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 刘树浙
信贷从业人员如何做好信贷风险防范和把控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营业部 刘树浙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加强战略执行力度,更要切实做好信贷风险防范工作,努力控制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环境变化、借贷双方信息不完全对称等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作为一名信贷从业人员,如何把控信贷风险,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五个三”,即“三有”、“三看”、“三问”、“三管”、“三查”。
一要有风险意识。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并不像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误解,认为银行钱太好挣了,连“猪”都能做行长。
特别是我国经济正处于L型发展阶段,在这种经济形势背景下,出现风险事件的企业明显增多。作为信贷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知各项信贷制度、岗位职责,也要对外部市场形势和行业规律有基本的分析和判断,以及对我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有一定认识,时刻树立全面的信贷风险理念,自觉增强风险管理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刻领会“把控实质风险”的精神实质。
二要有信贷文化。信贷文化是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有健康的信贷文化、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才能增强商业银行生存能力。浙江分行将信贷文化归纳为六点精华:真实诚信是灵魂、三查到位是关键、以偿定贷是原则、有进有退是策略、审慎合规是基石、持续发展是主线。要将信贷文化植入日常风险把控工作中,同时要摒弃当前不良的包装文化、典当文化、指标文化等。
三要有职业底线。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一些非法金融活动日益猖獗,将信贷从业人员推至风口浪尖。这就要求信贷从业人员行为上要严格遵守员工行为准则规范、认真执行客户经理管理手册等要求,不能越权、打制度的“擦边球”,在业务中要特别注重总量风险控制,如在并购融资中,要防止既投放并购贷款,又提供股权融资,不能突破总量控制的底线。
一看项目(标的)。主要看借款业务项目或标的本身,可以从三方面考虑:1.核实项目(标的)是否合规,如行业是否符合我行信贷政策;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到位以及项目核准、用地、可研、环评等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市场产品技术的比较优势;投资规模是否适度,投资效益是否可行等;2.核实交易背景是否真实,具体可通过以下方法识别:结合企业实际审查贸易背景单据;判断交易的合理性;分析表外融资项下商品及其价格的异动情况;跟踪融资项下商品或企业销售是否存在真实的物流;利用海关、电力、税务等部门数据以及同行业数据印证企业销售的真实性等;3.并购业务要核实并购双方是否具备并购交易主体资格,是否存在关联关系,并购信息是否对称,并购是否有利于产业上下游结构整合优化等。
二看法人。一般来说,当项目(标的)可行的前提下,一个优秀经营管理者和企业自身体制机制尤其是关键,要注重法人的经营能力、品行、法律信用意识等。我认为不同的客户类型关注点略有不同,具体来说:国有企业主要看机制并适度关注经营者品行;大型民营企业主要看老板的品行并关注经营体制;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主要看老板品行。
三看财报。在项目(标的)可行、经营者又具备其能力的前提下,从财务上来分析是否有承担能力是关键。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张表财务数据和勾稽关系,我们可以有个初步判断。大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判断:1.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是否合理;2.看企业现金流是否正常,经营现金流是否稳定;3.看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4.看企业财务结构和融资结构是否正常、匹配;5.看企业盈利点是主业还是副业;等等。通过上述分析,从而可以判断出,企业就财务业绩是否具备实现项目(标的)的能力。
一问借款干什么,包括借款用途是否明确,用途是否合规,金额是否适度。
1.借款用途是否明确、合规。一是借款需同企业的主营业务匹配。比如生产企业借款主要用于再生产;流通型企业借款主要用于批发、零售、仓储等;房地产与建安企业借款主要用于:商品房开发、商用房开发、工程安装等。不能将我行借款流入证券市场炒股票、期货;用于放高利贷、进行类金融化操作;用于股权投资;投入环保不合格企业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领域等。二是需要核实融资的交易背景或项目是否合规。比如贸易融资的交易背景是否真实,要严防企业利用虚假合同、虚假发票、虚假订单、虚假交易单据(签收单、运单)、虚假交易账户等手段虚构交易,防范金融欺诈风险;项目融资中项目资本金比例以及项目核准、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流动资金贷款是否在监管部门规定的测算值等。总的来说,贷款用途既是贷款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监管部门监管的核心内容之一。
2.借款金额是否适度,即是否存在过度融资。一是要衡量融资是否超过企业实际需求,表现有:少数自身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自身实际并无融资需求,但沦为融资平台;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额度超出测算值的情况比较普遍;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额度过大,超出企业目前甚至明后年实际需要量的情况比较普遍。二是计算企业的收入和积累能否支撑现有负债水平,即融资是否超过企业承受能力。表现有:企业对外融资额度过大,与自身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及盈利能力不匹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额度过大,且有逐期加大发行额度的趋势,超过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偿还能力,主要依靠借新债偿还旧债;“小马拉大车”,也是过度融资的典型表现形式。
二问借款用什么还。重点关注还款来源是否明确(拿什么还),还款来源是否可靠(靠不靠谱),还款来源是否足够(够不够还)。
1.还款来源是否明确。一个企业是否有还款来源不一定着眼于一个项目,主要看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包括经营收入,即简单再生产;折旧、摊销、留存利润,即扩大再生产;特定资产或权利产生的收益;投资收益;服务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股权转让收入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企业的筹资能力,包括企业借款收入,主要关注企业是否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是否多样、再融资能力是否强大;上级公司的拨款收入和关联企业欠款;财政拨款等。
2.还款来源是否可靠。在借款人的还款来源明确后,需要逐项认真分析判断其可靠程度,估算各项还款来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覆盖对应贷款本息,如不够,银行是否还有其他还款来源。
3.还款来源是否足够。在认真核实各项还款来源可靠性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测算各项还款来源合计对贷款本息的覆盖程度,测算借款人的综合还款能力,确保在约定贷款期限内,借款人具有综合偿债能力。
4.企业是否拥有再融资能力。企业可能融通资金的大小、获取优质资本的能力是企业安全稳健经营的重要保障。除了银行渠道融资外,还要分析企业通过上市、证券市场等多渠道获取资金的能力。
衡量企业还款能力最核心的指标是企业的经营净现金流量,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现金为王,坚持以偿定贷。
三问还不了怎么办。当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无法偿还我行借款,需落实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其中:抵押物需具备权属清晰、价值稳定以及流动性良好等特点,优先选择现房、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抵押;动产、权利质押优先选择金钱、存款单、国债、银行票据等价值相对稳定、变现能力较强的质物;保证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其核心是保证人有无代偿能力,主要取决于被担保债权的金额与保证人财务能力是否匹配,严控担保成圈风险。
一是要管操作。包括发放贷款的内部操作流程,包括:尽职调查(评估)、授信、合同签订等。1.尽职调查是否客观全面关系到最终决策正确与否,是信贷决策的基础。在尽职调查环节,要对调查对象进行如实全面客观进行反映,报告要格式规范,涵盖客户分析、项目介绍、市场判断、筹资结构、效益预测、偿债计算、风险评价等较为完整的调查内容。2.授信环节本着“以偿定贷”的原则,注重细节管控,如:必须对客户销售收入和销售归行进行校验佐证,未经过佐证的不得作为授信依据;对不存在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交易价格不符合市场水平的关联企业之间销售归行,不得作为授信依据;必须根据客户的实际周转情况和资金需求,合理确定企业授信总额,严防企业盲目扩张、过度融资、短贷长用风险。3.合同签订环节,需落实双人面签制度,确保合同上双方签字的真实有效性。4.担保和抵押物评估一定要坚持客观、公正,在手续上要坚持面签和现场勘察抵押物等。
二要管用途。资金用途问题是企业信贷风险防控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坚持按约定的用途使用,很多企业出现风险寻根究底都与资金用途违规有关,包括贷款资金发放后违规回流、转入个人账户、同户名划转他行、流向小额贷款公司、房地产企业、担保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等,挪用于投资、扩张等,达到获取高额利润目的等。要坚持用途为实,防造假骗贷风险,真正控制住贷款资金用途,确保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三要管约定。约定主要指在贷款过程中,贷款行对贷款企业的约定和控制(西方银行用于控制企业风险的常用方式),防后续变化带来的信贷风险。如通过合同条款约定企业资产负债率、对外投资、对外担保、投资变化等,如果能做到,最好能约定融资银行的家数,有效制约、防范企业行为对我行融资造成风险;通过授信使用条件等方式约束企业账户资金回笼流留存情况。在贷后管理中随时做好上述约束条件的监测、检查,一旦发现企业未按要求落实,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一要查流量。主要关注以下流量情况:1.企业信贷资金流向情况,防止贷款资金发放后违规回流、转入个人帐户、同户名划转他行、流向小额贷款公司、房地产企业、担保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公司等,挪用于投资、扩张等。2.物流及资金流,如进口项贸易融资下,货物进口后客户需提货用于生产,银行应严格按照货物质押方式进行监管,并控制客户销售货款的资金回流;出口项下,企业发出货后,对客户TT项下回款的一一对应,确保客户回款至我行。3.企业销售明细账户和银行存款账。查看企业销售资金回笼情况,以及都回款到哪个银行多少,看资金来源和支持情况,分析企业资金营运的合理性,判断企业偿还贷款能力,并且督促企业在我行的销售回笼,符合信贷管理要求。4.查看企业银行存款对账单,进而准确判断资金流入流出情况,判断企业财务报表销售收入准确程度和现金流量表的准确程度,由此判断企业贷款用途和金额合理性、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
二要查进度。包括查看项目建设进度以及贸易融资交易进展等,确保及时收回贷款。如项目融资业务存续期间,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各阶段,要跟踪检查借款人和项目发起人的履约情况即信用状况、项目环保合规情况;密切关注项目建设进度、建设质量及资本金到位情况;密切督促项目试生产情况,确认实际的项目生产数据和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融资文件规定的完工标准;重点关注项目所属行业市场环境、供求状况,项目经营和收入状况,项目经营活动现金流是否达到评估水平,项目经营收入是否按照约定按时、足额回笼我行,能否满足偿还我行债务的要求。遇到项目投资内容变化减少等,一定要收回相应的贷款。
三要查变化。信贷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做到以变应变,进退有度。1.关注抵押、质押物变化。房产或大宗商品作为抵押、质押物,受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情况等因素影响较大,要按规定对贷款担保情况进行检查并重新评估其担保能力和保险情况。若担保存续期间,抵押、质押物出现大幅度贬值,借款人应追加经我行认可的合法、有效、足值的担保。2.查看项目(标的)自身变化。若借款存续期间,借款企业发生商品严重滞销、销售收入持续下降、营业周期延长、现金流量和利润减少、筹资能力弱化等情况,并威胁融资安全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或提前收回贷款。若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项目发生重大事项变更并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及时进行风险评判,并视情况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追加担保等各项措施有效化解风险。必要时应依法追究借款人的违约责任。3.查看企业经营变化。通过对企业实地走访、财务数据分析、流量监控,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偏离主业、过度融资、热衷于投机的现象,规避风险难以有效管控的业务。通过人行征信或法院信息公开网站,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法律纠纷,及时退出。4.查看约定内容是否变化。在贷后管理中随时做好贷款发放时约束条件的监测、检查,一旦发现企业未按要求落实,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以上“五个三”的思考,是这些年信贷工作的归纳总结,不成体系、不够成熟,也不适用优质大型国企,希望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