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君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03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优化方案的随机对照观察
杨丽君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034000)
室性早搏;冠心病;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CHD)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腔痉挛或者狭窄,致使心肌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出现的心脏疾病。室性早搏是CHD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CHD病情加重、恶化或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中医学中并无冠心病室性早搏这一病名,但结合其发病情况与症状可将其归属于“心悸” “胸痹” “晕厥”等范畴。外邪内侵、饮食不节、年老体弱、情志失调致使心脉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心神失养,引起心神动摇[1]。目前,关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较多,治疗方案丰富。本研究在以往的临床治疗方案基础上,探索冠心病室性早搏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化方案。
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接诊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中选取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观察Ⅰ组30例,女性11例,男性19例;平均年龄(55.73±4.27)岁;平均病程(9.47±2.44)个月。观察Ⅱ组30例,女性12例,男性18例;平均年龄(54.88±5.21)岁;平均病程(9.51±2.21)个月。对照组30例,女性11例,男性19例;平均年龄(55.52±4.12)岁;平均病程(9.33±2.51)个月。三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盐酸胺碘酮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3021767),初期每日3次,每次0.2 g,餐后顿服;治疗1周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0.2 g,餐后顿服;治疗2周后,改为每日1次,每次0.2 g,餐后顿服维持,连续治疗4周。
观察Ⅰ组:定心方单一用药。定心方组成:苦参、黄连、酸枣仁、茯苓、党参、灵芝、丹参、三七、赤芍、瓜蒌。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制成中药颗粒剂,每日2次,温水冲服,连续治疗4周。
观察Ⅱ组:采用定心方联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服用剂量、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服胺碘酮后间隔半小时服用定心方中药颗粒剂,连续治疗4周。
治疗期间要求患者必须按照要求按时、按量用药,并及时将未用完药物交回,便于统计。
有效性评价标准:以室性早搏有效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显效:较治疗前室性早搏次数有明显减少,且减少超过90%;有效:较治疗前室性早搏次数有所减少,减少50%~90%;无效:较治疗前室性早搏次数低于50%,或者加重,或无变化。
不良事件:观察三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结果:对照组室性早搏有效率为73.33%,观察Ⅰ组室性早搏有效率为73.33%,观察Ⅱ组室性早搏有效率为90.00%。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2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观察Ⅰ组出现1例恶心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Ⅱ组出现2例皮肤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停药后好转。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学认为,CHD主要是因气血不畅、邪痹心络所致,其证主要为本虚标实。室性早搏则应归属于“心悸”范畴,主要因邪扰心神、心失所养引起心跳异常,可分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心血瘀阻与阴虚火旺等证型,其中痰浊内阻、心血瘀阻是CHD室性早搏最常见证型。两证相互影响,终成痰瘀互结证。痰瘀郁结久不散,可化热耗气,致使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诸证。或因外感内伤,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致使耗气伤阴,气虚则痰阻、血瘀,阴亏则致火热内生,心神受扰,从而出现心动惊悸不安[2]。
定心方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研究运用,证实该方在CHD治疗中有显著疗效,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较高预防价值。经过长时间的跟踪随访了解到,长期坚持服用定心方的CHD患者尚无心脏猝死病例[3]。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CHD室性早搏治疗中当抓住瘀、痰、虚、热四大特点,以清热化痰祛瘀、益气宁心安神为主要治则。定心方中以黄连与苦参为君药,具有苦寒清热、泻火宁心之功效;以茯苓、酸枣仁、灵芝与党参为臣药,可发挥益气宁心安神之功效;以三七、丹参、瓜蒌与赤芍为佐使药,取其祛瘀化痰之功效。上述诸药联用,共奏清心安神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黄连中含有大量的小檗碱,该成分可有效调节心脏负性频率和正性肌力[4]。苦参中含有大量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其在抗心律失常中效果显著。此外,苦参中含有的苦参总黄酮,还有助于控制心肌细胞自发搏动频率[5]。另有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酸枣仁中含有的酸枣仁总皂苷A与B,在心血管疾病中有多方面作用,尤其是抗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作用显著。
为进一步了解定心方在CHD治疗中的药理机制,众学者通过动物和临床研究进行了深入探索。有研究者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给予大鼠定心方注射后,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好地实现了对心律失常的控制,并指出定心方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核因子-kB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6等相关炎症介质。另有报道,通过给予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大鼠定心方,结果发现,大鼠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与血脂水平均得到有效调节,同时使ApoE基因逐渐缩小,使主动脉斑块面积也随之缩减,认为定心方作用机制可能与小鼠血脂水平有较大关系,可对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内脏脂肪素表达进行调控[6]。
本研究选取盐酸胺碘酮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并通过随机对照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加科学地判断定心方在CHD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首先选取90例CHD室性早搏患者,在保证患者基线水平一致的情况下,给予其不同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Ⅱ组(定心方联合胺碘酮用药)室性早搏有效率显著优于观察Ⅰ组(定心方)、对照组(胺碘酮)(P<0.05)。此外,三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上三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上述两项指标可得出,中西医结合(定心方联合胺碘酮)用药效果显著优于单一中药与单一西药治疗,进一步确定了定心方在CHD室性早搏治疗中的显著功效,同时也证实通过定心方与胺碘酮联合给药,更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在CHD室性早搏治疗中,其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仅是对三种治疗方案进行了对比,且未实施远期疗效跟踪随访,故关于该方案对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1]张萍,李博,徐凤芹,等.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2):1409-1411.
[2]陈易.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早搏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4(24):5557-5558.
[3]冯连明,康霞.参芪转律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33(8):105-107.
[4]薛长玲,吴俊喜,段惠杰,等.定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10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4,18(3):10-12.
[5]周玉平.定心方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
[6]李琪.定心汤治疗心虚胆怯型心悸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2016-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