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毛概课教学注入了新的元素,同时也给毛概课教师教学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冲击。为应对挑战,本文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毛概课教师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紧抓移动互联网时代毛概课教学的主要矛盾不放松,立足高职学生对毛概课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高职毛概课 教师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15-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下文简称毛概课)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旨在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1]其中,从手机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来看,手机上网的主流群体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高职学生成为了新时代的数字网民,学习需求和动力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给高职毛概课教学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冲击。
一、 移动互联网对高职毛概课教学的双重冲击
1.高职毛概课教学面临的理论困境
(1)网络时代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学生对毛概课理论科学性产生质疑
高职毛概课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其理论性强,但对学生而言却枯燥空泛缺乏说服力。同时,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尤其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民主”,加剧了学生心中理论与现实的落差,使学生对理论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甚至否定了毛概课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作用,高职毛概课逐渐演变为学生的“点名课”、“手机课”。
(2)意识形态传播的非科学性导致学生出现意识形态信任危机
移动互联网为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传播媒介,依托传播媒介,以榜样人物、党的优秀理论成果和相关方针政策等为内容向人民大众传导意识形态。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日益显示其优越性的背后,仍存在着意识形态宣传内容的虚假性、宣传方式的隐蔽性和理念的滞后性等非科学性传播,直接影响了高职师生对毛概课意识形态建设的信任度,导致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毛概课不屑一顾。[2]
(3)网络时代话语表达方式的洪流消解了毛概课核心话语的作用
移动互联网时代,话语语境发生变化,话语的方式、类型也应与时俱进。移动互联网衍生了许多生动而潮流的词汇和带有温度的语言,这些带有网络时代特征的话语被高职学生普遍接受,并广泛运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相形之下,毛概课教师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本话语不动摇,教条的、僵硬的进行课堂话语表达,导致马克思主义核心话语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毛概课核心话语作用逐渐消解,毛概课的话语吸引力逐步丧失,高职毛概课课堂成为教师自白的场所。
2.移动互联网对高职毛概课教学的实践影响
(1)移动互联网载体阻隔了师生间的话语交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信息载体——智能手机。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传统的面对面话语交流向老师—电子载体—学生转变。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到电子载体的知识信息输入这一环节显然是不成熟的,同时在第二环节中电子载体对学生的信息输入又表现为不可控性,最终导致移动互联网载体成为了师生间话语交流的屏障,师生间交流显得困难重重。
(2)移动互联网内容淹没了教师政治立场
为提高毛概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毛概课教师往往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海量信息来武装课堂教学。但由于对网络信息的把握不准确,容易出现淹没教师政治立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其一,教师对课堂信息的容量把握不准确,容易导致整个课堂为网络信息所充斥,失去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阵地;其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难辨别真假,教师容易被“假”信息所牵引,最终迷失了科学的政治立场。对于毛概课教师而言,这是极其危险的。
(3)移动互联网技术动摇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对象,是学生眼中的知识权威。当移动互联网技术向教育领域席卷而来时,很多毛概课教师的反应是迟钝的,甚至有些教师以只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就能搞好教学为由抵触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殊不知,大学生是接触互联网最频繁的群体,也是互联网受益较大的群体,更是学习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群体。相较之下,学生成为了技术知识的先有者,教师就难以为“师”。
二、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职毛概课教师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1.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毛概课教学的主要矛盾不放松
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现有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高职毛概课教学矛盾凸显。因此,高职教师应立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拨开迷雾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即教学对象日益增长的价值需求与教师滞后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之间的矛盾,着眼于研究学生的个体性需求,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缩小师生间的期望与实际差距,从而达到高职毛概课教师与教学对象间的高度契合,实现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2.立足高职学生对毛概课日益增长的需求
学生的需求包括科学文化素养需求和思想道德素养需求两方面。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碎片式知识信息向学生扑面而来,润物细无声般的把学生“知识化”了,高职学生表面上对网络知识无所不知,实际上却所知甚少。 同时,在网络人际关系中,信任越来越缺乏,道德滑坡严重,高职学生深感苦恼。在现实面前,高职学生越来越需要毛概课教师摒弃单调的知识灌输和无效的感情说教,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对思想道德洗礼的迫切渴望,只有这样,毛概课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3.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能力
毛概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要从内部出发,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理论实践能力,把握话语的能力、 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能力等。
(1)教师增强理论自觉、树立理论自信,提升毛概课的理论吸引力
提升毛概课的理论吸引力,有利于改变学生对毛概课的排斥态度,逐步凸显毛概课体现出来的理论魅力和时代光辉。增强理论自信、树立理论自觉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条件下,高职毛概课教师提升理论吸引力的必由之路。倘若教师本身缺乏理论自觉,不能自觉的学习理论、宣传理论、贯彻落实理论进而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说明教师自身认为理论不符合实际,不可信,不可教。如此,理论尚不能吸引教师,又何谈对学生的吸引力?
(2)实现教师话语的微转向,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感染力
语言是一种交往手段,是一个人能够用来与他人分享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如果只是把语言当做获得信息的手段,或当做表达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工具,那么,它就会失去它的社会的动机和目的。[3]高职毛概课教师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者和传播者,对话语的理解和应用都不应局限于手段、工具,应该有意识的营造融洽的话语环境、优化话语渠道,制定适宜的话语规则,实现师生多渠道、自由和谐沟通交流的状态,克服课堂独白现象的发生。同时,毛概课教师还应实现 “集体话语”与“个别话语”相互衔接,“经典话语”与“朴实话语”的相互映衬,通过话语实现师生间的和谐共生。[4]
(3)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避免成为新时代的“数字难民”,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熟悉并掌握各种网络工具,建立微信、微博、QQ等公共交流平台,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在毛概课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网络辅助教学+1/2课堂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移动课堂”课外教学模式和2+X的实践教学模式等。[5]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6.
[2]曾琰.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信任困惑及其破解[J].社会主义研究,2014.2
[3](美)约翰·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庄文城.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的四个要点[J].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16.3.
[5]肖红.理论对接实践:移动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教育探索,2014.11.
作者简介:陈兰兰(1985-),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