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见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应用
□韩春见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要全面学好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需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给予足够的关注.
例1(1)如图1,点D是△A B C中∠A B C和∠A C B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求证:∠D=90°+
图1
图2
(2)如图2,点D是△A B C中∠A B C和∠A C B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试猜想∠D与∠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为结论开放问题,沿着(1)的思路:先表示∠D和∠A,再借助条件B D和C D为∠A B C和∠A C B两个外角平分线,易猜想到结论为∠D= 90°-
解:(1)∵点D是△A B C中∠A B C和∠A C B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在△B C D中,
∠D=180°-(∠D B C+∠D C B),
在△A B C中,
∠A B C+∠A C B=180°-∠A,
证明略.
点评:(1)本题主要就是运用了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小角等于原两大角的一半.(2)本题的第2小问是结论开放问题,准确猜想出结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2已知:如图3,P是∠A O B平分线上的一点,P C⊥O A,P D⊥O B,垂足分别为C、D.求证:
(1)O C=O D.
(2)O P是C D的垂直平分线.
图3
分析:该题涉及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两者之间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在该题中,可利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解题创造条件.
证明:(1)由条件可知,
∠P C O=∠P D O=90°,
∠C O P=∠D O P,O P=O P,
故△P O C≌△P O D.
所以O C=O D.
(2)由(1)知△P O C≌△P O D,
所以C P=D P.
由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可知点P在线段C D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O C=O D,同理可知点O也在线段C D的垂直平分线上,
故O P是C D的垂直平分线.
引申:如图3,C、D是射线O A、O B上的两点.若O P是线段C D的垂直平分线,
求证:O P是∠A O B的角平分线.
证明:∵O P是线段C D的垂直平分线,
∴O C=O D,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O P是∠A O B的角平分线.
点评:例2是利用O P是∠A O B的角平分线这一条件,证明O P是线段C D的垂直平分线的.引申问题却反过来用O P是线段C D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条件,来证明O P是∠A O B的角平分线.在很多情况下二者可互相转化,互为条件,这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
例3已知:如图4,∠C=90°,∠B=30°,A D是Rt△A B C的角平分线.求证:B D=2 C D.
图4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B A C的度数,再由A D是△A B C的角平分线,可分别求出图4中其余各角的度数,再证明结论就容易了.
证明:由∠C=90°,∠B=30°,知∠B A C=60°.
∵A D是△A B C的角平分线,
∴∠B A D=∠C A D=30°,
∴∠B=∠B A D,∴A D=B D.
在△A D C中,
∠D A C=30°,∠C=90°,
∴A D=2 C D.故B D=2 C D.
引申:该题中,若条件不变,如图4,从D点向A B作垂线交A B于点E,请问:(1)△A D E≌△A D C是否成立?(2)B D=2 D C是否成立?
证明:(1)∵A D是△A B C的角平分线,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 E=D C,
在Rt△A D E和Rt△A D C中,
∴Rt△A D E≌Rt△A D C.
(2)在△B D E中,
∠B=30°,∠B E D=90°,
∴B D=2 D E.
由(1)可知D E=D C,故B D=2 D C.
点评:全等的条件可轻松找到,B D=2 D E显然也成立.这是在特殊角三角形的情况下考虑的,若推广到一般三角形的情况,解答该题的主要依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解题条件.
例4已知:如图5,△A B C的外角∠C B D和∠B C 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求证:点F在∠D A E的平分线上.
图5
分析:该题图比较简单,单从上图中很难看出应该怎么证明结论.但问题既然涉及角平分线,我们很容易想到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所以不妨过点F分别作B D、B C、C E的垂线段,这样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证明:如图5,过点F分别作B D、B C、C E的垂线段F G、F H、F M.
∵B F是∠C B D的平分线,
∴F G=F H.
同理F H=F M,则F G=F M.
∵点F在∠D A E内,且点F到A D、A E的距离相等,
∴点F在∠D A E的平分线上.
引申:该题中,若条件不变,请问:∠A与∠B F 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B F C=90°-∠A,探索求解过程程略).
点评:以上两题巧妙地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来证明问题.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是平面几何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在中考中独立命题不多,常与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全等以及圆等其他几何知识相互渗透,往往以填空题、解答题等低中档题目出现.
例5如图6,已知△A B C的角平分线A D交B C于点D,且∠A B C=2∠C,A B=4cm,B D=3cm,求线段A C的长.
图6
分析:要求线段A C的长,就是要想办法将线段A C与已知线段A B和B D联系起来.利用∠B A D=∠C A D相等,可在∠B A C的两边截取相等线段,如在边A B所在的射线上截取A E=A C,可得△A E D≌△A C D,只要证明△B D E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可得A C=A E=A B+B E=A B+B D=7cm.(注:在边A C上截取也可求得A C=7cm).
解:延长A B到E,使A E=A C,连接D E.
∵△A B C的角平分线A D交B C于点D,
∴∠B A D=∠C A D.
∵A D=A D,
∴△A D E≌△A D C,
∴∠E=∠C.
∵∠A B C=2∠C,
∠A B C=∠E+∠B D E,
∴∠E=∠B D E,
∴B E=B D=3cm,
A C=A E=A B+B E=A B+B D=4+3=7(cm).
点评:当给定的题设条件及图形并不具有明显的全等条件时,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分析,根据图形的结构特征,挖掘潜在因素,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巧构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为构造全等三角形提供了一对相等角(∠B A D=∠C A D)和一对公共边(A D=A D),只需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得到全等,借助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可迅速找到解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