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陈 洁 李 军 冯宝佺 郑 萍 王三强 通讯作者:谢育英
(火箭军总医院,北京 100088)
·疗法并举·
腰椎牵引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
王 磊 陈 洁 李 军 冯宝佺 郑 萍 王三强 通讯作者:谢育英
(火箭军总医院,北京 100088)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为了全面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军事训练任务强度逐渐加大,作训伤的发生不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作训伤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及时治疗将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战斗力。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因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尤其是L3~4、L4~5、L5~S1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1]。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腰骶部疼痛、下肢酸麻痛等。本病属于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2011年5月—2013年4月,我们综合运用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并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的59例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全部124例患者均为第二炮兵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牵引针刺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25~68岁,平均47岁;病程1~36个月。牵引组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21~64岁,平均46岁;病程1~30个月。全部病例均有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经CT或MRI确诊,其中L3~4椎间盘突出者24例,L4~5椎间盘突出者35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43例,2个椎间盘同时突出者22例。所有病例均为椎间盘侧方突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患侧可有膝腱、跟腱反射减弱,腰椎CT或MRI检查结果提示椎间盘突出。
排除病例标准:①有结核、肿瘤、骨折者。②椎间盘脱出、腰椎滑脱、严重椎管狭窄者。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各种原因资料收集不全者。
牵引针刺组:①腰椎牵引:采用电动牵引床(日本ORTHOTRAC公司,OL-2000型)间歇牵引。采取仰卧位,固定双肩与骨盆,一般以20 kg为起始重量,酌情可增加至患者体重的1/2,牵引时间为20 min,持续牵拉60 s,间歇10 s,牵引后平卧休息2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 针刺:取腰部双侧夹脊穴(L1~5)、秩边、承山、阿是穴(压痛明显处)。针刺以得气为度,留针20 min,每日1次。
牵引组:仅用牵引疗法,方法同牵引针刺组的腰椎牵引疗法。
疗程:两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 d,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疗效评定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①显效:疼痛完全消失或仅有轻微疼痛,症状体征消失,直腿抬高试验>50°阴性。②有效:疼痛减轻,体征部分减轻,直腿抬高试验>30°阴性。 ③无效:疼痛等症状均无改善。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10、20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VAS比较见表2。
表2 牵引针刺组和牵引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VAS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
由表2可见,牵引针刺组治疗后1、10、20 d的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0、20 d的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10、20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部队军事训练强度、难度不断加强,广大官兵训练中作训伤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但因基层治疗条件有限,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往往造成轻伤不治疗,重伤急于恢复训练,修养时间不够,带伤训练,大多导致伤病迁延不愈,转为慢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训练和生活。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古籍中早有记载,《素问·刺腰痛论》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 其病机为外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导致经络闭阻,气瘀血滞,不通则痛,筋脉失养可致下肢麻木疼痛,久之痿软乏力。西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椎间盘损伤或退行性变,导致椎间盘髓核自纤维环破裂部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引发腰腿麻痛的临床症状。
由于腰椎间盘退变和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髓核自纤维环破裂部突出,产生疼痛。牵引治疗可减轻腰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从而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解除肌肉痉挛及后关节负载,松解神经根粘连,达到止痛的效果。
夹脊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循行之间,“足太阳之脉……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督脉中,起于少腹……夹脊,抵腰中”,针刺夹脊穴可以联络沟通膀胱经与督脉,通过疏调二脉经气达到活血止痛的作用。 从解剖上看,华佗夹脊穴是脊神经分布走行之处,针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即椎间盘突出局部的棘突两旁深层组织,可以直接刺激到相应节段的腰部神经,达到调节周围神经系统,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神经根水肿的目的。配以膀胱经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坐骨神经走行部位的疼痛有明显缓解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显高于普通牵引组,且缓解疼痛明显快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应与针刺疗法可明显缓解腰部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功能有关。腰椎牵引配合针刺疗法在治疗过程中缓解疼痛及时,见效快,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1]李军,接传红.常见病中医药与物理治疗[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