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2016-12-02 07:12:44付慧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养阴清内热大环内酯

付慧玲

(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0322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付慧玲

(山西省汾阳市中医院,032200)

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养阴清肺汤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中较常见,近年来已成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此种感染可并发肺外多系统的损害,主要累及消化、心血管、泌尿及神经系统等[1]。现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阳性的1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11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血清MP-IgM阳性的患儿130例,均符合MPP的诊断标准。男性84例,女性46例;3~6岁42例(32.3%),7~8岁56例(43.3%),>8岁32例(24.4%)。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诊断标准[1,2]:①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点网状阴影或斑片状阴影或大片状阴影。②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③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④应用大环内酯类效果好,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无效。⑤血清MP-IgM阳性。

临床表现:①发热:共110例(84.62%),热型不规则,多为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体温38℃以上98例;发热时间最短持续3 d,持续1~2周82例。②咳嗽: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其中表现为持续性咳嗽100例(76.9%),咳嗽伴喘息者89例(68.5%)。③肺部听诊:肺部可闻及细湿性啰音112例(86.2%),喘鸣音89例(68.5%);肺部听诊无阳性体征者24例(18.5%)。

实验室检查:本组130例患儿血清MP-IgM测定结果均为阳性。130例患儿在发病1周后取血清送检冷凝集试验,1∶512者34例(26.2%),1∶128者80例(61.5%),1∶64者16例(12.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4.0×109/L者11例(8.5%),(4.0~10.0)×109/L者97例(74.6%);>10.0×109/L者22例(16.9%)。

胸部X线检查:两肺呈斑片状阴影105例(80.7%),呈间质性损害35例(26.9%),点网状阴影33例(25.3%),大片状阴影23例(17.6%)。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10 mg/kg·d,静脉输注,连用3 d停4 d。对照组待病情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总疗程2~3周。治疗组在用阿奇霉素同时加中药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甘草、牡丹皮、浙贝母、北沙参、百合、竹沥、半夏、桔梗、杏仁),用5 d后停用阿奇霉素,单用中药治疗5 d,总疗程10 d。对肺部、喉部有痰鸣音的患儿加用氨溴索;对有喘息患儿加用氨茶碱,同时给予镇咳、退热等对症治疗。对肺外系统损害者,给予相应系统的对症支持处理。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治疗后患儿体温平稳且正常,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儿体温有所下降,咳嗽等症状有所缓解;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但症状、体征、胸部X线检查中1项未完全恢复。无效:患儿体温不降或有升高,咳嗽等症状无缓解,用药7 d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2]。

两组患儿疗效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MPP国内发病率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国外文献报道为50%[3],有逐年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儿童最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病原体。MPP在儿童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导致发热、咳嗽、多器官损害,这与体内免疫因素有关,可造成小范围流行。MPP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混合性病变,影像学变化快,可呈游走性,应注意X线动态变化[4]。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以血清MP-IgM阳性为指标。治疗上,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炎作用及临床应用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其抗炎作用主要与抑制氧化和细胞因子有关[5]。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直接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活性氧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也可抑制IL-6和IL-8的产生,使用该类药物既可杀菌又可抑制肺部炎症反应[6,7],但随着抗生素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耐药现象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对MPP感染的治疗。

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中医药在治疗MPP感染导致的发热咳嗽方面显示了极大优势。小儿肺常不足,肝常有余。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风寒、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日久外邪入里化热,引动肝火,木火刑金而作痉咳少痰[8];或邪热灼津,炼液成痰,痰热互结,壅滞肺气,而致咳嗽痰稠。经西医抗感染或中医宣肺清热化痰等治疗后,外邪渐退,痰热渐清,而肺津日渐耗损,致肺阴不足。阴虚可生内热,内热又伤肺阴,如此循环,肺阴难复,肺失滋润,咽失濡养,而干咳迁延,月余不已。此时由急性期的实热咳嗽逐渐转化致慢性期的虚热咳嗽。临床表现为干咳或清嗓声,多无痰或痰少而黏,或有咽喉不适感。舌红或如常,舌苔薄净或花剥,脉细弦或无明显异常。部分内热体质患儿有唇红、便干、扁桃体红肿等症状。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此期中医辨证当属阴虚内热。患儿咳嗽日久,肺津不足,肺阴亏损,单一沙参麦冬汤药力不支,故选用养阴清肺汤,从脾肾增液以润肺,兼清内热,力专效宏。养阴清肺汤源自《重楼玉钥》,药用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甘草、牡丹皮、浙贝母、薄荷,本治肺肾阴虚,兼有内热之白喉[9]。取其滋阴凉润之功,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阴虚内热咳嗽。方中寓增液汤润肺滋肾,使金水相生,泉源不竭;含芍药甘草汤滋养脾阴,经脾散津,上归于肺,洒呈于咽,又可缓急解痉,减轻干咳[10];配以浙贝母、牡丹皮、薄荷清透内热。脾肾得养,内热得清,则肺阴化生有源,充沛不失,肺咽得濡,而诸症自愈。全方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恰合病机,故用之得效。治疗以养阴清热为要。本观察以养阴清肺汤为基础,加北沙参、百合润肺去燥;加竹沥、半夏清肺化痰。去薄荷,以桔梗代之,桔梗苦辛升散,为手太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一可如舟楫之载药上行,助脾散津,濡养肺咽;二可宣散利咽;与杏仁相配,助肺升降出入,气顺咳止。

小儿脏气清灵,受邪之后,用药得宜,本当速效。然小儿同时也为稚阴稚阳之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在治疗支原体肺炎过程中笔者辨证运用中药调理机体免疫,同时使用西药积极治疗病原体,相得益彰,既可以缩短病程又能避免耐药菌株的形成,两者合用,疗效倍增。

[1]王慕逊.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8.

[2]杨俊英,宫希涛,王荣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疗法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3,33(8):20-22.

[3]张含,尚云晓.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3,30(5):236-238.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5]何志义,冉丕鑫,钟南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慢性肺炎症性疾病中的抗炎症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6):353-355.

[6]Sugihara E,Koyanagi T,Niizeki T,et al.Macrolide antibiotics directly reduce active oxygen generation by neutrophil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J].Kurume Mde J,2003,50(1-2):9-15.

[7]何予工,阮翘,常学民,等.超短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5):323-324.

[8]胡鹏,李秀亮.李秀亮教授从肝论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8,4(2):7-8.

[9]郑梅涧.重楼玉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44.

[10]余国俊.中医师承实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8-19.

2016-02-17)

猜你喜欢
养阴清内热大环内酯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些内容要清楚
科学导报(2023年77期)2023-11-08 00:27:03
莲藕 养阴清热
内热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阿来研究(2019年2期)2019-03-03 13:35:06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车内热舒适评估方法
入秋藕如玉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内热针临床应用研究概述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兽医导刊(2016年4期)2016-04-05 12:35:0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