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英
摘 要: 课堂作为学校教学主阵地,高效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有了较大改观,但教学效率低下情况依然存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从目前课堂教学高效低效现象出发,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新课改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的。
关键词: 新课程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呈现异常繁荣的局面。但是在热热闹闹的背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让人担忧的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即是否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学科教学中的“高能低效”现象
当前科学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最终结果是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较低的学习效率。造成此种“高能低效”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现象中看到问题的症结。
现象之一: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练,废话太多,随心所欲,提问不明确,造成学生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想象之二:学生思考缺乏有效性。
课堂活动,追求“量”忽视“质”,缺乏对活动内容“少而精”的提炼,没有深入开展探究,过多停留于表面上的热闹。科学探究需要动手实验,但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与求索,没有了思考,也就没有了研究。
想象之三:课堂探究缺乏有效性。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在课堂探究中常有许多学生不按照要求和规程操作,有时科学探究成了个别学生或教师唱“独角戏”,部分学生在小组中只是旁观者。“自主、 合作、探究”成了自由分散的活动,自主滑向了自流,教学有效性自然大打折扣。
二、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课前准备
(1)目标确定要实际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2)备课模式要新型化
备课为上课服务。备课,不是对教参上的目标进行简单复制粘贴,只有深刻理解了教材的重难点,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实施。教师备课时要对学生和教材进行综合分析,从了解学生知识与技能开始,把学生学习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通过一节课教学让不同学生都有所发展,在不同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而改变传统“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维模式,避免人为造成课堂教学“高能低效”。
2.课堂教学
(1)教学方式整合化
教学方式指实现教学目标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包括教学方法和方式。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对教学的整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
(2)内容设计问题化
教学内容问题设计化,就是将课堂中的文字内容、图片内容等转变成内容和问题的有机“链接”,以引导学生凭借自身努力通过思考、调查、实验、合作等激起其问题意识并从中求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必须善于提出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度适宜、发人深省的问题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交给学生思考方向和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氛围和谐化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放开,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分享理解,体验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目标十分期待的。
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自觉形成学习能力,同所有同学一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3.课外拓展
(1)探究活动生活化
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科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实际活动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我们在教学中总习惯把拓展当做标签,在每节课的最后说上一句“这个问题我们课外继续研究”。但是,有多少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外进行探究?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探究在课外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教师要么不布置课外探究活动,如果安排了,就应将拓展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应加强指导与督促,要有适当反馈。把科学探究活动引向生活、走向社会,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2)教后反思多样化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上好课,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教师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学生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宏观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督促教师自身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更有利于下一课或下一轮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从各学科内在规律出发,努力寻找并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使新课程改革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使我们从事的事业培养出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