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彦杰
摘 要: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通过“诱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提问”和“消除学习障碍”三个层面,探讨如何突破初中数学重难点教学,以期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经历,积累成长经验,推动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思考
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每个学生都应获得足够的空间;同时它也注重培养学生课堂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积极地学、自觉地学。然而,面对重难点知识,仅凭学生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当协助学生克服困难,突破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对此,文章通过“诱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提问”和“消除学习障碍”三个层面,探讨如何突破初中数学重难点教学。
一、诱发学习动机
动机就是要让学生产生“为什么学”和“学什么”的疑问,只有明确了这两点,学生才会进一步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学,怎样主动克服重难点知识。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畏惧数学,就是从思想上和认识上对数学知识还处在一个懵懂状态,不知道每一节课自己要学什么,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样的实用价值,因此对未知提不起兴趣,只将数学看成一堆毫无用处的数字与符号。带着这种心理学习,即使教师的讲解再精彩,设计的环节再有趣,学生也始终抱有一种“隔岸观火”的心理,无法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因此,诱发学习动机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信心的关键。
以“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将与其相关的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如对称的建筑、中国传统的窗花、蝴蝶标本等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然后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案具有哪些共同特点?图案设计的原理是什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设计出怎样的图案?你会将这些图案用在什么地方?”在图案展示中,在学生的思考中,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产生及作用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进而会对“如果我是设计师,怎样去设计这些图案”这个话题产生兴趣,由这一兴趣引导他们想尽快弄明白:“轴对称图形到底是什么?”接下来的学习无须教师再进行刻意引导,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二、引导学生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属于重难点知识。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而对于重难点知识,则需要教师参与,首先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其次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合作解决。
以“中位数和众数”一课为例。
首先提出数学题:小明所在的班级共有30人,在一次考试中他考了78分,其他人的成绩分别是100分1名,90分4名,80分22名,10分1名和2分1名。小明说自己的成绩在全班水平的中上游。
其次引导学生提问:从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问题?一名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认识:“小明说得很合理,因为全班平均成绩是77分,而他的78分可以说在中上游。”这时另一名学生反对:“不对,30名学生中只有两个少于78分,他们所占的比例太少,这样算平均成绩不合理。”此时,几乎所有学生都在想,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讨论过后,大家都将关注点放在“平均分”上,纷纷感到平均数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因为它会受极端数据值影响。这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应该用什么数来代替平均数呢?”
对于此疑问教师并没有急于作答,而是板书:
再次提问:“从表中的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位于中间位置的学生是多少位?位于中间位置的分数是多少?考试分数可以用什么来命名?如何定义?出现次数最多的分数是哪个?如果给这个数命名应该叫什么数?如何定义?”如此就引入了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和定义,这不仅与学生的疑问不谋而合,同时也使学生做好了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准备。
三、消除学习障碍
解惑是帮助学生化解难题,消除障碍的关键。然而,解惑并不是完全由教师来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为自己的角色做好定位,注重变换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可以“自我解惑”的机会。
如题:如果用长为2l的线段折出一个长方形,怎样折该长方形面积才会最大?学生解题后,让答题错误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此时,有的学生表示是因为不清楚怎样列函数表达式,有的学生则是写对了长方形面积表达式,却在求最大值时犯错了。针对学生不同的错误,笔者引导他们反思:1.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都有哪些?2.长方形面积最大时,长与宽分别是多少?在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之后,让他们再次反思并总结,如果遇到这类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思路和步骤进行解题。此时,很多学生表示,分析题意是第一步,找出已知条件是关键,根据题目画图是有效的方法,再借助图形分析列出表达式,最后求解。随着解题脉络的形成,从而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障碍。
总之,教师应不断更新思想,创新方法,从“教法”与“学法”上下工夫,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打造一个“勤于思,利于行”的数学新课堂,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清新与愉悦。
参考文献:
[1]张华.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5(2).
[2]张玉娟.初中数学突破性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