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际远
【摘 要】文章通过对问题导向学习相关论文的查阅和整理,阐述了国内外问题导向学习的发展阶段,就问题导向学习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问题导向学习;生物教学;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86-02
一、国内外关于问题导向学习的研究
1. 国外关于问题模式的研究
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真正地发现了问题,才能引起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问题的提出是个人思维发展的主要标志,国外研究人员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其中,苏格拉底就提出“产婆术”,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来得出结论。之后,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并且“探究”的过程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总之,杜威所主张的以“探究”为基础的认识论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认识论,突出了探究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教育重新认识知识的作用和学生个体的活动提供了思想基础。
布鲁纳提出“发现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乐观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所讲述的内容,而是要建立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在他的知识体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对问题教学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明确提出了“问题教学”。他把问题教学看作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产生问题情境;第二阶段:分析情境并提出问题;第三阶段:解决问题;第四阶段:以两种方式寻求实施的解决的原则;第五阶段:检验结果。
2. 国内关于问题模式的研究
中国关于问题教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时期,只不过那时候并不是称之为问题教学,而是采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提问的形式中来进行学习,这是我国问题教学的最早体现。之后,明代的朱熹提出“朱子读书法”,提出要熟读精思,在把书本上的知识了解透彻的前提下,要有自己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联系生活当中的例子举一反三。
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教育受到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为胡适与陶行知。胡适吸收了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同时又结合中国的传统思想,反对盲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同时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学生要在怀疑之后而信,在考证后而信。教育家陶行知践行其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过对生活的发问,来产生学习的情境,并得到学习的成果。
伴随着问题教学模式在国外取得显著的成效,国内对问题导向教学的研究也渐渐地热衷起来。如丁念金在《新课程课堂探究系列—问题教学》中对问题教学的基本原理、理论、实施的策略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后,不少教育工作者结合教育经历来对“问题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问题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问题教学应注意的事项等。近来,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始把问题教学与相关的学科结合起来研究,构建其相关学科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如《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等的研究。
二、问题导向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问题导向学习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在学生、教师等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三、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要求
1. 教师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改变。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的问题下,积极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释。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引导与被引导的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2)教师引导技巧的改变。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至关重要。比如:同样是一节有关光合作用的新授课,有的老师会简单地把光合作用的实例讲述一下,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渺小的。如果教师不直接谈及光合作用,而是向学生讲述人类是怎样发现光合作用的,让学生自己领会光合作用的实质,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 学生的要求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仅仅是单纯而被动的学习者,更是积极开展自我教学和相互教学的教学者。传统的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导向学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收集资料,然后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再一一回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2)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关生物的例子举不胜举,关键是要善于发现。李时珍热爱游山玩水,但在游山玩水之时,他不忘收集标本,善于发现生活中植物的美,最终完成了《本草纲目》。甚至有的人将一个生物细胞比作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城市,从军事防御到能源交通,从垃圾的处理到人员的分配,都想的是那样的周全与完美,这些都能够体现出生物的美。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培养自己提问的能力,首先要结合书本上所学的知识点,联想到生活中所应用到的事例,提出对该事例的看法;其次,多接触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
四、问题导向学习的借鉴性
问题导向学习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以交互、开放的形式实施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学生在一定的情境问题的背景下,在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分析与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答案。
问题导向学习的借鉴性在于打破单纯以教科书为知识体系的框架,寻求一种以问题模式为框架的知识体系。其次,学生在学习这种模式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多种能力,包括收集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将来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对自己都是有益的。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问题导向学习没有固守同一学科的思维方式,只要是与该学科的内容相关,对该内容有帮助,都可以成为讨论的重点,这就打破了同一学科的壁垒,能够用发散性思维去全面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小枫.苏格拉底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周洪宇,向宗平.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3(2).
[3] Huang L P. The Application of Bruners Discovery Learn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J].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2012.
[4] M.N·马赫穆托夫, 张定璋(译).教学的问题性原则[J].教育研究,1985,(10):56-60.
[5] 张翼星.胡适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胡适教育思想刍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7,(3):41-46.
[6] 谌安荣.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4,(9):189-191.
[7] 徐占胜.“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J].中学生物学,2002,18(2):18-19.
(编辑:杨 迪)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