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损伤性出血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016-11-30 11:21安亚军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7期
关键词:出血表现治疗

安亚军

【摘 要】出血的原因较多,有损伤性出血;因血管内高压引起血管破裂的出血,如食道静咏曲张破裂的出血;因炎症性病变侵蚀血管破裂的出血,如肺结核、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出血等;因凝血机能的障碍所引起的出血;以及肿瘤的侵袭致使组织的变性坏死引起的血管破裂出血。损伤性出血是指血液从伤口流向体外或者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到组织、脏器或体腔内,引起损伤性出血的原因很多,严重者多需去医院诊治。本文着重介绍损伤性出血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出血 分类 表现 治疗

1 损伤性出血的分类

(1)按出血的时间来分有:原发性出血,即血管损防当时的出血。反应性出血,即停止出血后因血压恢复,血管损伤口的凝血块被冲开再发生的出血。继发性出血:原发性出血停止后,固感染等原因再发生的出血。

(2)依损伤的血管来分:动脉出血,特点是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指射状出血,色鲜红。静脉出血,特点是出血呈缓慢地流出,色暗缸。毛细血管出血,特点是出血呈渗出状,色鲜红。实质脏器出血,多见于肝、脾损伤,呈腹脏内出血。

(3)依出血部位来分:可分为外出血及内出血。外出血见于体表开放性损伤及胃肠道、呼吸道出血。内出血为出血流入组织内或体腔内,如腹腔、胸腔、心包、颅内等。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根据山血量、出血的缓急与出血部位的不同,对病人机体的影响亦各不相同。出血量越大对机体的危害越大,尤其急性大量失血可立即使生命处于垂危状态。通常健康成人出血在500毫升以内,可无明显症状,在500-1000毫升则可出现头昏气短等轻微症状,在1000毫升以上者可能发生休克。出血越急对机体的危害越大。在急性失血时,虽失血量不特别大,也可很决地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慢性失血虽失血量较多,易引起贫血,但一般无明显症状。在贫血明显后可引起低血压、营养不良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等。

特殊部位的出血,量虽不大,亦可引起严重后果。如颅内出血可造成严重的脑受压,心包内出血可引起心包填塞症;甲状腺内出血可压迫气管引起窒息;颈静脉损伤出血时,由于静脉内负压较大,空气可被吸入而造成空气栓寒。急性较大量的出血,对机体影响之所以严重,是因为血量急剧减少的缘故。血容量减少是出血的直接后果,血容量减少后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形成出血性休克。在小量出血时,血压、脉搏无明显的改变,在中等量出血时,血压脉搏的改变常已明显。一般情况下,血容量减少50%时,收缩压常降至50毫米汞柱以下,甚至不能测出。由于周围循环血量不足所致的各组织和器官供血不足,而引起严重的缺氧,酸中毒甚至死亡。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周围血管收缩对肾脏有明显影响。在收缩压降至75毫米汞柱左右时,肾小球的滤过即停止,不能形成尿液。在持久性的休克和肾血管收缩引起的肾缺血必然使肾细胞损害、坏死,可发展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因此,在休克中可借尿量的多少来衡量肾程度和恢复情况。

2 损伤性出血的临床表现

出血后的临床表现,随着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缓急和出血部位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在少量出血时,病人可无症状。大量急促出血时,常表现为急性贫血及出血性休克症状,如皮肤及粘膜苍白,肢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而细弱;出冷汗,口渴;呼吸频而浅;头昏、耳鸣、惶恐不安,衰弱无力;出血继续加重时,病人可出现视觉障碍,昏迷,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痉挛,瞳孔散太,终至死亡。局部症状为伤口出血的性质是识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的根据,组织内出血可形成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压痛,皮色青紫。动脉损伤的血肿可表现有搏动、震颤或杂音,可形成假性动脉瘤。

3 损伤性出血的冶疗

较小血管的损伤出血有时可以自然止血,这是由于血管离断后,立即引起血管内膜的卷缩,血管壁肌纤维的收缩,使血管腔缩小或闭合;以及在损伤部位很快的出现血小板的聚集粘着,有助于伤口的堵塞;在损伤和出血过程中,血小板的破碎,有使血管收缩压凝血的作用,形成凝血块。在以上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使出血停止。但是在以上各种因素受到限制时.自然止血也受到障碍。如血管的侧壁损伤(未离断),一侧血管壁的收缩反而使伤口张大而加重出血,头部软组织中的血管、胸内有动静脉、肋间动静脉及骨内血管等,因是纤维性附着,损伤后的管壁收缩受到限制,而不易自然止血;又如凝血机能有障碍的病例也不易自然止血;伤后不适当的局部活动,全身躁动,不适当的提高血压等。不仅妨碍自然止血,甚至可使已形成的自然止血遭受破坏而再出血。因此,对自然止血应取严密观察的态度。但对中等以上血管损伤的出血,仍以手术止血为安全。

止血的措施有暂时性止血、手术止血、药物止血三种。暂时性止血适用于损伤当时的急救。可采用加压包扎法、指压法、止血带法、堵塞止血法。白术止血是最确实的止血方法,有血管结扎、电凝固和血管吻合三种方法。药物止血是对中等以上血管操作出血的止血,虽仍以手术止血为安全,但药物止血也是重要方法,止血药的作用主要是促成血液凝固而止血。血液凝固的过程是复杂的,基本过程是出血时血小板破碎,释放出一种因素,促使凝血致活酶元变为凝血致活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元变为纤维蛋白,再使血液凝成血块。

参考文献:

[1]储诚兵(编译).沈洪(审校).《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

[2]黄卫东.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2009.

[3]张久之,万献尧.《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4.

猜你喜欢
出血表现治疗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