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特征的研究

2016-11-30 03:09:35
四川体育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同龄艺术体操保加利亚

梁 竹



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特征的研究

梁 竹

研究目的:少年运动员身体健康和发育的状况与其运动生命的保持、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相当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状况,以及身体形态的特点;研究专项训练对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影响,以及中外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差异。来自中国和保加利亚的224个艺术体操运动员(年龄8-12岁)参与了有关的测试。研究结果: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主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均低于本国同龄的城市女生;保加利亚运动员身体的发育指标要高于中国运动员(P<0.01);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比同龄女生更长的四肢。此外,艺术体操女孩身体形态发育的BMI和Vervaeck指数与训练的年限存在高度相关(P<0.01)。结论:(1)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的发育要滞后于同龄女孩,特别是10-12岁年龄组。(2)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更长的四肢和较好的相对力量。(3)保加利亚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要早于中国女孩,特别是身体各部的围度。(4)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所具有的特殊的身体发展和身体形态与早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

艺术体操;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特征

人的运动能力与体型有着直接的关系,不同的体型是运动能力存有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6]。艺术体操是一项以展现身体美为核心的运动项目,也是最适合女性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之一,参加艺术体操的训练能对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姿态有着积极的影响[23]。生长的长期趋势(Secular Growth Trend)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发达工业国家出现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生物学现象之一,它主要表现为儿童期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长、身材比例出现变化[26]。现代的孩子一方面具有高大的体型,肥胖儿童持续增加,女孩更趋于早熟。另一方面,除了绝对力量的增加,这些孩子的体能并没有观察到与之较大体型相对应的增长。相反,一些体能被观察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肥胖儿童。相比那些体型较大和早熟的儿童,那些身材修长,发育延迟的孩子则更好地表现出在运动中的潜在能力[33]。

身体的形态对运动成就具有较大的影响,在体操类项目中身体的形态与运动成就呈现出高度的相关[14、15、27、29、36]。研究表明运动员身体形态水平的提高,对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0]。现代艺术体操运动,是一个具有较高难度、复杂技术和需要长期训练的难美运动项目。孩子们从非常小的年龄即参加比赛,并接受非常严格的专业训练,要想成为一名世界级的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一般需要超过14年的专业训练时间[24]。早期专业化和不断增加的动作难度,需要运动员不仅要有超常的运动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亮丽和优美的外观和形态。随着世界性身高的不断增加和现代竞技体育的需求,艺术体操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也在发生着持续的改变,表现为更高大而纤细的身体形态,尤其是艺术体操集体运动员[24]。这些身体形态的特征主要是跟长期从事这项运动以及其他一些相互关联的因素相关,如早期训练强度,运动的自我选择,年龄,基因结构,尺寸结构,身体脂肪水平,脂肪的分布等等[1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世界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于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特点及形态特征的研究,可为今后优秀运动员的选拔、早期科学化训练、运动寿命的延长、以及少年运动员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具有现实和理论价值。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国内研究对象为132名来自四川、重庆艺术体操竞技体校、少儿业余体校及两地艺术体操俱乐部的运动员(RG);国外研究对象为92名来自保加利首都索菲亚艺术体操俱乐部的运动员;研究对象的年龄为8-12岁。

(2)国内对比数据(CHN)由1979“全国学生生长发育调查资料”,及1985、1995、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组成,对象为同龄城市女生[3、9、10、11];国外对比数据为“1982年保加利亚国民身体发展、体能和神经生理反应”的调研成果(BUL)[38]。

1.2 研究的内容

基础指标为:身高、体重、胸围及身体各部的长度、围度及握力;派生指标为:体质指数BMI(kg/m2);形态指数Ververck[体重(kg)+胸围(cm)]*100/身高(cm)。

1.3 研究方法

1.3.1 测试的方法 统一使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进行实地测试[2]。

1.3.2 统计及分析方法 所测数据采用SPSS18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应用t检验及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来自中国的132名艺术体操运动员(8岁=24人;9岁=24人;10岁=37人;11岁=35人;12岁=12人),她们平均年龄为9.98岁,每周训练8.55 h,具有2.27年的运动经历。来自保加利亚的92名运动员(8岁=12人;9岁=14人;10岁=22人;11岁=29人;12岁=15人),她们平均年龄为10.30岁,每周训练18.66 h,具有4.10年的运动经历,表1。

表1 测试对象的基本数据

2.1 艺术体操运动员身高及身体比例的发展特点

身高是反映运动员骨骼发育水平的重要形态指标。在人的运动能力中,身体形态,尤其是身高等长度指标与遗传具有高度相关,同时它也会作为一个自适应过程而受到训练的影响[13]。

2.1.1 中保艺术体操运动员身高发展趋势的特征 在中国,由于近30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和发育也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高增长却明显滞后于同时代的同龄女生,与2010年全国城市女生相比,平均差值为4.6 cm,最大差值的年龄在10岁为4.6cm,而与1979相比,其平均差值为0.6 cm,图1。

图1 中国运动员与同龄女生身高的比较

图2 保加利亚运动员与同龄女生身高的比较

同样的观察结果也出现在保加利亚艺术体操女孩与同龄女孩的比较中。艺术体操女孩,特别是10-12岁年龄组的女孩,其平均身高要远低于上世纪80年代保加利亚全国城市女生的平均身高,最大差值在11岁为2.7cm,8岁组艺术体操女孩的身高出现明显的增长,图2。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保加利亚(Bulgaria)女孩身体的发育也向欧洲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出现明显的提前趋势[28]。图3,女孩初潮的平均年龄从20世纪初(1904—1906)的15岁提前至1994—2000的11.96岁[35],与之相对应的儿童身高的突增期也向前移。

图3 欧洲国家早潮年龄的长期生长趋势[28]

值得注意的是,中保两国低龄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在8-9岁都有一个突增的趋势。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女孩的身高增长的加速期是在9-12岁,其生长速度高峰(PHV:Peak Height Velocity)在10-11岁,最大增长在11岁[39]。从我们的测试数据来看,艺术体操运动员在8-9岁期间,身高有加速增长的趋势,随后发展趋向缓慢,从10-12岁,身高发展较为平缓。与全国城市女生相比,在PHV期间,艺术体操女孩身高发育明显滞后,与城市女生的差距明显增加,表现出艺术体操运动员在这个期间生长发育的相对滞后现象。

与保加利亚运动员相比,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平均身高要明显低于保加利亚同龄运动员,平均差值为3.6cm(P<0.01),表1,然而就每一个年龄组却没有明显的差距(P>0.05)。

人的生长依赖于环境,但训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生长和发育。研究发现,女孩发育的推迟与训练强度成正相关[19],而一些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骨龄比实际年龄要年轻[1],一般认为,晚发育的体格要更有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25]。国内学者发现: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10-13岁期间,身高的增长值明显低于全国城市女生,而13-18岁之间的身高增长值则明显高于全国城市女生,同时艺术体操运动员青春期的发育也要比同龄的女生推迟2-3年[7]。希腊学者的研究也观察到,一些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在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她们的身体发育有滞后现象,但最终的成年身高却不受影响,相反,还会出现超出预期身高的现象,并且她们的成年平均身高要高于同龄人[20-21]。

2.1.2 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比例的发展特点 艺术体操运动员较长的上肢有利于器械的应用,大幅度的动作的展现。而较长的下肢,不仅可以展现优美的身体线条,同时腿还是身体移动、走、跑、跳或其他运动的“驱动机”,是运动身体的另一种性能表达形式。在艺术体操选材实践中,四肢的比例也是运动员形态数据中最关注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腿的长度不仅仅只关系审美的功能,同时还与良好的健康状态相关[32]。相比普通城市女孩,艺术体操运动员显示出更明显的四肢比例(腿长率:坐高/身高*100;手长率为臂长/身高*100)。特别是腿长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其腿长比值远远低于同龄女生,图4-5。

图4 中保运动员与同龄女孩腿长的比较

图5 中保运动员与同龄女孩臂长的比较

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研究显示,7岁以后,儿童身体长度的发育是遵循:脚→腿;前臂→手→上臂→坐高的生长过程。也就是四肢的发展领先躯干,下肢的发展先于上肢[16]。虽然艺术体操运动员总体的身高发展要低于普通城市女孩,但四肢的发育却强于躯干的发展,直到11-12岁,当躯干的发育加速,四肢的发育才出现减缓,表现出较长四肢和较短躯干的身体形态。

2.2 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及体质指数发展的特点

2.2.1 中保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发展的特点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儿童身体的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出现明显的增长,同时青少年身体的健康也有显著的下降。伴随着的是一些生理功能,如最大摄氧量、肺活量、力量和身体平衡的持续下降[34、37],特别是身高、体重的增加对女孩子体能的影响较为明显[22]。

中保两国所有年龄段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平均体重均远远低于同龄女生,并且差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与2010年、1979年全国同龄城市女生相比,平均差值分别为6.2kg、0.4kg,最大的差值出现在12岁为9.3kg (2010年)。研究表明,中国城市的女孩体重增长的高峰通常出现在10-11岁。研究发现艺术体操女孩体重的发育与同龄城市女生相比也有较明显的推迟现象。

同样,保加利亚运动员最大差值也是出现在12岁为9.9kg。中保两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重发展的趋势与身高基本相同,即在8-9岁快速发展以后逐渐降速,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员的体重与同龄女生体重的差距增大,图6、图7。与保加利亚艺术体操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的体重明显低于保加利亚的同伴,平均差值为2.8 kg(P<0.001),表1。

尽管艺术体操女孩的体重远低于同龄人,但她们的相对握力[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却随着年龄和训练年限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由图8研究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力量的增长与训练的强度和训练的年限呈高度的正相关(P<0.01),表2。虽然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重小于普通同龄孩子,但却拥有更多的瘦体重[18],相比同龄孩子艺术体操运动员们更显现出体块不大但更有力、更健康的形态特点。

图6 中国运动员与同龄女生体重的比较

图7 保加利亚运动员与同龄女生体重的比较

2.2.2 中保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发展的特点 BMI指数和Vervaech指数主要用于青少年身体形态的评估。BMI不仅能评价运动员身体发育的营养状况,报告运动员身体的大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皮下脂肪厚度和手臂围度的相关性。此外,学者Daniels发现,BMI指数不仅与人的年龄和发育成熟阶段具有明显的相关,同时与年龄相比,BMI与发育的成熟具有更显著的相关性[17]。

研究显示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BMI的指数(14.9)普遍低于同龄城市女孩(16.9,2010年),属于偏瘦的身材,表现出明显的娇小和纤细的体形。从图9中可知,与1979年的同龄女孩相比,艺术体操女孩的BMI指数在低年龄段并没有明显差距,但与2010年的女孩相比所有年龄段都有很大的差别。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较大提高,城市孩子身体的发展有明显的增加,表现出更高和更壮的身体发展。近年来,艺术体操女孩的身体发展也表现出相应的提高,但与同时期的城市孩子相比,艺术体操女孩身体的发育仍远落后于同龄人。Salbach发现,艺术体操女孩虽然与同龄人相比具有较低的BMI,但却有有力的肌肉群,这都得益于她们所参与的这项运动[31]。与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相比(14.9±1.6),保加利亚女孩子的体质指数(15.5±1.7)明显要大(P<0.05),但仍比本国的同龄女孩低,图9。

图8 保加利亚艺体运动员握力指数的发展趋势

图9 中保运动员与本国同龄女生BMI比较

Vervaeck Index是将身高、体重、胸围这3个反映少儿形态发育水平的基本指标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指数,是形态发育指标的代表。由于人体形态的发育与机能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可以利用这个指数,来评价少儿生长的发育状况和机能水平[12]。

表2 各测试指标相关性检验

**. P<0.01

对比两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Vervaeck指数发现,保加利亚女孩身体的发育程度(68.7±5)要明显高于中国女孩(65.2±4.0, P<0.001),表现出更加成熟和丰满的身体形态和较强的心肺机能能力[8],而同龄的中国女孩则更显苗条和单薄。从测试的数据发现,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所具有的特殊形态与其训练的年限高度正相关(P<0.001),然而,与训练的密度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表2,表现出长期的专业训练会对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的发育、发展及形态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结论

(1)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的发育总体上滞后于同龄女孩,特别是10-12岁年龄组,表现为更苗条和瘦小的体型。

(2)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具有更长的四肢和较好的相对力量。

(3)保加利亚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的发育要早于中国运动员,特别是身体各部的围度,表现出更高大和结实的身体形态。

(4)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所具有的身体发展和身体形态与早期专业训练密切相关。

[1] 李文川,夏环珍.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形态变化趋势[J] 体操信息,2003:1~9.

[2] 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编. 体育测量与评价[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999:176~184.

[3]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组. 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4]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组. 中国学生生长及发育的动态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2002,36(2):77~80.

[5]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研究[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2.

[6] 田麦久等.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187).

[7] 王爱兰.中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身高增长情况追踪调查报[M]. 北京:中国体育科技,1989,(9):31~32.

[8] 王 宏,刘丽萍.重庆市市区学生机能发育状况及其与维尔维克指数的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0,16(2):137~139.

[9]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1995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2.

[10]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2]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第1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48.

[13] Bailey D, Malina R. The child, physical activity and growth[M]. Human growth: Vol. 2. Postnatal growth, neurology. New York: Plenum: 1986: 147~170.

[14] Caldarone G, Leglise M.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body composition, biological maturation and growth predictions in young female gymnasts of high agonistic level [J]. Sports Med. 1968, 26(22): 263~273.

[15] Claessens L, Veer M.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outstanding male and female gymnasts [J]. Sport Sci. 1991, (9): 53~74.

[16] Blakemore C, Jennett S.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bod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7] Daniels R, Khoury R. The utility of body mass index as a measure of body fatnes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ifferences by race and gender [J]. Pediatrics. 1997, 99(6): 804~807.

[18] Di-Cagno A, Baldari C.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evolution in elite rhythmic gymnasts [J]. Ital J Anat Embryol. 2008,113(1): 29~35.

[19] Georgopoulos N, Markou K. Growth and pubertal development in elite female Rhythmic Gymnasts [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1999, 84(12): 4525~4530.

[20] Georgopoulos N, Markou K. Growth retardation in artistic compared with Rhythmic elite female Gymnasts[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02, 87(7): 3169~3173.

[21] Georgopoulos N, Markou K. Height velocity and skeletal maturation in elite female Rhythmic Gymnasts [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01, 86(11): 5159~5164.

[22] Jones A, Hitchen J.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biological maturity when assessing physical fitness measures in girls and boys aged 10 to 16 years [J]. Annals of human biology. 2000, 27(1): 57~65.

[23] Lejía S. Pos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girls who practice and who do not practice rhythmic gymnastics[J]. Homo Sporticus. 2010, (2): 45~48.

[24] Liang Z. Investigation on topical issues of elite gymnast of Rhythmic Gymnastics [J]. Sport and Science. 2010, 5:102-109. Лианг З. Изследване на важни въпроси, отнасящи се до елитни сестезалки по Художествена Гимнастика. Спорт & Наука. 2010, 5: 102~109.

[25] Malina M. Menarche in athletes: a synthesis and hypothesis [J]. Ann. Hum. Biol. 1983, 10:1-24.

[26] Malina M. Secular trends in growth, maturation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A Review [J]. Przegl? d Antropologiczny- Anthropological Review. 2004, 67: 3~31.

[27] Martos 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female gymnasts[J]. Hungarian review of sports medicine. 1991, 32(2): 99~106.

[28] Muinck K-S. Trends in Pubertal Development in Europe [J].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 2001, 7(3): 287~291.

[29] Nelson K, Johnson 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hip flexibility and arm strength of female gymnasts classified by intensity of training across age [J].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Physical Fitness. 1983, 23(1): 95~101.

[30] Norton K, Olds T.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of athletes over the 20th centur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Sports Med, 2001, 31: 763~783.

[31] Salbach H, Klinkowski N. Body image and attitudinal aspects of eating disorders in Rhythmic Gymnasts [J]. Psychopathology. 2007, 40(6).

[32] Sorokowski P, Pawlowski B. Adaptive preferences for leg length in a potential partner [J].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08, 29(2): 86~91.

[33] Susanne C, Bodzsar E. Changements séculaires de la croissance et du développement en Europe [J]. Antropo. 2001, 0: 71~90.

[34] Tomkinson R, Olds S. Secular trends in physical performance of Australian children: evidence from the talent search program [J]. 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 2003, 43: 90~98.

[35]Tomova A. Genov N. Menarche in Bulgarian-secular trend in twenty century [J]. Akush Ginekol. 2009, 48(3): 10~14.

[36] Viitasalo J, Rahkila P. Anthropometric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dolescent female gymnasts [J]. Liikunnan ja Kansanterveyden Julkaisuja. 1990, 67:474~485.

[37] Wi YS, Dai HC.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fitness and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depend on BMI in Korean men [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0, 9: 239~244.

[38] Yanev B, Shterev P. Physical development, physical ability and neuro-psychological reactivity of population [M]. Medicin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Sofia:1982. Янев Б, Щерев П. Физичецко развитие, физичецка дееспособност и нервно-психичецка реактивност на населението, медицина и физкулътура [M]. София:1982.

[39] Zhang YM, Xing WH. Dynamic variation laws of the body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in 1985~2005 [J]. Sport Science Research. 2008, 29(3): 1~16.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Rhythmic Gymnastics Girls

LIANG Zhu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irls aged between 8 and 12 years old of Rhythmic Gymnastics (RG) both in Bulgaria and China. Methods: total 224 girls, 132 from China and 92 from Bulgaria, were examined. Results: Height、mass and circumference of RG girls both in China and in Bulgaria are lower than that of national city girls. Bulgarian girls are taller and thicker than Chinese girls (P<0.01).The data of BMI and Vervaeck index of RG girl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training period (P<0.01). Conclusion: ①The body growth of RG girl is less than that of national city girl. ②RG girl has longer limbs and better relative strength comparing with the national city girl. ③The body growth of Bulgaria girl is earlier than that of Chinese RG girl. ④The specific training has obvious effected on body shape of RG girl

Rhythmic gymnastics; Juvenile gymnast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1007―6891(2016)02―0046―06

10.13932/j.cnki.sctykx.2016.02.13

G804.8

A

2015-11-10

四川省体育局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60010612。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猜你喜欢
同龄艺术体操保加利亚
Let's play!一起玩吧!
幼儿画刊(2018年1期)2018-01-04 01:52:56
优雅背后的艰辛
全体育(2017年8期)2017-12-25 19:47:27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高个子不可怕
对我国男女不同龄退休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对男女同龄退休建议和提案的思考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保加利亚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