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2016-11-30 02:19:36宋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普通班实验班大学

宋婷

(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证研究

宋婷

(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应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转型时期以知识输入为促成、以任务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执行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表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在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翻译以及学习的自主性方面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性,实验班学生获得了更多应用语言的机会,增强了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丰富的语言信息输入、有兴趣的任务输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优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2014年3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举办了以“形势、目标、能力、策略”为主题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知名外语教育家文秋芳在会上作了精彩报告,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主要针对中高级英语学习者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该理论认为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和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1]。这里的输入是指学生为成功完成教师布置的产出任务,认真学习为产出任务提供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知识的过程;输出是指学生以任务为载体,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语言实践中,为自己的学业和就业服务。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总课时、总学分减少,而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地位日益提高的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成为当今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部分学者倡导学习西方的“翻转课堂”和“慕课”教学模式。诚然,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翻转课堂”和“慕课”被认为是变革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但在传统课堂向翻转课堂变革的中间地带,受地方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的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呢?笔者认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填补了这一空白,是连接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纽带,并贯穿其中。为了从实践出发检验该理论,作者以经贸系13级酒店管理、13级旅游管理两个班为改革试点,研究“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课文为中心,通过反复的练习,掌握书本中的词、句、语法,学生缺乏运用语言的实践环境。与传统“课文中心”、“课文至上”的教学理念不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强调的不是教课文,而是教学生用英语做事。衡量教学成效的标志是学生能否用所学课文完成产出任务[1]。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最大限度地营造语言交际环境,学生课堂输入的知识是为了满足交际时输出的需要。其目标是以输出为驱动,输入促进输出,输入和输出完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求以主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输入材料的能力,完成语言输出的实际任务,为学生的学业深造和职业发展服务。图1为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操作程序模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围绕主题,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任务并促进任务的开展,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地位。(2)学生围绕教师的任务设计和教学目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技能训练,将输入的语言知识外化为具体的任务输出。(3)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的任务做出必要的调整,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4)教师、个人和评价小组对上述学习的成果、完成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师生共同完善教学方法,为新一轮的教学任务做准备。

图1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是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特点,以“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为指导,通过大学英语教学给学生输入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促成语言的输出,培养具有较强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

(1)口语表达能力。输入基本的会话策略、基本的国际礼仪和文化,使学生在日常英语会话的各种场景中,能够输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人进行初步的交流会话。

(2)书面表达能力。输入经典范文、写作技巧、格式规范,使学生能根据特定的情景,撰写计划、分析、总结等材料,书写规范,语言流畅,逻辑思维缜密。

(3)翻译能力。输入翻译技巧、优秀中英翻译资料,使学生能够借助词典从事经济、文化、日常事务等相关文章的英汉互译,译文基本准确,符合语言表达习惯。

(4)自主学习能力。以输入为基础,以输出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和创造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国际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教学手段和方法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黑板、教室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迫切希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且目前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是一套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立体化教材,由教材、光盘、网络等多种载体构成,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作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语音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电子教案,指导学生课内外实践,布置技能训练任务并检验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以及体验学习教学法进行教学。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是大学英语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而体验学习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更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是“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体验学习”是指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或虚拟地经历某个事件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4]。也就是说,学生是在亲自选择、阅读、思考以及想象中掌握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个人的见解。

3.教学内容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求设计的信息接受和产出渠道多样化,输入促进输出,产出符合现实生活的任务情景,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五单元为例。作者围绕课文题目“Choosetobealone on purpose”,选择“solitude”作为整个单元的主题,并设计相关任务。

任务一(单词速记):选择梭罗的文章On Solitude、Tribeca的歌词solitude以及OneHundredYears of Solitude的前言部分,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找出与课文109页和110页单词表中一致的单词及原文出现该单词的例句,并进行翻译,同时任选一篇撰写读后感,交予教师审阅。

任务二(课外知识):选取梭罗的文章On Solitude作为学生的听力材料,在空白处填写所缺的单词和句子,复述段落大意。教师课堂简要介绍梭罗、艾默生以及美国的超验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同时要求学生进一步收集梭罗的资料,就梭罗为什么选择在瓦尔登湖畔独处发表个人见解。

任务三(课文学习):首先,教师分析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结构,要求学生归纳每段的段落大意。其次,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句型,要求学生翻译。最后,让学生模拟表演课文中发生在 Dorothy Wordsworth、Milton、Thoreau三个伟人身上的故事,学生可以适当发挥。

任务四(能力拓展):教师给学生讲解“比较法”习作模式,要求学生以“People living alone on purpose and people who have to live alone”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作文。

任务五(七嘴八舌):教师分析经典歌曲TheSoundofSilence的创作背景、歌词含义以及主题思想。歌曲折射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痛诉了那个时代人际关系的疏离。欣赏歌曲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展开讨论。

经过五个任务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常见生词、重点句型和写作模式。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每一个产出的任务都竭尽所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得到强化,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4.“1+1+1”课堂教学评价

建立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输入知识和产出任务成绩,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所占比例分别为60%、20%、20%。对于教师课堂输入以及任务产出可行性的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评价所占比例分别为40%、30%、30%。教师、小组以及学生个人的评价要真实、客观,并且评价结果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或教师本人。教师和学生要根据评价意见,及时修改、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保证每次产出的任务都有心得和收获。

二、实验研究

为了在实践中检验“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2014年9月,作者在13级酒店管理、13级旅游管理两个班开展了教学改革试点,共16周。针对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作者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1)学生说、写、译技能提高情况;(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情况。

1.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池州学院旅游系13级的102名学生,两个班英语成绩基本相当,每周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也基本相同,使用相同的教材,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四册)。

2.实验方案

(1)选取13级酒店管理为实验班,13级旅游管理为普通班,首先对他们的英语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

(2)对实验班学生采用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普通班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3)16周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通过能力测试,比较实验班和普通班在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上的差异。

(4)实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并进行对比。

(5)查阅学生学习档案,考察学生对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3.实验方法

(1)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进行口语测试、写作测试和翻译测试,以此作为衡量学生口语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翻译能力是否提高的量性指标。(2)制作调查问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课外预习时间和课外复习时间,用来判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学生学习档案的内容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进程、学习内容、实践技能获得情况、任务完成方式以及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等。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档案是质性研究的依据。

4.实验结果与分析

(1)口语表达能力测试结果

作者对实验前后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口语表达能力测试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口语表达能力测试两人一组,教师选取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景,给两位同学3分钟准备时间,教师根据个人表现评分,其结果见表1、表2。

表1 实验前实验班和普通班口语表达能力测试成绩统计

表2 实验后实验班和普通班口语表达能力测试成绩统计

如表1、2所示,实验前,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口语成绩相差不大,普通班的平均分高于实验班。实验后,实验班优秀和良好的人数增加,平均分上升了1.03分,普通班良好人数略微下降,平均分下降了0.03分。

(2)书面表达能力测试结果

书面表达能力测试要求学生撰写120字左右的作文。教师统计学生在词汇、语法、句型、连贯四个方面出现错误的频次,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量性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书面表达能力错误频次统计表

如表3所示,实验班和普通班在学期初写作水平相近。实验班的累计错误频次是226,普通班的累计错误频次是221。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实验班的累计错误频次下降至107,普通班的累计错误频次虽然也有所下降,但是没有实验班显著。

(3)翻译能力测试结果

作者从英译汉和汉译英两方面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从翻译总成绩、汉译英成绩、英译汉成绩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图2~4。

图2 翻译总成绩对比

图3 汉译英成绩对比

图4 英译汉成绩对比

如图2~4所示,普通班的总成绩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班的总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班的汉译英成绩不升反降,实验班的成绩却有大幅度提高,这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实验班的翻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4)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

作者从课外预习时间、课外复习时间两个方面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图5、图6。

图5 课外预习时间对比

图6 课外复习时间对比

如图5所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班学生课外预习时间增幅明显,从26分钟上升到39分钟。普通班学生课外预习时间也略有上升,但是增幅不明显,从29分钟上升到34分钟。实验班的课外复习时间也有明显上升,从41分钟上升到55分钟。这表明,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学习档案分析

为了进一步增加实验的可信度,笔者翻阅了部分同学的学习档案。档案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认可的。

学生1:这个学期的英语课十分有趣,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收获很多。

学生2:这次当上了小组长,发现自己很有组织才能,大家都很开心,合作得很好。

学生3:现在终于有胆量开口说英语了,原来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后也要加油哦!

学生4:这次的电影模仿秀,虽然有点难,但是大家事先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做了充分的准备,很有成就感!

学生5:不知不觉,为了明天的课堂演讲,已经准备了3个小时了,相信明天会有很好的表现。

学生6:这次的材料搜集工作很繁琐,但是从中学到了很多,很有意义。

由此可见,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三、启示与反思

实验表明,为保证“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丰富的语言信息输入、有兴趣的任务输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优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服务于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1.丰富的语言信息输入

大量的、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是学习的根本条件[5]。与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学生围绕“任务”,接触、阅读、搜集到大量的学习资料,而且都是自己喜欢的素材。资源的多样性使学生能接触到更为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意识都得到提高,对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翻译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2.激发学生“任务输出”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构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为了激发学生“任务输出”的兴趣,首先,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和心理认知的“任务”,保证学生有积极的情感投入;其次,教师在“任务”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在产出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积极情感;最后,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对每个“产出任务”都有浓厚的兴趣,达到愿学、好学、乐学的境界[6]。

3.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实验班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每个单元以一个主题为核心,以输入为源,以输出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首先,在制定“产出任务”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行摸底,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设计适当的课堂任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次,教师要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专业特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愿做、能做、乐做,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语言知识;最后,教师要实时做好学生的任务检查、监控工作,促使学生重视“任务产出”过程,养成有计划、有规律的学习习惯。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相结合的“1+1+1”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施以来,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学习,不同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任务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圆满完成。“1+1+1”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剂。

四、结语

16周的教学实验表明,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任务中盘活了已有的知识,学到了新的技能,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强的适用性。但是本实验时间较短,在实验过程中也不乏受到一些变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说服力。作者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1]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

[2]Salman Khan.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隋晓荻.人文素质教育视阙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4]许亚锋,张际平.面向体验学习的未来课堂设计——基于改进的PST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13-19.

[5]罗立胜,杨叶丹.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语言输入及语言理解研究[J].外语教学,2008,(1):40-43.

[6]张善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江西财大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责任编辑:朱彬)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Output-driven and Input-enabled Hypothesis

SONG Ting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247000,China)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contents,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that is based on output-driven and input-enabled hypothesis.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tudents from experimental class have a big advantage over students from other classes in oral expression,writing,translation and learner’s autonomy becaus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class have got more chances to use language,and their language practice ability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s improved.In order to ensu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output-driven and input-enabled hypothesis,abundant language information input,interesting task output,teachers’leading role and optimize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re indispensable.

Output-driven and input-enabled hypothesis;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empirical research

H319

A

1009-3583(2016)-0116-06

2016-05-16

2015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5jyxm393);2015年池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5jyxm03);2014年池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2014jyxm32)

宋婷,女,安徽青阳县人,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和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班实验班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行知实验班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破境”而出,向上生长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若想成功,就别把路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