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课题组
关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金融创新思考
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课题组
当前,国际投资与贸易格局重构加快,科技和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正面临新的变局;以“一带一路”为主轴的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开启中国经济金融走向世界的新篇章。作为在全球拥有广泛网络和业务布局的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新特征和新挑战,境内国际业务和境外机构发展将迎来关键的窗口期。笔者从河南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工商银行河南分行支持“一带一路”的金融实践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金融创新的路径特征,期望能够抓住战略机遇,推动国际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稳增长、调结构、促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走向世界、密切合作的关键抓手。河南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古丝绸之路发展繁荣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是联通境内外、辐射全国的交通枢纽。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2015年11月正式对外发布的《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河南省将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交流与合作,坚持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的战略导向。方案明确河南参与“一带一路”的六大重点任务,即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合作。
河南省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将构建三网融合、四港联动、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联系,发挥规模优势,完善口岸体系、加快电商发展,构建陆空通道、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经贸产业合作水平和人文交流合作水平,使河南成为“一带一路”陆空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互动合作平台。
省委省政府关于《2015-2016年河南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了47项重点工作,明细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一带一路”优先推进项目清单,创新了体制机制、强化了金融开放合作,为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合作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更涉及到众多要素的调动,其中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
(一)促进对外开放大发展
我国与沿线国家签订自贸协定,消除贸易壁垒将使得国际贸易更加顺畅,有利于国内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河南省实施方案对促进对外开放推出了一揽子的配套方案,比如陆海空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设施建设、口岸开放平台搭建,深化能源金融开放合作提升经贸合作水平等,可以预见,河南开放格局将呈“跨越式”发展。通过推动在农业资源丰富的沿线国家进行仓储物流、深加工、期货/期权交易;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建设生产线、物流仓库和综合服务中心;在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郑欧班列沿线城市布局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开展跨境E电子商务业务,自贸区申建等,将快速提升河南对外开放的程度。
(二)加快国际资本流通
“一带一路”愿景指出,要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范围和规模,推动债券市场开放发展。2015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外债备案等级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取消了企业发行外债的额度审批,实行备案登记制管理,降低了境内企业直接到境外发债的主体门槛,有助于推动企业境外债券融资市场化。另外,央行已批准中银香港、花期香港等近20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打通了人民币回流渠道,境内“走出去”企业境外发债和境外“引进来”机构或企业在境内发行“熊猫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为国际资本跨境流通搭建了平台。
(三)助推银行业务转型
“一带一路”主要是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测算,2020年以前仅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就高达7300亿美元,预计整个基建投资将超过8万亿美元。河南省通过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陆路通道,建设米字形快速铁路网;拓展航空网络,串联亚洲航线、加密欧美航线、拓展非洲航线、开通悉尼航线等,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客观上需要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而这些领域大多属于资本密集型领域,银行可以利用融资、发债、信托、理财等融资途径,银行角色也从融资转变为融智,有助于银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四)激发金融创新活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推进,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增长潜力巨大,相关贸易规模和对外投资进一步提高,将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水平,助推跨境贸易和对外投资,催生国际贸易融资需求,丰富国际贸易融资形式,为银行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由于沿线国家合作方式、交易币种和国别风险的变化,促使银行业对传统业务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加快资产证券化、资产托管以及银行与证券保险和期货的合作,提升服务品质,更好地适应服务需求。
(五)助力人民币地位提升
自2009年初推出跨境人民币业务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正从跨境贸易向跨境投融资、从结算支付货币向融资储备货币的加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能源产品等投资上争取更多使用中国标准,在贸易项目上争取更多使用人民币,将催生大量的人民币投资、融资、资金交易和风险管理需求,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也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总行层面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工商银行发挥自身国际化银行优势,通过机构建设、人员配置、服务保障等多方面支持“一带一路”发展。
1.已形成全球化经营网络。经过20多年的国际化经营实践,工商银行已基本形成全球化的网络布局,国际化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工商银行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339家境外机构,通过参股标准银行间接延伸至非洲国家。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拥有120家分支机构,还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736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凭借广阔的服务网络和丰富的境内外资源优势,工行有能力发挥“信息中介”和“金融中介”两大功能优势,为“走出去”中资企业保驾护航。
2.已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工行组建了专门机构和团队服务支持“一带一路”业务。自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推出出口信贷产品以来,围绕“走出去”贷款业务,工行不仅已建立起涵盖电力、电信、交通、建筑、油气、煤炭、金属矿产、新能源、制造业等数十个“走出去”主要行业的专门业务团队,而且为满足“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融资需求,工商银行专门设立了专项融资部,作为工行专门为“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部门,全力支持“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企业金融业务。
3.已实现跨境人民币服务保障。近年来,工行新加坡分行、卢森堡分行、多哈分行、工银加拿大和工银泰国相继担任所在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成为首家拥有横跨亚、欧、美三大时区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的金融机构,人民币清算行全球网络格局基本形成。工行还推出了涵盖贸易类、资本类、借款类、担保类、汇兑类的工银跨境通产品体系。因此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工行可以利用自身人民币负债业务体量大、人民币清算便利等天然优势,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跨境通金融产品,从而提高金融服务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分行层面
近年来,河南工行明确战略定位、拓宽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服务、储备专业人才、加强外部合作,强力助推企业“走出去”。
1.明确战略定位。2015年7月制定《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规划及工作要点》,明确了全行的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与省商务厅签署“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未来5年将向“走出去”企业提供100亿美元的融资支持。
2.拓宽服务平台。近年来,河南分行针对重点客户举办了豫东、豫南、豫西、豫北、郑州等多场分区域产品说明会;针对专项服务举办了“走入香港”、“走进非洲”和“人民币汇率走势及避险产品论坛”等金融服务产品专场说明会。通过邀请不同层面,如政府职能部门、中信保、境外分行、总分行国际业务专家,向省内150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推介,形成银企共鸣,深得社会好评。
3.提供专业服务。河南分行紧跟企业走出去步伐,把引领服务、创新服务,超前服务转化为产品优势,有效契合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通过与世行M IGA的首次合作,帮助许继集团成功获得南标标准银行出口买方信贷9878万美元;通过创新设计“投注差”(外债)+内保外贷+境外银行跨境人民币直接融资”方案,为大唐发电等企业开立融资性保函;通过出口买方信贷支持河南国际合作集团承建赞比亚1.7亿美元供水项目等,有效提升了银行形象。
4.储备专业人才。随着我行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着力推进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人才培养愈发迫切,我行通过推荐人员参加总行国际业务专家团队,组建全省国际业务专家团队,大项目分包营销,重点企业服务直通车等,储备了近60人的专业队伍,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奠定了基础。
5.强化外部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和产品服务,而且需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风险担保支持。河南分行与中信保河南公司签署了《信用保险与融资业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建立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并定期交换企业“走出去”项目信息,参与双方项目推介和产品说明会,为项目企业搭建银企与信保合作的平台。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带来机遇,而且充满挑战,虽然河南分行不断创新产品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但面对企业提出的多元化、复杂化、综合化服务需求,金融服务仍面临诸多挑战。
1.对国别风险认知不足。“一带一路”规划涉及64个国家、辐射范围广,地域差异大,政治、文化、法律、监管、宗教等各具特色,特别是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政府更迭往往带来对外政策的调整,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2.国际业务品牌有待提高。一方面出于历史原因,当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金融服务需求时,往往首先想到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另一方面由于我行近年来才逐渐强化拓展企业“走出去”领域,业务开展时间短、客户资源缺、对接产品少、资金价格高、准入门槛高的问题突出,因此品牌效应尚需逐步建立并被认知和认同,市场尚需逐步建立和巩固。为提升我行国际业务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我行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国际业务重点客户产品说明会、金融服务产品专场说明会等,密切了银企合作,提升了服务形象,但离客户首选银行还有一定差距。
3.高素质业务人才偏少。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企业金融需求,需要各种类型的技术、项目、金融等综合型人才,目前金融机构选聘人员多以外语人才为主,这只是满足了海外机构发展的最低要求,而既懂语言又精通专业的高级人才不多,懂经营会管理且具有国际背景和金融专业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更是稀缺。
4.综合服务能力亟需提升。“一带一路”沿线相关企业除了过去单纯的融资、账户管理、结算支付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外,逐渐增强了对银团贷款、出口信贷、项目融资、供应链融资、外汇理财等较为复杂金融产品的需求,特别是对各种产品组合搭配的服务方案需求更为迫切,希望银行能提供一揽子的资金支持方案,这对我行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行在产品设计、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些相对复杂的服务和结构化产品运用能力方面还不够强。
5.境外贷款贷后管理仍显薄弱。境外贷款在宏观环境、所涉当事人、法律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具有不同于境内人民币贷款的特性,相应在贷后管理上也应有不同于境内贷款的相关准则。虽然我行在信贷业务的管理制度中有贷后管理方面的规定,但针对性和完备性较境内人民币贷款相差甚远。务实中内外联动方式项下境外贷款的贷后管理需要境外机构协助跟踪,但由于缺乏贷后管理的责任分担、利润分享等规定,导致贷后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内保外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基本流于形式。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表明中国开放型经济已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这样的重要关口,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新常态,及时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从“八个新”着手,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1.拓宽新思维。在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姜建清董事长阐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在2015年国际化工作会议和“走出去”工作座谈会上,姜建清董事长再次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支持企业“走出去”。我行要抓住“走出去”战略带来的机遇,契合我行国际化发展战略实践,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品质,搭建金融和贸易合作平台;关注“走出去”企业合作伙伴,做好贸易合作和资本流通的结算、融资、担保、衍生交易等服务;规范代理行的建立和管理,创新支付工具和合作模式,加强在结算、融资、咨询等方面的合作,促进服务升级。
2.研究新政策。为支持“一带一路”金融需求,总行制定了《支持“一带一路”区域信贷指导意见》、《国别区域信贷政策》,并在行业信贷限额管理方案中规定对“一带一路”两头在外的项目可不纳入限额管理等政策。但务实中政策的原则性较强,灵活性和针对性不够。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整合规范规章制度,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要加大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提高分行对“一带一路”融资审批转授权,降低“走出去”企业服务门槛,规范金融市场对利率汇率的应对机制。
3.熟悉新环境。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战略,对于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有效转移国内富余产能,开展先进技术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加强对相关沿线国家政治格局、法律法规的学习,建立知识库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培训,让国际业务专业性人才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海外法律、税务、监管以及文化风俗。
4.树立新形象。近年来,河南分行积极实施“打造国际业务第一银行”战略,但由于中国银行是传统的外汇银行,因此工商银行的品牌认知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要创新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工商银行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宣传力度。通过打造工商银行的独有产品品牌,提升工行国际业务的影响力,通过加强与商务、外汇、工商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信息,推介我行产品人员优势,提升政府部门引导客户在工行办理业务的号召力;通过与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工行在国外的网点布局优势,提升客户在工行办理业务的吸引力。
5.搭建新平台。在为企业搭建银企与信保合作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与国家开发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合作。针对其在国外无经营机构、贷后管理无法落实和代理行少等问题,利用我行境内外机构的优势,把金融产品与其他金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业务代理、政策分析、产品设计、风险分担、贷款管理等多方面推进实质性合作,形成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强大合力。
6.培养新人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要贯彻执行高端人才引领战略,加强金融“软实力”的培养和输出,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使用储备一批具有全球金融机构工作经验和国际视角的国际金融人才梯队。同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人才的交流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强化人才的流动,积极宣传中国金融义利观,减少沿线东道国的金融战略“掣肘”,增加金融战略号召力。
7.明确新方向。我行应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规划与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协调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统筹工银集团“ONE ICBC”整体资源和服务能力,为“一带一路”走出去企业提供一揽子全面金融服务,重点提供七大板块金融服务。
一是出口信贷融资服务。针对“一带一路”企业特点及金融服务需求,为国际工程承包类,设备、服务出口类项目,提供出口买方信贷和出口卖方信贷产品。重点支持河南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承包项目,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公路、铁路、港口等重点项目,以及配套的基础建设、产业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建设等项目。
二是跨境投资与并购融资服务。通过提供跨境并购贷款、投资银行服务,积极支持优质企业通过跨境并购、投资开发等方式实现“走出去”目标,重点支持能源资源开发项目、大型优势企业的跨境并购业务,以及具有优势互补或协同效应的跨境收并购交易。
三是优势和富余产能输出金融服务。积极推动优势和富余产能输出项目,大力支持具备技术和产品比较优势、生产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在境外整合收购、投资设厂,扩大境内产业链条,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实现优势产能输出和富余产能转移。
四是境外园区开发金融服务。积极支持“走出去”企业投资开发各类境外园区项目,大力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充分利用园区内优惠政策,探索集群式金融服务,为园区开发企业和园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推动集群式产能输出。
五是境外国别风险管理服务。利用我行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及服务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从国别风险管理及金融服务的角度,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国别风险管理规划、市场信息、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六是全球客户网络服务。将“一带一路”企业作为重点客户,充分利用全球现金管理等系统服务,协调全球客户资源,为企业提供切实可靠的境外合作伙伴和项目资源,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七是跨境人民币和双向资金池服务。发挥全球网络和科技平台优势,积极响应客户多元化需求,服务企业“走出去”。
8.运用新产品。要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和企业加快“走出去”的现实需要,既要服务企业“走出去”,更要引领企业“走出去”,通过金融创新和一揽子服务措施,引导国内优势和富余产能跨出国门。一是拓展RQFII与资产管理、私人银行、资产托管等产品线,增强结算、清算、投资、理财、资金交易等全流程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推动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境人民币借款、跨境并购业务。二是推动国际化金融服务从传统的存贷款、结算等基础服务,加速向涵盖贸易金融、个人金融、资产管理、投资银行、托管服务、交易业务等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三是加大账户贵金属、账户原油、账户外汇等优势交易业务的拓展,提升我行在全球交易产品线中商品、利率、汇率和信用交易业务。四是围绕跨境大型客户和境外重点客户,挖掘高附加值投行业务,支持企业境内外投资和兼并重组,提供高水平的承销和顾问咨询服务。五是根据客户群体在跨时区、跨地域、跨币种等维度上的结算、融资、担保、交易、咨询等服务需求,围绕企业境外销售、境外采购、境外投资设厂等不同情况,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境内外联动,通过出口信贷、内保外贷、全球供应链金融服务、贷款换资源、工程+金融、跨境人民币代付融资等,支持企业向国际市场疏导和转移产能,支持企业到境外并购重组战略性资源。
课题组组长:任建平
课题组成员:马春敏郭中华白亚伟张哲魏晖
栏目主持:邵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