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朋
(辽宁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黑龙江省留守儿童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尚志市为例
崔朋
(辽宁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以尚志市留守儿童调查数据为依托,从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研究了留守儿童学习影响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其研究意义在于重视该社会群体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构建社会和谐,为解决黑龙江省留守儿童问题的提供借鉴。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尚志市
1引言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自主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善生存状况外出务工,这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局面,这也导致留守儿童数量呈现增长趋势。调查显示:据2014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4 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 590万人以上,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孩子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占全部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56.17 %[1]。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进行调查,进一步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及原因所在,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黑龙江省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新的视角,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尚志市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现状分析
2.1主要调查对象
尚志市的留守儿童情况基本与黑龙江省的状况相同,国家将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到当地经济发展中心,农村及乡镇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所以大量的乡镇学校被裁撤合并,表现为留守儿童上学全集中在当地县市中。留守儿童多分布在本市农村土地较少和市区城镇无固定工作的家庭,而土地较多的家庭留守儿童还是比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尚志市市区留守儿童集中的中小学生进行随机的抽样调研。抽取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6个班,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7个班的学生共394 名,访谈任课教师 25 人,监护人员 30 人。收回问卷整理后,有效问卷学生共计382名,回收率为96.93 %,其中男生192名,占总人数的50.26 %,女生190名,占总人数的49.74 %,年龄分布在9~15岁之间,留守儿童79名,占总人数20.68 %,非留守儿童303名,占总人数的79.32 %。留守儿童男生多于女生,年龄较大多于年龄较小的,留守儿童的上学年级年龄偏大。
2.2尚志市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调查现状
2.2.1学习态度情况
在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调查数据来看,有较大的差异,留守儿童厌学比例比非留守儿童高11.6 %。而大多数厌学的留守儿童在访谈时表示他们厌恶学习的原因是与父母分离。家中只有年迈的老人带着孩子,很大程度缺失对留守儿童学习的监督;加之老人没有文化,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帮助力不从心,仅仅能保障孩子的最基本生活,因此孩子渐渐的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造成了其厌恶学习,有些长期沉溺网吧游戏厅,最终导致过早放弃学业步入社会,从事低端体力劳动;而非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厌恶多数出于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没兴趣。
2.2.2注意力情况
留守儿童在上课时的注意力方面相较非留守儿童的集中程度要差。而在对教师访谈过程中,教师们也表示部分留守儿童课堂上经常发呆,或者做小动作、闲聊。调查数据也表明注意力能集中20 min以上的的留守儿童仅有18人,占总数的24.86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明显短于非留守儿童。
2.2.3学习成绩
在对功课成绩的统计中,非留守儿童的平均分和合格率都高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上处于劣势。但在高分的学生中现象上差异不大。而处于班级成绩最后的学生往往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成绩主要以中下等为主。成绩优秀的仅有6人,占总数的7 %,成绩良好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19.65 %,成绩仅为合格的40人,占总人数的51.44 %,成绩不及格的人数为17人,占总人数的21.97 %,同时占总调查人数学习不及格人数的87 %。
3造成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原因分析
3.1家庭教育管理时间不足,教育管理方式不当
对于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同父母团聚的时间很短,还有少数家长为了节省昂贵的路费,一年也难得和孩子团聚一次。对于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在家一方面由于家务和个人精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会忽视对儿童学习的监督,造成教育管理时间的严重不足。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而言,长期在外务工使他们无法很好地行使督促学习的职能,往往根据成绩的好坏来决定使用“棍棒”还是“蜜糖”,成绩好的给以金钱和物质奖励,不合理的要求也满足。成绩不好的则不分析原因,直接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育方式上表现为简单粗暴,走极端[2]。
3.2学校关注不够,管理措施不力
作为家庭教育的有力补充,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要承担起主要的教育责任。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大多比较内向,一般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而对老师而言,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管理的学生较多,也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 多数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习情况重视不高,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有的学校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关管理措施,但缺乏有效地监督执行,加之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仍然不能满足留守学生实际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求,没有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专项训练[3]。
3.3社会体系的不完善,社会环境恶化
社会体系中城乡二元制的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严重的阻碍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4]。即使有些农民工把孩子接到身边接受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也使得他们根本无法为孩子提供正常的学习环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网吧、游戏厅等娱乐产业也开始四处蔓延,威胁着大量未成年学生心理与学习的健康发展。
4解决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1强化家庭教育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重要的教育部分,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合理教育方法,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首先从家庭教育入手,明确家庭责任,父母应该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近入学。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差,必需以务工为生的家长,应尽量在工作之余回家看看孩子,时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或者借助现代通讯设备给孩子打电话,发短信,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微信或QQ和孩子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动态,对于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
4.2学校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家长能否经常与老师沟通直接影响着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学校可以适当让每个教师分担照顾留守儿童的责任。然后学校可以给予这些老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工资补贴,消除老师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看望父母,和父母一起参加劳动,既锻炼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在外务工的辛苦,最主要的是能享受与父母团聚的幸福。
4.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社会各界力量
尚志市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积极壮大区域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的当地居民创造就地、就近就业的机会。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保障、指导和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可制定有关政策,鼓励退休教师和其他热心人士创办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等,并可考虑给予一定标准的政府补贴,联合社会慈善组织帮助部分特困留守儿童,务工省份应根据自身情况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 社会是个人社会化的最终场所,一个生物人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溶入到社会当中去,因此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5]。 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公众娱乐场进行整顿与监督,同时社会各界应传播优秀物质的文化和精神文化,努力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环境,鼓励社会企业家多投资一些像“星星点灯”这种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
5结语
从调查研究来看,黑龙江省的留守儿童问题严重性尚未达到我国中南部省份,原因在于黑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较多,较南部省份人地矛盾小得多,但问题成因却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在解决措施上有许多相通之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基础教育的突出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但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其实还应从留守儿童自身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使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好地解决我国留守儿童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清黎.中国留守儿童及存在的问题[EB/OL].[2015-02-05].http://www.ziwzx.com/htm/shqt/2015/0205/12132.html.
[2]王泉人.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Fang Fan,Linyan Su,Mary Kay Gill,Boris Birmaher.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a preliminary study[J].Soc Psychiat Epidemiol,2010(45):655~664.
[4]马 涛,李翠霞.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以桦川县苏家店镇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19~21.
[5]Yang Gao,Li Ping Li,Jean Hee Kim,et al.The impa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behaviours among left behind adolescent school children in China[J].BMC Public Health,2010(10):56.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1-0164-02
作者简介:崔朋(1992—),男,黑龙江尚志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