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赞香
摘 要:针对当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理论上、实践上作一些简要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是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问题;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还相当普遍
目前,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教师一节课承包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听从教师的指挥,对课本知识掌握往往一知半解,抹杀了学生民主参与教学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难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教学效果较差。
(二)学生认识中存在一些问题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教学提问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参与课堂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但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优等生答问机会明显多于学困生。
2.片面地把满堂提问理解成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激发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作用,因此,它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把课堂教学中有无提问或提问数量的多少作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认为多提问是启发式教学,少提问就是注入式教学。
冷静地审视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和努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所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导下,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及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并尽可能取得最好效果。”
1.教学目标的转变。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其次由重知识、轻能力的单一教学目标转变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再次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教师角色和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人际交往的过程。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融合点”,体现出教学活动的民主性。
3.教学方法的转变。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观念要更新,还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上,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讨论法。采取课堂讨论法,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的一种教学方法。
(2)展示特长法。素质教育就是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实际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他们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和劣势,常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作比较,首先打败了自己。
(3)情境教学法。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我在讲“集体力量最大”时,首先放了一首“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一首优美的歌曲把学生带进了知识内容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加深了对“对团结就是力量的源泉”等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不教而教”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针对学生认识上存在兴趣性偏差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坚信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确实具有感召人心的精神力量;坚信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确实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事迹应重点学习。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1.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度。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尽量少而精,提问要有灵活性、新鲜感,使课堂教学达到灵而不乱,有张有弛。切忌对学生进行“连珠炮”式的提问、不考虑学生实际回答的效果、让学生忙于应付的做法。
2.设计问题要难易恰当。新的教育观念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3.课堂提问要拓展方式,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传统的提问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缺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总之,思想品德要在新形式下充分发挥好科学性质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从一点一滴做起,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认真研究每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指导,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问题意识,利用一切尽可能的方法,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的“导航”作用。当然,思想品德有其灵活复杂的一面,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讨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