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社群学习的时代

2016-11-30 11:24益策中国社群中心总经理学道家塾执行群主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群培训

益策(中国)社群中心总经理、学道家塾执行群主  孙  健

未来是社群学习的时代

益策(中国)社群中心总经理、学道家塾执行群主孙健

未来一定是共建、共创、共享的社群时代,这个社群组织里,我们能解决当下的问题,也在交互中实现情感的连接。社群学习如何在企业培训中应用?我想还是要从培训的现状说起。

重新审视培训的定位

当我在面试候选人时,我让他们描述一下工作职责。他们的回答通常是:策划和组织培训项目、开发课程和培养内部讲师、搭建在线学习平台和做组织诊断和能力测评等等。其实真正的分析一下,我们策划和组织了很多培训项目,但我们不是专职的讲师,因为领导力有外部资源、专业力有业务部门担纲;我们不是技术专家,在线学习平台搭建和新媒体应用有专业的公司提供服务;我们也不是咨询专家,在组织诊断和能力测评等方面,有更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应用。那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组织者,做好教室资源预定、桌椅摆放和投影调试、学员签到和训后评估,还有茶歇等等。

这是一个多么普遍和令人汗颜的现状!有核心价值的部分都被别人做了,我们号称CLO、MT,其实我们一直扮演着边缘的旁观者,原来我们一文不值。那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培训的先天性不足,恰恰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后发现,培训是一个平台公司,我们是平台的搭建者。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所有者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Airbnb没有任何房产。如何构建一个平台,并通过技术应用和规则设计吸引我们的员工使用,是当下每个培训管理者需要考虑的,这就是培训的核心价值。

如何构建一个培训平台公司,有三个问题是必须要回答的。

问题一:我们的产品是什么?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只经历了两家公司,他们恰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

图1 产品即场景

一个是以人才发展为核心的,培训体系按照职业发展的路径进行搭建,比如领导力培养体系,从基层、中层、高层到企业家,专业力培训体系,从任职资格一级至五级。一个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培训的设计就是不断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各个领域内的“XXXX怎么办”,比如“淡季营销应该如何做?”“客户投诉应该如何应对?”等等。第一种模式以人为中心,关注了人才发展,但培训的有效和实用性通常较难转化,培训更多充当的是人才晋升发展的一纸证书;第二种模式以事为中心,关注了问题解决,但对人才的职业发展潜能挖掘体现不足,培训往往陷入业务分析,而忽略管理能力的提升。两种模式都各有利弊,那我们该如何设计培训的产品呢?

首先,我想让大家看看我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图2 我的一天

早晨6∶00,洗漱间。打开“罗辑思维”,一边听老罗60秒分享、一边刷牙洗脸,然后蹲在马桶上回复了“故事”两个字,看了一篇《会讲故事有多重要》——被衡水中学招生办的故事营销逗乐了,而他的观点也引发我的共鸣和思考,“好的营销就是讲故事和打动人心”。

早晨6∶30,开车去CBD的路上。通过“嘀嗒拼车”搜索到一个美女在附近也去CBD,于是接上她结伴而行,从家乡聊到了兴趣爱好,又共同感慨了北漂的艰辛,北京的路况总是让人诟病,但我们却忘记时间,而且油费又省了一半。

中午12∶10,办公室。上午的会议刚结束,很饿,但需要马上把会议纪要整理。打开“饿了么”预订一份盖饭,20分钟后餐送达,纪要基本整理完毕。

下午15∶00,星巴克。约见一个客户谈合作,围坐在桌子周围一边品着咖啡,一边交流项目的思路和细节。

晚上19∶00,万达广场。预订了20∶30的《夏洛特烦恼》,离开场还有1个半小时,正好去蜀乡情吃烤鱼,这家店跟院线有合作,可以凭票享受7.5折优惠。饱餐完,时间刚刚好,买上一个爆米花套餐走进影厅。

晚上22∶00,卧室。小朋友又让我讲故事,胖小熊的故事已经讲了很多遍了,连自己都不想再讲了。于是打开“凯叔讲故事”,在凯叔磁性的声音里,我跟宝贝一起听着小猪罗西塔睡着了。

在我的一天里,我跟不同的品牌和产品发生着连接。在这些不同的场景中,时间的厚度增加了、时间的效率提升了,也让时间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通过对细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场景黏性的定义,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打造一款爆品,人们也越来越愿意为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付费。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单纯看这些场景的产品元素,推送文章、咖啡、送餐服务、影院与餐馆、故事盒子等等,都不是什么创新的新鲜事物,但因为在特定的场景组合后便有了全新的体验和价值。就像乐高玩具一样,每一块积木只是一个物品,但因为创意就可组合成美丽的城堡、可爱的小火车,客户也会因此为之吸引。

表1  年度人力资源预算评审

所以,产品就是场景的解决方案。

如果应用到培训上,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对细分人群工作方式的观察,识别出这些有价值点的场景,并提出解决方案”。什么是场景?简单定义就是在特定时间、空间内发生的行为,或者因人物关系构成的具体画面。

在第一次创业期,我们开发了很多课程,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比如XX公司的领导力课程体系,但为什么这些课程在培训后总是效果不明显呢?根本的原因,是你没有针对特定的场景,而更多的是通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就很难判断将来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得上。

下面我举个场景做个解析:

【场景:年度人力资源预算评审】

每年各业务的预算评审就像一次大考一样,很多部门甚至提前3-4个月就启动了。各种数据统计分析、各项标杆调研对比、无数次的研讨评审、PPT从第一版到最终绝对不改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这个场景,它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或许以前,我们的做法是直接开药方——提供一次《人力资源预算评审》的相关课程,这样的课程和讲师市面上是很多的,培训组织比较容易,但有用么?想要顺利通过,就要对几个问题进行判断——是站在老板角度考虑的吗?是基于公司战略设计的目标吗?是否有详实的数据分析和论证?汇报材料是否逻辑清晰、简洁明了?如何汇报和呈现?这些行为的背后一定是能力的体现和支撑,概括起来就是全局思维、战略管理执行、数据分析、逻辑思维、PPT呈现技巧和演讲沟通艺术等等,这些能力我们一定不陌生,因为这是我们经常开发和培训的课程,但当时听课的时候觉得价值不大或者过太久了已经忘记,知识没有转化为人的能力,因为没有及时地应用。

而场景的设计,恰恰可以解决及时应用的问题。针对年度人力资源预算评审的场景,我们的产品广告语可以这么设计“成败始于预算——年度预算过关必备攻略”,在这个攻略里设计5-6门课程,比如《老板的视角》《战略如何解读》《如何做数据分析》《PPT呈现技巧》《汇报艺术》等,这些课程来源于传统大课,但最终是针对特定场景的微课。如此设计并在预算编制前推送,效果一定更有用。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场景的解决方案,都是对人综合能力的考验。培训既不能单纯讲能力,也不能单纯解决问题,而是将能力项放在特定的场景下,有针对性地开发微课。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产品就是场景的解决方案。这些场景是什么,如何识别能力项并提供匹配的微课,是培训管理者考虑的第一要务。

问题二:谁来制造产品?

达特茅斯学院的校园里有一片绿地,建造者想在绿地上建几条小路,以便于学生在其间穿梭,但究竟设计怎样的造型大家各执一词。最后有人提议,让学生们自己决定吧。于是在一个下雪的天气里,通过对足迹的观察,最终确定了路径。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最佳的方案,不是由建造者决定的,而是用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直倡导“知者为师”,如果你在这个领域没有实践过或成功过,就没有资格登台。当我们试图用一次培训改变一个人或行为时,我们发现很难。人们更愿意记住和分享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记住和传播他人的故事。不否认外部讲师在理念和方法上有先进之处,但他忽略了我们的场景,试图通过讲述别人的案例然后让学员举一反三,其实就是把学习和实践做了人为的割裂。谁是场景中提供解决方案的人?无疑是场景中的人,而不是旁观者,所以我们倡导教学产品设计要充分调动学员的潜能,以学员为师。

下面我举个案例:

【案例:出彩达人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在工作中都会因为成功地完成某件事而出彩,这些出彩的故事集合起来就是这个业态的最佳实践和成功经验。我们有一档节目叫“出彩达人秀”,是业务培训班的学员在培训期间完成的。这个节目很简单,就是每人讲述一个案例故事,时间为5分钟,描述你曾遇到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出彩点是什么。评委由学员代表和业务领导组成,你认为故事好,有借鉴和推广价值,就表示出彩手势;反之,就出局。因为略带竞赛性质,学员就会很认真地思考和挖掘自己最精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恰恰是这个业务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必然会被大家推广和学习。

在这个案例中,都没有传统讲师的身影,学员是产品内容的主导者。他们的水平也许不是最顶级的,但他们的解决方法一定是最适合的。

培训管理者,无论是基于公司战略提供培训,还是基于员工需求提供培训,都属于工业思维范畴,互联网思维模式是UCG,即用户生成内容。将产品设计和制作好,再提供给用户的时代将逐渐远去,这是用户主导的时代,因为他们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会轻易地否定自己的产品。

问题三:商业模式如何构建?

产品是场景的解决方案,学员是产品制作的主导,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玩?用户为什么会自发投入到学习产品的设计、制作和传播应用中呢?这就是商业模式问题,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是盈利赚钱,而是赚取用户更多的时间投入,最终形成良性的学习生态。

有一个品牌叫“宝宝树”,它是针对一个女人从怀孕前准备到怀胎十月,再到分娩,最后至哺乳育儿整个场景的一款产品。最初它只是给你提供一些科普知识和建议,比如怀孕第几周时胎儿的五官开始成型,并配有形象的图片,然后建议这个时候你应该多吃什么有助于胎儿的成长等等。后来引入了社群,准妈妈们可以及时分享和交流那些不寻常和快乐的第一次,应该听莫扎特还是肖邦啊,应该左侧睡还是右侧睡啊,因为这个时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她们的重心全在宝贝身上,她们关注和愿意分享。怀孕后就要开始例行的体检,准备选择哪家医院也成为这个产品的一部分,于是按城市+医院划分,准妈妈们又聚焦在这家医院哪个大夫比较好,有没有关系可以特殊照顾,月嫂从哪请等等,很多妈妈因此结识,在相互提醒和鼓励着,分享着喜悦,共同完成自己的目标。

这是一款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产品,而且有无限的扩展空间。首先,它精准定位了场景,从备孕-怀孕-分娩-哺育的整个周期;其次,它建立了用户社群,让学习和分享变得快乐;再次,是它的内容建设,从科普知识-婴幼儿商品-医院选择-哺育服务等,涵盖了无尽的话题和想象空间;最后,是它建立的连接,让传播和营销变得简单和快捷。如果概括它的商业模式,可以借用《引爆社群》中唐兴通先生的新4C法则:在恰当的场景(Context)下,针对特定的社群(Comm unity),通过有传播力的内容(Content)或话题,利用社群的网络结构进行人与人的连接(Connec-tion),快速实现信息的扩散与传播,以获得有效的商业价值。

图3 新4C法则

场景,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行为,适合场景的选择,是培训的商业模式能否实现的前提。

社群的构建是商业模式的关键。对于社群,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志趣相投的朋友圈会形成社群,因为工作业务关系相识的同事也会形成社群,同样因某项培训的班级学员也是一个社群,有时我们会在实体培训时建立微信群,将社群延伸到线上。作为培训管理者,我们的重要职责是构建社群。以前,我们是先有一个培训课,然后组织报名寻找目标学员,再将班级学员建立社群。这么做的弊端是,培训期间社群会较活跃,比如发通知、签到和班级活动组织等,但培训后因为交集较少,逐渐就成为死群。我的建议是,基于场景建立社群,这样可分享和讨论的话题就会很丰富。建立社群时有三点需要关注:一是社群是成员自愿参加的,避免行政干预;二是去中心化,群成员之间是平等的,最好是同层级关系;三是群内有几个有影响力的人物,包括群主。按照这个思路和逻辑,我们就可以将企业的员工建立无数的群,一个人可以参加一个群,可以参加多个群,也可以都不参加,有没有兴趣和愿不愿意是自己的事情,只有有意愿的人才是我们的目标群体。

社群建立后,就是让社群活跃起来,成为大家分享和学习的圣地,这就需要内容和话题了。在这个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定期的最佳实践分享、专项问题研讨、读书活动,以及邀请领导和外部专家进行分享,因为有相同的场景,所以就会有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同时为了让群活跃也可以引入激励机制等等。需要说明的是,社群既指线上学习群(如微信群、QQ群等),也包括线下活动和培训。讲到这,我是很兴奋的,因为我一直期待着这样的画面:群主来请求你,能否为他们的线上分享或线下培训提供一个XX方面的老师。这与传统培训的画面正好相反,我们请了老师,却在四处地请学员们参加和规定不准迟到、早退。达到这个境界,企业的学习生态就建立起来了,我们不再是管理者,而真正为员工提供组织的公共服务。

单个社群的学习生态建立后只是影响一小部分人,社群真正的魅力和核心价值在于连接。因为人身份的多样性,每个人都会构建一个自己的社群圈,在任何一个社群里有质量的内容都有可能被转发,而这种转发会怎样呢?正如库兹韦尔所说的“棋盘的下半场”那样,在棋盘的第一个方框里放上1粒米,在接下来的每个方框,放上前面的2倍,到第64个方格时,需要珠穆朗玛峰那么高的一堆米粒。这就是摩尔定律,互联网让很多事物会发生几何级数的增长。如果企业学习社群的内容有含金量,这种学习传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培训就有了不可取代的价值,成为企业永恒发展的动力。

结语

社群学习如何在企业培训中应用?总结起来就是,判别企业中的场景,建立针对性的社群,并通过内容和话题引爆社群,从而实现学习的连接和指数级的传播。未来主导学习的不是培训部门,我们只是平台的搭建者,让企业里的一个个社群组织去自编自导自演那些精彩的大戏吧。

猜你喜欢
社群培训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社群短命七宗罪
品牌社群作用机制研究评述及展望
甩货宝宝 当社群电商进入下半场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