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晨心
博极医源 不忘初心
文/邓晨心
“袖里贮乾坤,济时济世;壶中携雨露,泽国泽民。”每个医学生进入医学殿堂之时,对未来的工作和前程或多或少怀抱着一腔神圣和向往。当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朗朗念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时,是否想过多少年后的自己能否保持初心,依然满腔热忱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本心。
丙申之春,按照教学计划,我们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始了临床见习。当我们穿上洁白的工作服,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医院的工作流程,感受医院的工作氛围,我们内心充满好奇与喜悦。而带教老师和各位医学前辈热情和霭、严谨专业的言行,更使我们如饮甘泉,如沐春风,使我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切身体会到生命之重和大医精诚的应有之意。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医学路途的遥远艰辛自古便是如此,只有潜心深入研究才能出成绩。“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学而不精,道听途说,主观臆断乃是医者大忌。
医学活动事关人的生命与健康,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和临床疗效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对从事诊疗活动的医护人员在专业技术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也就是所谓的“精”——广泛深入探究原理,做到医术精通,精益求精。
医院里带教我们查房的教授老师们,医术的精湛自不必说。同济医院小儿感染消化内科消化组的黄教授,在查房时常常向下级医师和学员提问,并及时耐心解答学员和患者提出的问题。比如异物进入气管时患者急性发作的症状,或者EB病毒的感染机制等,直接督促我们在课下做足功课。当着患者的面提问也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顺便提醒患者家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注意的事项。
医务工作者之所以被誉为“白衣天使”,是世人对我们寄予厚望,患者将自己生命与健康交给我们的那一刻起,我们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仍然悉心致力于改进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地救治,降低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把军区后方医院建设为模范医院,组织制作各种医疗器材,给医务人员传授知识,编写医疗图解手册。倡议成立了特种外科医院,举办医务干部实习周,加速训练卫生干部。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废,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在感染组见习的时候,方教授就曾提过抗生素的问题。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病原体耐药性大大增强,人们被迫去研发更强力或者全新的药品来遏制或杀灭病原体。更高级的药意味着更高的价格以及更大的风险,最令人担忧的是会不会导致无药可用,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情逐渐脱离控制。虽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被视为史上最严的“限抗令”,但是对于滥用抗生素这一不良现象的专项整治来说,整体上是利大于弊的。医生在给患儿选择药物的时候都会尽量选择最合适,而非最强力的药物。除了医生的选择,家属的要求也会造成患儿接受不合适的抗生素。有一名患儿转院过来之前,已经在其母亲的要求下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抗生素,现在除了用药使原发病情得到控制外,还要防止因为过度使用抗生素而产生的各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增加的治疗方案,可以说是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医学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医疗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当代医学生,我们学习不敢不努力,见习不敢不认真,学海无涯,其路漫漫。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医学生必须要系统了解掌握各领域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西医也要学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医也要学习运用现代医学的相关理念和技术,分得再细的科室医生也要有整体的观念。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至上”。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此之谓“诚心救人”。凡是因为疾苦来求医问药之人,无论经济贫富、外貌年龄、亲疏关系、民族信仰、智商以及文化程度,都应以治病救人为准则,为其祛病除患,怀恻隐之心。为医者应该安定神智,无欲念,无希求。在儿科见习期间,病房里有一位来自农村智力发育有点迟缓的患儿,从陪伴他的父母亲眼神和穿着,可以看出他们对城市的陌生和家庭经济情况很不富裕,我们的带教老师张教授每次查房都要在他们床边多停留一会,握着患儿的手,摸着他的头,俯下身来,面带微笑,详细询问孩子的病情变化,仔细解答患儿父母提出的问题,在与患儿的互动中总是给予患儿鼓励和赞许,帮助患儿及父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要求我们对待患者要一视同仁,对待有困难的患者更要给予更多的爱心和帮助。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也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患儿,给他带去零食和玩具,与他交流互动,很快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在患儿好转出院时,他的父母拉着老师和我们的手,依依不舍,充满感激。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 要达到“大医”的境界,必须让自己的思想纯净,知我内省,目不旁视,庄严稳重,气度宽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体会病人的痛苦是最基本的德行。所谓“临事不惑”,不能为了博取名誉而炫耀才能和速度,就算是病情十分紧迫,也要根据情况制定更为详细周密的诊疗计划,救护患者生命才是头等大事。
医护人员应慎于言辞,不拿别人短处开玩笑,不恶意诽谤其他同事等。这些不仅仅是医德,更是作为一名社会人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更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
刚进医院,带教老师就就告知我们不要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谈论病人的病情,除了保护病人隐私之外,也提醒我们要体会病人及家属的心情。由于病痛的困扰,每一位来到医院就医的病人和家属心情都是焦急而忐忑的,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言语不当或者态度不好都有可能成为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在硬件没有办法改善的情况下,能够并善于与患者充分且良好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渠道。医护人员面对的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与人打交道遵循的是“人道”,历史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模式的发展,从宗教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再到当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或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无论哪种,都增添了医学的人文维度,同时保留了科学维度。除了医学人文,包括现在的社会理念,其实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总结出来了,只是文化发展和碰撞让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正视这些瑰宝。好在现在还为时不晚。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带教老师身上我们看到要想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医护工作者,还应俱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脚踏实地,执着追求的良好品格。中国首位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中医药事业中,潜心青蒿素研究,淡泊名利,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就。为什么屠呦呦可以在平凡岗位上大有作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从1969年参加“523项目”,屠呦呦从事治疗疟疾青蒿素研究长达46年,面对着如此高的荣誉,屠呦呦在回答记者采访时,恬静淡淡地回答说:“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中国全体科学家的荣誉,大家一起研究了几十年,能够获奖不意外。”
在见习过程中,从带教老师对专业、对患者、对名利的不同态度,我们感受到了每一位医护人员在自已的工作中,努力使诊疗成为一种带有温度的活动,给患者以温暖,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传承千年的“大医精诚”的博大精深,代代相传。橘井常在,初心长留。
道可道,天道地道人道,道道恪守德道;名可名,医名药名方名,名名当遵善名。
无影灯下 摄影/胡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