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应用广泛,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分类讨论思想这一方法,在高考中对学生的考查要求较高,分类讨论思想需要我们努力研究,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技巧使用的特点,能够使数学问题简单化。许多同学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方法时,不能正确使用该方法,盲目使用,分类对象使用错误,为数学中的难题雪上加霜,增加了问题的难度。对此,我要将分类讨论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如下,希望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分类讨论思想 高中数学 教学 应用 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30-01
分类讨论思想需要学生在对问题研究上目标明确,能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对问题中存在的重要条件有重要的把握。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必须让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方法了解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考察能够了解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解决的条理性、完整性、概括性,是对学生数学分析与解决的能力的考察,在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可见分类讨论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应用的重要性。
一、分类的标准及步骤
分类讨论方法的使用,需要我们对分类对象明确,找到主要的划分条件,分清主次,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对划分条件做到不重复、不缺漏,科学地划分。分类讨论方法的使用步骤如下:
1.明确并确定对象
2.正确拟定分类标准
3.对分类标准逐一讨论分析
4.综上所述,合并讨论结果
二、明确分类讨论的原因
(一)根据概念分类定义
高中数学中,我们常常会学到许多新的概念,有些概念是分类定义的。例如我们常常会说到,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的倾斜角,但是有个特殊情况,90度的倾斜角没有斜率。因此,常常会以90度对斜率进行考察。除斜率外,还有例如绝对值、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类的概念定义是要通过分类定义。
(二)有些分类讨论原因源于公式定义
例如: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n×a1(q=1),Sn=a1(1-qn)/(1-q) =(a1-an×q)/(1-q) (q≠1)(q为比值,n为项数)。
(三)性质、定理的分类定义
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指数函数定义为y=ax(a﹥0且a≠1),自变量为x,因变量为y。定义域为(-∞,+∞),值域为(0,+∞)。当a﹥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四)按运算分类确定
例如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正确使用分类讨论方法的策略
(一)课堂上老师要正确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起着引导的作用,老师在上课前应该备好教材,对课程内容的要点进行批注,正确地引导学生,能够把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考察点,加强学生的印象,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高中,不等式这章节的内容常常会考察分类讨论思想,因此老师在对这一章节教学时,应该已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存在的漏洞问题,加强学生对分类讨论原因的印象,为以后的综合演练做铺垫。
(二)题海训练,加强实践运用
实践是提高能力水平的关键。通过题海训练,学生能够对各类有关分类方法的题型有个很好的了解,对各类型题的特征、注意要点进行总结,能够为以后的做题节省时间,减少出错率,同时对高中数学上的水平拔高也有很大的作用。仅仅靠理论上的知识对学习上的提高作用不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题海训练,在实践中才能够对分类讨论这一方法灵活使用,将分类讨论这一思想深化理解,能够对数学高难度问题迎刃而解。
(三)针对历年高考分类讨论题型进行分析
分类讨论这一解题方法,在高考中成为热门考点。分类讨论方法的使用,考试大纲上有明确规定,对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度较高。为了让学生提早地对高考的题型有所了解,老师应该针对高考题型的考察点、重要突破口,如何研究分析问题条件,都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只有对历年专题有所研究,才能尽快地适应高考考试,在高考中熟门熟路,轻巧应对,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学生应该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分类讨论方法的使用技巧
分类讨论思想,常常在做题中会被学生遗忘,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印象,学生应该在对数学问题解决时,下意识地首先运用分类讨论这一方法解决问题,长时间内,学生不但可以增强这一方法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这一方法的使用技巧。
四、小结
分类讨论这一方法,需要老师对学生正确引导,加强学生的印象,引起学生对这一方法的使用。毕竟,高考不是儿戏,有可能分类对象研究错误,整道题的过程操作都是徒劳的,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有所收获。
第一印象是最为重要的,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第一次分类讨论方法的教学时,一定要强调重点,让学生牢牢掌握重要考察因素,加强学生对该方法使用的印象。分类讨论思想的使用,能够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完整的、缜密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加强思维上的锻炼。
参考文献:
[1]叶伟文;例说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解题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2010年第009期
[2]李剑平;浅析高中数学思想在高考考察中的渗透[J];海峡科学;2010年第009期
[3]谭凤影;分类讨论思想与思维品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011期
[4]潘继祥,赵晓梅;关于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分类讨论[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1年第009期
作者简介:
符友良(1974年12月-),男,湖南桃江人,汉族,大学本科,中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