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综述

2016-12-02 06:25鞠国梁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学校

鞠国梁,甘 雨,张 璨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综述

鞠国梁,甘雨,张璨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梳理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相关研究文献,旨在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整理。发现我国的专家学者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从概念、内涵、特征、价值、功能、现状、影响因素、发展对策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希望通过梳理,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研究综述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布;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指出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仍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也缺乏一定的认识,我国校园体育的发展仍将任重而道远。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综合体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归纳,旨在了解研究现状,总结研究成果,为我国校园体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校园体育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查阅到自1990年至今的相关期刊文章1 380余篇,研究内容涉及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特征、价值、功能、现状、影响因素、发展对策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

1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

1990年,《体育与科学》刊登了《校园体育文化初探——为一个被冷落的文化角落呼唤》一文,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就已经开始关注“校园体育文化”这一概念。文章作者认为所谓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由校园社会群体所共同认可、享有的体育精神产品与体育物质产品的总和[1]。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整体发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也在随着改变。我国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界定大致有4种观点:1)从马克思对文化的定义出发,在历史实践过程中,人们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2];2)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由学校倡导并被学生及社会所认同的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道德以及体育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3];3)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4];4)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运动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5]。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领域内的延伸,是文化的下位概念,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由于物质财富是精神财富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结果,精神财富才是文化的本质内容。因此,笔者认为用“狭义的文化”来定义文化更为精准一些。作为下位概念的校园体育文化也应当强调为,是在“校园”这一特定范围内所产生的“体育”精神财富。

2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文化内涵的分析通常需要借助文化的结构来进行描述。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中亦是如此,体育文化由3层结构组成,内层为观念(意识)文化,包括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中层为规范(制度)文化,包括法律(校规)、道德标准、习俗行为、活动规则;外层为物质文化,是满足校园文化的主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外在保障,包括设备、器材、服装和各种体育物质形态等[6]。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它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4]。从其构成上看,校园体育文化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与以人文为中心的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的统一[7]。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体育课,课间操与课外体育活动,校园各类体育比赛,体育文化节,体育周,体育知识讲座,运动队训练以及体育宣传等[8]。校园体育文化的目标不仅包括培养必要的技能,传授一定的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更重要的是要使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9]。梁培根则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真正内涵是追求体育与人文精神的结合,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体育道德,形成健康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念。介于对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观点,笔者认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应侧重于在不同个体体育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上,既内层观念的意识文化上。

3 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

综合研究成果,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有:传承性、民族性、导向性、多元性、人文性、发展性、教育性[10]、客观性、时代性、先导性、闭合性、动态性[11]。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校园体育运动项目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除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外,还应当具有一定的学习性和包容性。既不论是小众的体育运动还是新生的体育运动项目,都能快速接受、包容这些项目较为个性的文化特征。不同的体育文化间和谐共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生成某一学校甚至某一地区的校园体育文化。

4 校园体育文化的价值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群体文化,是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范围内的延伸,它的外在表现是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就具有体育最基本的功能:强身健体的功能、教育学习功能、社会功能和情感功能。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思想、精神价值,教育价值,生物学价值,心理学价值,生活、娱乐价值[12];激励价值、竞争价值、人文价值、健康价值和审美价值[13];与此同时,校园体育文化还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的作用[14],不仅能帮助大学准确评价和认识自我、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而愉快的情绪[15];还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熏染和人格塑造[16];教育熏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强身怡情,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超越自我,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修养[17];促进人的社会化[18]。

5 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我国学界对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的研究较少,而且研究的时间也比较早,与当前的现状或许会存在一定的出入。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具有明显差距。刘建国等人对华北地区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过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学校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影响着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引导,忽视了体育是商品文化的教育[19]。

顾春先等人则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在生均体育经费上投入过少,在体育设施、标识、雕塑等物质方面投入也存在不足;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不够理想,规章制度需要落实和完善;校园体育精神不够凸显,有待提高;“体育社团建设状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等指标不尽人意[20]。

除此之外,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尚处于探索和争鸣阶段,指导思想不一,缺乏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研究,缺乏科学的、前瞻性的规划研究,各级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个别体育观念淡薄,存在“重文化轻体育”的现象;高校连年扩招使体育硬件设施匮乏,部分学校学生人均体育活动面积减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和学校体育活动的场地不足,体育活动设施、器材配备滞后;一些学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师生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群体体育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也较为忽视[21],上述问题都是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

对于制约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龚建林认为共有3个:1)学校的经济基础制约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水平;2)教师的素质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水平的高低;3)组织管理水平制约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6 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制约因素,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归纳整理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合理规划,促进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各种校园体育规章制度并保障制度的实施;3)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大环境的建设;4)加强宣传力度,转变高校教育观念,树立终生体育思想;5)因地制宜,创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色,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品牌;6)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态;7)培育完善体育隐蔽课程,促成校园体育行为文化自觉;8)确立高校传统体育项目并加以扶持;9)树立体育是文化的理念,坚持“以文‘化’人”的原则;10)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11)重视发挥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外体育活动体系的构建中,学生社团协会、体育俱乐部将是一支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会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改变观念、立足国情、借鉴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经验,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中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乃至大学文化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上述发展对策包含了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但多属于“中国式”的发展对策,过于强调行政化管理模式,淡忘了校园体育文化参与者的主体能动性。在发达国家,学生组织作为活动主体负责校园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大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则是管理、规划、指导大学显性体育活动,帮助学生组织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因此,发达国家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多以大学传统精神为指导,进行各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策划、实施与宣传[22]。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综合属地文化、生源特点、办学特色,根据自身条件,努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并在广而泛的基础上培养出自己的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并努力使之成为该校的一张名片。

7 学校体育政策法规

纵观我国出台和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的政策和法规,从每年内颁布的数量来看是逐年增长的。从1949-2013年,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主要涉及7个领域。其中涉及学校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体育场地设施所占的比例达到了41%。

图1 [23]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通知中提出要不遗余力的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重视学生体育活动宣传报道的积极作用,形成珍视健康、崇尚运动的良好校园氛围。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加强学校体育宣传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将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 结 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塑造优秀的人格。尽管我国的校园体育文化在理论研究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和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民族数量众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在“阳光体育”和“大体育”的价值观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校园必定能不断拓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多样性。现代新媒体在校园体育中的运用也将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的热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愿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中,为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添加正能量。

[1] 张子沙,张外安.校园体育文化初探——为一个被冷落的文化角落呼唤[J].体育与科学,1990(4):43-44.

[2] 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3):59-61.

[3] 党小兰,安娜,高红梅.试论学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与意义[J].湖北体育科技,2000,19(4):1-3.

[4] 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8(2):86-87.

[5] 刘林箭.对现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认识[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3(6):29-30.

[6] 刘勇,胡建忠,周健生.校园体育文化本质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116-118.

[7] 苏家文,李培.阳光体育与新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69-70.

[8] 潘丽萍.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J].体育文化导刊,2002(3):69-71.

[9] 侯伟.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本教育价值认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116-118.

[10] 谭红,陈中林.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102-104.

[11] 马万凤,徐金华,夏小平,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508-510.

[12] 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科学,2004,24(6):67-71.

[13] 程一辉,庄志勇,苏振南.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7,28(3):91-93.

[14] 李晓玲.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J].体育文化导刊,2008(1):98-100.

[15] 史国生,徐炳生.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3,22(10):61-62.

[16] 袁明莲,王志杰.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最具人文意义的体育精神初探——兼论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人文熏染和人格塑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9):360-362.

[17] 刘相林.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69-70.

[18] 乔梁.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人的社会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3(4):56-57.

[19] 刘建国,范秦海,朱云波,等.华北地区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6,13(5):95-96.

[20] 顾春先,何文涛,胡波.我国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8):19-22.

[21] 龚建林.我国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转型与构建[J].甘肃社会科学,2010(2):223-226.

[22] 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05-108.

[23] 张丽艳,杜放.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6):19-26.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JU Guo-liang, GAN Yu, ZHANG C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Yun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Yunnan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 literature and analysis, this study aim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result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in china. It found that our country’s professors have carried out studies in many areas, and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This study summaries the researches from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features, value, function, status, the impact factor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research.

campus sports culture; sports culture; research review

G80-054

A

1004 - 7662(2016 )05- 0015- 04

2016-04-02

鞠国梁,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体育。通信作者:张璨。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学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