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
每每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层出不穷,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也越来越多了。错别字出自孩子们的笔下,他们才是消灭错别字的主力军。于是,我和孩子们决定与错别字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一战到底。
一、“战”前准备:分析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
根据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中低年级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学生年龄小,感知字形能力低;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对字的整体把握不完整;汉字本身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同音字、音近字、形近字多;家长不够重视;教师忽略识字、写字方法指导;社会环境及网络的影响等。
二、“战斗”过程:减少和预防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一)多种手段激发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对汉字付出行动,认真对待,态度认真了自然就能减少错别字的发生几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兴趣浓,主动性高,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直观的教学方式和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声音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形成的印象就更为深刻,能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在识字过程中,应以表扬为主,学生的识字兴趣会更浓。
(二)根据学生心理纠正和减少错别字
1.借助色彩,唤起学生注意
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这一特点,我借助色彩的对比,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
(1)课堂上,我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形近字的不同特点或汉字的易错部分,鲜明的色彩对比激活了学生的感官,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已”和“己”的“竖弯钩”一笔。
(2)预习时,要求学生用红笔画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强化对生字的识记印象,学生每读一遍课文,就会关注一遍词语,通过字词的不断复现加深记忆,降低书写错误率。
(3)借助色彩突出结构,强化正确书写的第一印象。例如“满”字,用绿色的粉笔写“艹”(草是绿色的);用蓝色粉笔写“氵”(海水是蓝色的);用红色粉笔写“两”。不同的色彩易引起学生注意,刺激学生的记忆,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也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发生。
2.给生字配动作,利用身体感官引起学生注意
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湘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扛、拉、挖、拔、推”等动词时,我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如动画般在学生脑海中呈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有效提高了识字效率,减少了错别字的发生。
(三)优化识字教学,减少错别字
1.继承传统,灵活运用
把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声韵识字法、“字族”识字法和字理识字法等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就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初学生字时,可多采用分散识字法,即学生在读文或预习时画出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反复阅读中,就把生字记住了。字理识字法运用于学生识字过程中,能有效地防止错别字的发生。如在教学“灭”和“灾”时,学生在我的启发下说:“把盖子压在火上,火就会‘灭,那一横就是个盖子;‘灾的宝盖像房子的屋顶,火烧到屋顶就是发生火灾了。”孩子们把汉字的音、形、义统一结合,有效地记忆了字形,理解了字义,也提高了兴趣。巩固识字时,“字族”识字法效果更佳。学习“交”字族,我编了这样一首儿歌:有个小孩叫小交,吃完饺子去学校,一不小心摔一跤,美术课上来较量,比比谁的本领强,胶水贴画一比较,胜负马上见分晓。从此,“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编故事、编儿歌、编字谜”等识字方法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
2.大胆实践,变革创新
识字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不变的“摘苹果”等传统游戏方式失去了兴趣,于是,我让一种识字游戏在不同的课文中发生变化。如教学《雪》一课时,我就把它变成“扔雪球”;在教学《洞庭鱼米乡》时,我又把“苹果”变成“小鱼”,让学生帮渔民捉鱼。这样被改进的识字游戏还有很多,它们现在已经走进了我的识字课堂,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识字,在识字中减少错别字。
(四)多样展示,趣味盎然
在不同阶段,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样的战胜错别字活动。刚入学,为了增加识字量,我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了“大舞台”,让学生从各种商标和包装上把以前认识和新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在“大舞台”中;同学们认识过后,让他们把自己的姓名做成“姓名卡”和同学交流认识,拓展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学生会写的字多了,我就为他们设计了“错别字收集本”,让他们收纳和记录错别字,从而达到有效提醒和预防的作用;当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及分析能力后,我把识字课堂让给他们,他们总能用巧妙的方法把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牢固记忆,预防错别字的发生。最后,我还鼓励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生活中去寻找错别字,孩子们还把这种经历写成了日记,同时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
经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在家长们的积极支持下,班里形成了一种随时随地发现并纠正错别字的氛围,学生中的错别字现象也减少了很多。我们还组建了有学生家长参与的“啄木鸟小队”,专挑生活中的错别字。孩子们与错别字的这一仗赢得漂亮!
(作者单位:湖南省龙山县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