两种教养机构承担教养任务,缺乏权威和统一认识,造成教育体系的割裂,影响了婴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开发,普及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教育部也明确将0-3岁的婴幼儿教育纳入管理的范畴,提出了“逐渐建成开放的,从0岁到终身的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和沟通的现代教育体系”。实施素质教育的十项行动计划之一便是实施0-6岁儿童托幼一体化建设行动计划。这些纲领性文件为我国婴幼儿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带来了新机遇。
随着社会对人口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凸显,学前教育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幼儿园特色入手,对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实践进行研究,从而找到更适合幼儿园发展的新途径。
一、打造区域特色,推动学前教育整体均衡发展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幼儿园的特色应该是一所幼儿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色彩和风格,是一所幼儿园特有的,又符合国家培养方向的特征。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以来,我们不断改善学前教育办园条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作为广州市新城市经济中心区、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天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学前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学前教育在满足社会公益性和普惠性前提下,把如何满足广大儿童及家长多样化、高层次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实验区项目为引领,在全区幼儿园推动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课程改革。一是增强科学保教意识,减少“小学化”倾向。在实践层面,指导幼儿园对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减少教师讲授式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增加幼儿自由游戏和自选活动时间,保证幼儿户外活动,幼儿自主学习得到重视,幼儿一日生活不断优化。二是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保教质量。取消“小学化”的拼音、写字、算术等课程,禁止开办各种兴趣班,突出幼儿游戏价值,逐步优化幼儿园课程。三是提高学习能力,形成“创优提质”的共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积极探索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推动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活动的有效整合。
二、构建“托幼一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目前,3-6岁的阶段教育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应该加强0-3岁婴幼儿阶段的教养研究。这一阶段是儿童语言、情感感知以及思维启蒙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类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然而由于在我国长期制度化的学前教育历史发展,0-3岁阶段儿童的教育和3-6岁阶段儿童的教育一直处于脱节割裂的状态。随着社会对人口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凸显,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实施改革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一项划时代的重要举措。
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与价值取向是:尊重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重视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养活动的研究,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实行早期教育的优质开端。整合幼托两类教育的优势,形成合力,协调促进我区托儿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有机衔接,完善0-6岁学前教育体系的一体化。构建“托幼一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中的思路是:
1. 选择有条件的幼儿园先行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研究致力于探索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和妇联部门联动,建立横向合作、分工明确、协调一致、层次分明的0~6岁早期教育管理体系。在管理体制、政策保障、机构设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统筹管理,整合资源,在实验区、实验点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与社会氛围。
2. 拟以发展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为目标,探索早期教育运营体制、管理制度、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等,积累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经验。选择有条件的幼儿园创办服务于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儿班、亲子班,系统研究 0-3岁亲子活动的发展目标与系统内容,0-3岁阶段保教人员知识、技能、咨询、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具体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如举办亲子教育讲座、开通亲子教育咨询热线、网站、培训亲子教育辅导员等,促使家长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若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就会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改进幼儿家庭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家庭对3岁前婴幼儿潜能开发的需求。
3. 创建区域幼教特色,整体提升保教质量,为0-3岁婴幼儿开展教育指导,提高0-3岁婴幼儿保教质量。提供入区、入户指导,为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长和保姆提供养育知识、技能及相关信息的支持与服务。探索对有特殊困难的婴幼儿家庭与特殊儿童的指导方式。
4. 加强幼儿园保教指导和课程实践研究,充分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势,努力拓展面向社会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充分利用正规学前教育机构的资源,拓展其社会服务功能,努力使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以社区为依托,充分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使所有0-6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受到早期教育的指导,提高科学养育能力。社区应为家长提供早期教育信息和咨询服务,定期向社区儿童、家长开放。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各项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幼儿园作为婴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场所,构建了婴幼儿教育体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特别是利用3-6岁教育和研究中的有效资源和科学手段开展对0-3岁的保教研究工作。只有加强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尝试在婴幼儿发展目标的持续一致和教育内容的融合渗透方面,有新的发展与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一体化。
“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研究”结题报告会举行
10月21日上午, 2013-2014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研究”结题报告会在省教育研究院举行。
项目研究组按照预定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进行了“总-分-总”三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开展了省内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状况调研考察、近百年尤其是“二战”以来我国和先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构建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整体研究和课程教材体系实施研究,认真考虑了影响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改革发展的有关关系和问题。该项目构建了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包括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和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了广东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出版了《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研究》《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与发展研究》等16本专著;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评审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研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科目多而完备,尊重科学、遵循规律,为下一步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项目研究深度契合当前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能有效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对扭转当前中小学教师整体缺乏学科意识的现状有极大帮助,对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教材发展有重大意义;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能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时代性和国际性,体现广东地理历史和文化特色,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项目成果的应用,将有助于形成有广东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理论,有助于解决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发展面临的若干难题,促进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