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心灵的良师益友

2016-12-01 03:02李建华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智书籍心灵

文/李建华

让阅读成为心灵的良师益友

文/李建华

人是知识的产物,我们阅读什么就有可能成为什么;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是自己读物的产物。近代中兴之臣曾国藩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变”;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说:“读书不会让你一见钟情,但会让你终生受用”;集医学家、作家、科学作家三栖于一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教授说:“书籍展现世界,书籍引出梦想,这也是一种自我慰藉、自我陶醉……”

读书可以跨越时空同伟人倾心交谈,聆听智者的谆谆教诲,感受先贤的智慧光芒,让我们的思想日益睿智豁达,心灵逐渐丰盈圆润。尤其是大学毕业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常常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除了要在生活中历练体悟之外,还要从书中寻找老师、博采众长,不仅学习还要善于思考和感悟,将书中的营养融入“生命”,进而使心智日渐成熟,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更加稳重妥帖。

读书可以让心灵坚韧强大,消除烦恼创伤,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寒气一样烟消云散。社会不同于象牙塔,面对日新月异的医学技术进步、多元化选择的社会构成,作为职业人与社会人,我们每天要面对的事情林林总总,烦恼和创伤常常不期而至。尤其是当前医患矛盾作为转型期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集中体现,使许多年轻医护工作者陷入了职业压力和困惑。在我看来,读书是启迪心智、塑造积极阳光心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在无声的慰藉中使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升华对人生世事的认识,坚定执着前行的信念。

读书的人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虚若谷”的气场,在人群中即使一言不发也可以让人眼前一亮,非常沉默、非常骄傲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得益于读书,当许多人叫嚷着找不到精神伴侣时,他们却在书架上那一排排书籍的陪伴中度过了孤独寂寞的时光。手捧一本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一人一书一世界。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及网络的普及,各种电子书籍唾手可得,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碎片化的网络浏览。这一阅读方式虽然有利于零散时间的利用,却缺少了纸质阅读赋予我们的那种全身心浸入的庄重感与仪式感。古人读书讲究焚香沐浴,身处现代的我们虽然不必如此拘泥但也要常怀恭谨之心。对于我来说,夜幕降临、万籁俱静,独坐书房把卷而读,灯光映射下那一行行墨香弥漫的铅字跃然入目,不由让人心情沉静、愉悦;或置身于图书馆,众人聚集一处,安静地找书、看书的氛围会给人带来悦目、悦耳、悦心的非同寻常的读书体验,这不仅源于对书籍的热爱,也是对自己及生命的庄重接纳。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

海阔天空 摄影/韩 勇

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人才、知识、技术、责任、风险密集型的事业。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救伤扶危的重大责任与使命,不仅要具备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还应该有一颗炽烈、善良的心。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我们追求阅读的“三境界”。多读书:把读书作为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不仅阅读医学专业书籍,而且阅读医学人文书籍,培育悲悯博爱的医学人文情怀,与此同时还要从诸如历史、文学、哲学、宗教及国学领域汲取精神营养;读好书: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做好甄别选择,尽可能多地品读经典书籍,经典书籍的魅力在于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接受心灵的净化与洗礼,凝聚重装上阵的勇气与力量;善读书: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移的恒心,还需要运用良好的思维方式,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把零散的变为系统的、孤立的变为相互关联的、粗浅的变为精细的、感性的变为理性的,在读书世界里洞察本质、感悟人生、指导实践……

“员工因梦想而伟大,医院因学习而发展。”如果说读书是塑造和影响个人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那么共同阅读则是改变和构建精神家园的核心手段。我们要继续秉承“学习、创新、仁爱、和谐”的医院精神,将阅读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融入到我们的生命和血脉之中。通过读书学习使自己的信念更加坚定、技术更加娴熟、内心更加强大,进而从容睿智地面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尽己所能地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和幸福!

猜你喜欢
心智书籍心灵
鲁迅与“书籍代购”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