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功能训练概念辨析:体能训练理念的回归与突破

2016-12-02 06:25于振峰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人体

史 衍,于振峰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运动训练学

身体功能训练概念辨析:体能训练理念的回归与突破

史 衍,于振峰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比较法,系统阐述了“人体功能态”学说视角下“身体功能训练”的内涵、结构以及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身体功能训练、体能训练以及身体训练之间的关系,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功能性训练”研究内容的一个分支,并且揭示了3种功能状态下特定人群开展身体功能训练的变化规律,希冀为身体功能训练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及现代体能训练方法体系完善奠定一定的基础。

身体功能训练;体能训练;理念;突破

编者按:近年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在我国体育运动领域受到广泛热议、传播和应用。2012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设立颁布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备战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为各个运动项目的训练与康复提供支持和服务。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领域的人才培养、国家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运动与健康、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及成果运用等营造了氛围、提供了实践土壤。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展示、交流科研成果并推动成果转化,进而促进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整体提升及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本栏目特别在里约奥运会前期组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相关专题,请大家积极关注同时能够针对该科学领域继续深入探索并投稿交流。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使用“身体功能训练”、“功能性训练”、“功能训练”作为搜索词,其他设置为系统默认进行检索。文献搜索结果表明(2012年以前的研究成果中):“功能训练”一词,出现频率比例约占98.8%;其次是“功能性训练”,占1.0%;“身体功能训练”使用频率最小,仅为0.2%(表1)。

表1 “身体功能训练”、“功能性训练”、“功能训练”相关文献数量统计 (篇)

1.2专家访谈法 在梳理中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分类学方法对功能训练理论与训练方法体系制订访谈提纲,听取了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刘爱杰博士在功能训练方面的意见、竞体司训练处袁守龙博士关于功能训练体系的概括、北京体育大学张英波教授对功能训练体系的意见,及首都体育学院尹军教授对功能训练体系的构建思路。

1.3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对事物同异关系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的方法。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2种研究方法,对身体功能训练体系形成过程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对身体功能训练体系内部不同任务、方法、手段划分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2 “人体功能态”学说分析与借鉴

众所周知,人体是在功能调节机制下,由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相互协调的有机体。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1]。

1981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人体功能态学说。他认为:“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系统有相对稳定的点或环,系统可以‘停留’在点或环的附近,形成系统的功能态,复杂的巨系统有不只一个点或环,可以通过外界的作用从这一个点或环即这一个功能态进入另一个点或环即另一种功能态。如人在睡眠功能态可以通过外界的强声、摇动等转入醒觉功能态。”在其随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表明:“目前研究人体功能态的工作还是初步的……但人体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功能态是肯定的”[2]。因此,人体功能态也可以表述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状态。随后部分学者[3]通过对各类现象的观察,将人体功能态初步归为4个大类:正常功能态、反常功能态、超常功能态和异常功能态。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提出:“目前研究人体功能态的工作还是初步的……将来在深入研究后,可能有另外的划分,但人体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功能的功能态是肯定的”[4]。本研究通过对参加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的人群所表现出的常见生理现象(正常生活情况、受损伤后运动能力下降以及系统训练运动能力提升3个方面的表象)的深入观察与分析,将已有人体功能态学说理念中的“人体功能态”[5]重新归为3个大类:正常功能态、失常功能态和超常功能态。

2.1正常功能态 正常功能态是指健康人群完成一般日常工作和生活活动时身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状态。它具体又可分为醒觉功能态和睡眠功能态2种。正常功能态又被称为“基态”,是人类经过长期生物进化、不断遗传和变异而形成的先天获得性功能状态[6]。排除遗传性疾病因素影响,人体的各种功能态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跃进或劣变)而后又转回到这一状态。

2.2失常功能态 本研究把在内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不正确工作姿态、遗传性疾病)和外因(传染性疾病、恶劣环境)等影响下,人体部分器官功能丧失或表现出来的不稳定状态称为失常功能态。具体可分为疾病功能态和应激功能态。其中,疾病功能态指的是人体出现器质性病变的恶性生理状态。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急性细菌感染者的呼吸加快、高热等;运动性功能障碍、关节退行性病变、先天性肌肉萎缩等。应激功能态是机体突然受到外界强烈有害刺激时,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的紧张状态,例如,创伤、失血、中毒、缺氧、饥饿等造成的区别于正常功能态表现,都归属于应激功能态,应激功能态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疾病功能态。失常功能态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而从广义来说,人类医学就是以促使失常功能态向正常功能态转变为目的。

矿石中有害组分含量低,杂质主要有Al2O3、SiO2、Fe等。Al2O3含 量 0.41~0.75%,SiO2含量 0.13~1.99%,TFe含量 0.04~062%,Cu含 量 0.001~0.002%,As含 量 0.0006~0.005%,CaO含量40.24~53.21%,MgO含量0.02~0.73%。

2.3超常功能态 超常功能态是指良性的非正常功能态,此时机体表现出超出基态时的功能能力。超常功能态可分为参加竞技运动时的“极限功能态”和参与战争或处理关乎生命安危事件时的“跃迁功能态”。上述2种功能态是人体从醒觉功能态逐步或急性地突破生理极限而转化的激发状态。当然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极限功能态多数情况下仍可转回基态;而跃迁功能态多数情况下会劣变为失常功能态甚至出现死亡状态(过度应激反应)[7]。极限功能态和部分跃迁功能态可以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而达到,如非赛季时运动员经常参与的运动训练或者是和平时期战士反复进行的军事化练兵。

3 身体功能训练的释义

3.1“身体功能训练”概念的由来 “身体功能训练”概念首次出现在《关于举办优秀运动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的通知》的文件(体人字〔2011〕345号)附件中,具体描述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训练以及对专项技术的作用——以美国篮球,德国、日本足球队身体功能训练的变革为例——Nick Winkelman”[8]。随后,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成立“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功能训练团队”,正式使用“身体功能训练”这一概念。

3.2相关概念辨析

3.2.1“身体功能训练”、“功能性训练”与“功能训练”的词义辨析 “名不正则言不顺”,原始起点的认识混乱,必然影响日后相关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方法的冲突。我们在给“身体功能训练”下定义之前,有必要先看看前人对“功能”、“训练”以及“功能性训练”概念的表述。

“功能”[9]被定义为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功效。“训练”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和辅导掌握某种技能。训练的目的是使受训者获得一项行为方式或技能[10]。“功能训练”是临床医学中改善或提升人体器官功效的训练方法,外文文献中常表述为“training/exercise in……function”或者“function training”[11]。“功能性训练”或“身体功能训练”是舶来品,是对国外文献中“functional training”的直译,重点强调“以功能变化为目的”的训练方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内涵逐渐丰富。目前,国外学者对功能性训练的概念界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国内学者也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Gary[12](1997)首次提出了功能性训练的概念,指出功能性训练应重点注重人体动力链的作用……通过对人体不同动作的分析,寻找其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Michael Boyle[13]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一系列涉及平衡和本体感觉,以脚为支撑并且没有器械帮助进行的练习,这些训练是在稳定控制下和以自身体重为负重进行的多平面练习。Gambetta[14-16]认为,功能性训练是涉及加速、减速和稳定的多关节、多平面和本体感觉丰富的,需要调控不稳定、处理重力、地面反作用力和冲量的练习。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17]将功能性训练界定为:功能性训练包括那些涉及动力链中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动作。Santana J .C[18]认为,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以与身体的功能和针对目标运动的专项性相一致的方式进行的训练。O'Sullivan和Susan B[19]认为,“功能性训练”是物理治疗师通常使用的,用来治疗运动性功能障碍患者的方法,是在对每位患者进行相关评测的基础上设定训练任务、制订干预措施,最终实现组织或器官的非代偿性功能恢复的目标。

国内对于“功能性训练”的研究文献资料相对较少。2007年刘爱杰、李少丹[20]在《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功能性训练的概念、功能性训练的内容、手段和方法。随后,这2位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功能性训练是一种为提高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核心力量并能使神经肌肉系统更加有效率的训练方法,是一种可以使运动员完成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更加有效率并提高经济性的动作[21]。

分析上面的表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功能训练”常常应用于“医疗卫生科技”领域,例如,“直肠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2)“功能性训练”和“身体功能训练”来源于康复医学,而后逐步向健身训练和竞技体育领域渗透,通常是指与人体特定运动活动(生活、体育锻炼等)需求相一致的,以提高特定动作效率为目的的训练方法。3)“身体功能训练”在已出版的文献中使用的频率较少,但其专用于体育领域,并且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规定下,逐渐在“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领域中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3者均为外来语,但是无论是“功能训练”,还是“功能性训练”,二者均不是专属于体育领域的词汇。其中“功能训练”涉及的领域又十分广泛,加之受译者的专业背景和读者认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难免造成词义理解方面的“混淆”现象。因此,随着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3者进行区分使用。本研究结合汉语的使用习惯以及突显涉及“人体”的相关训练研究,建议在体育领域使用时,运用“身体功能训练”一词。

3.2.2“身体功能训练”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词义辨析 通过对已知的“备战伦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功能训练团队”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训练”等概念语法结构的进一步分析和对相关学者(美国EXOS公司总裁Mark Verstergen、刘爱杰博士、袁守龙博士等)的访谈,可以发现,“身体功能训练”是有关学者对英文文献中“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或者“Functional Training for athletes”中“Functional Training”的翻译,由此可知“身体功能训练”与“功能性训练”系出同源,但是前者表述使训练对象理解起来更加具体、明确,更接近国人的思维习惯。与此同时,根据“人体功能态”学说的理念,运动功能态属于超常功能态,是指人体运动时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我们可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身体功能训练”或者“功能性训练”研究内容的一个分支,它强调针对参与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训练人群开展的“身体功能训练”。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体育运动的本质是特定规则约束下各种动作序列的组合,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所以说,动作既是运动技术的本源也是身体素质的载体。而且,动作模式的优劣决定着运动系统能量传递有效性和经济性优劣,同样也影响着运动能力的表现。

因此,本研究将“身体功能训练”理解为:运用多种符合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方法和手段,改善运动过程中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正常、超常、失常)。“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解为:采用动作模式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个体最优化训练方案,促进人体先天遗传性功能态的转变。

4 身体功能训练体系的构建

4.1身体功能训练与体能训练的区别 国内对“体能训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前文献资料中大多使用“身体训练”的概念。例如,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22](1990年版)提出的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智能训练、心理训练、思想作风训练等6个方面。20世纪末期,国内出版的教材中才逐步引入“体能训练”一词(港、澳、台地区多用“体适能”)。例如,2000年版的《运动训练学》教材[23]将运动员体能定义为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此后,随着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训练工作的推进,“身体功能训练”则成为非常时髦和广泛热议的词汇。

通过这些论述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无论是“身体训练”、“体能训练”还是“身体功能训练”,它们都是以人体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为基础;2)“身体训练”和“体能训练”的研究对象多数集中在竞技运动训练人群,而“身体功能训练”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群(包括残疾人群、健康人群、运动员以及部分特殊职业人群)的身体功能状态的变化;3)从表现形式来看,“身体训练”和“体能训练”更加突出了外显因素(肌肉形态、机体承受负荷等)的控制,而“身体功能训练”则是基于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紧抓“运动即是动作”这一核心理念,突出强调影响人体功能状态的内外因素(形态、机能、动作模式与个体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换句话讲,“体能训练”和“身体训练”重视“部分”而“身体功能训练”重视“部分之间的结构”。因此,“身体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训练理念的纵向发展,只有符合特定动作模式的运动素质才能促进运动员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达到训练目标和获取最佳运动表现。

由此可知,“身体功能训练”是“体能训练”结构重建与体系完善基础上的专项化、个体化发展。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教练员必须认识到“身体功能训练”与“体能训练”的区别与联系,根据训练不同阶段的具体目的和任务,安排相应的训练方法。例如,对于肩部损伤后康复阶段的运动员或参与健身健美的人群而言,卧推确实可以增强上肢带的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的运动功能。然而,在竞技运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都是在背部无支撑情况下完成上肢“推举”动作,因此,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卧推又是一个非功能性训练。

4.2身体功能训练的分类 从上文论述不难看出,运动是身体功能训练的载体,动作是身体功能训练的核心。因此,以动作模式变化为经,以人体功能态变化为纬,当前身体功能训练包含着3种类型:以转变失常功能态为主的康复性身体功能训练(医疗康复训练和体能康复训练),以改善正常功能态为主的健身性身体功能训练(健身、健美训练)和以保持超常功能态为主的跃进性身体功能训练(竞技运动训练和军事训练)。这3种训练类型交叉复合存在,其中,动作模式是核心要素,动力链(形态与机能)的结构变化(修复、跃迁、劣变)是主要区分点(图1)。

图1 身体功能训练分类体系

“人体功能态”学说支撑下的身体功能训练分类,有利于揭示不同情况下人体活动的共性特征,从而整合不同层次和类别人群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体能康复训练、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等),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体能训练”理论层面的多方争议,并针对不同训练任务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正确的方略。

4.3身体功能训练的程序1)任何训练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训练实践,身体功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同样是为参训人员的需求服务。2)身体功能训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原有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严格遵循评测、制订计划、实施训练、监控调整、评测……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只不过在“实施训练”这一环节,采用专门的动作模式训练、营养与恢复手段以及多样化的设施,保证训练主客体、训练手段及训练设施的紧密衔接,进而达到提高身体功能能力的目的。

5 结 语

“身体功能训练”与“功能性训练”是不同学者对英文文献中“Functional Training”的翻译,是在“体能训练”结构重建与体系完善基础上的专项化、个体化发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身体功能训练”或者“功能性训练”研究内容的一个分支,它强调针对参与体育锻炼和竞技运动训练人群开展的“身体功能训练”。

“人体功能态”标示人体生命活动通过现有组织、器官的功能水平相互协调来维持的整体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同时能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调节偏移过程中的功能状态。因此,该理论从内部机制上建立了体能康复训练、一般训练以及专项训练之间过渡的桥梁。训练有法,但无定法。“人体功能态”学说支撑下的身体功能训练分类体系,从整体视角认识和把握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且贯穿于各种功能态变化的始终,这无疑是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7.

[2] 钱学森.论人体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21.

[3] 贺崇寅,朱润龙,朱怡怡.人体功能态学说初识[J].自然杂志,1983,6(8):568-572.

[4] 韩丹.论人体整体功能与功能态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1991,9(2):1-9.

[5] 钱学森.论人体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21

[6] 贺崇寅,朱润龙,朱怡怡人体功能态学说初识[J].自然杂志,1983,6(8):568-572.

[7] 龙曦.死亡恐惧恢复哑童说话能力应激状态激发潜能[EB/OB].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7-03/21/content_5874665_1.html,2007-03-21.

[8]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举办优秀运动队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的通知[Z].2011-08-23.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123.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1] 闫子龙.功能训练在美军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及对我军体能训练的启示[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2):78-80.

[12] GRAY C.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J]. NSCA Journal,1997(4):14-19.

[13] Boyle M.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2003:55.

[14] Gambetta V,Gray G.Following a functional path[Z].Training & Conditioning,1995(2):25-30.

[15] Gambetta V, Clark M.,A formula for function[J]. Training & Conditioning,1998,8(4): 24-29.

[16] Gambetta V.Force and function[J].Training&Conditioning,1999,9(5):36-40.

[17] Boyle M.Advance in Functional Training[M].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10:155.

[18] Santana J C.Functional Training [M].Boca Raton FL: Optimum Performance Systems, 2000:47.

[19] O'Sullivan, Susan B.Physical Rehabilitation[M]. Glossary: F.A. Davis Company,2013:67.

[20] 刘爱杰,李少丹.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15(4):4-6.

[21] 刘爱杰,李少丹.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15(3):4-7.

[2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3]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Research on the Concept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Philosophy of Physical Training Regenerated and Integrated

SHI Yan,YU Zhen-fe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 China)

This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by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s, comparison,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functional state of human”,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theories of “functional training” and described the mutual relation among the functional training, physical training and body training. Meanwhile, it revealed the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mand for participating the functional training of three different groups, especially for promoting the idea transmission of functional training and construct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perfect performance training.

functional training; physical training; ideas; breakthrough

G808.1

A

1004 - 7662(2016 )05- 0059-05

2016-03-01

史衍,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备战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团队”成员,研究方向: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通信作者:于振峰。

猜你喜欢
功能性体能训练人体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人体“修补匠”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人体冷知识(一)
人体可笑堂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人体运动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