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瑜 吕少波 牛怡婷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336)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
——以宁波五所高校创业教育为例
章 瑜 吕少波 牛怡婷
(宁波大红鹰学院,浙江 宁波 315336)
应用型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平台,但在院校层面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做法。从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着手,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及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宁波市五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考察其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实践运作概况,从中归纳、汲取有关五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实践带来的有益经验和启示。
应用型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平台;构建
如今,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高等教育推进改革的重要动力。各大高校全面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培养目标与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各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要想立足,就必须凭借学科专业基础和校本实践经验,创新孵化平台,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和有效的载体实施双创教育活动,做到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
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地与试验场。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相比反差较大,这种现象说明了我国高校在构建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创业教育系作为新兴的教学科目,教学体系及其配套设施尚不完善。虽然有一些院校自行创制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料,但是其缺少对创业教育课程的深层次研究,其体系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不足,缺乏体系的创业实践经验与创业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合,导致内容显得贫乏零散,这种内容完全不能满足大学生多种多样的需求,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平台中各种体系、模式的深入发展[1]。
其次,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教育作用存在局限性。参加大赛的学生只占在校学生很小比例,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到创新创业大赛中。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参赛者来说,这些创业计划大赛本身存在着“重评比,轻转化”“重技术,轻商业”等缺陷。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节、课程设置不灵活、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尤其是目前使用的创新创业教材都是借鉴国外的教育体系,其中针对我国文学特点进行系统研究与修订不到位,出现了比较突出的“水土不服”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新建了大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储备了此类高校的各种创业教学资源。虽然此类高校创造了日新月异式的大进展,但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依旧还是建立在对创新教育的分类拓展和科学定位上,而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部进展是不能被那种全部由外部原因牵动式的进展所替代的。为了使大学生适应我国高校多种多样的发展走向,必须让不同院校的创业教育做出不同的教学特色,对教学评估和各项教学体系做出详细指导[2]。
2.1 宁波工程学院的“知行合一,双核协同”模式
“知行合一”是宁波工程学院的校训,用在教育教学上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学科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综合性学科优势,通过全面结合本校在建设工程、化学工业、机械设计等理工科专业特长,辅之以外语、人文、经济管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全面布局,着力于培养多方向、宽口径的实践创新型专业人才。教育实践基地是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基础平台,学校通过开展专业实习见习、教育类实践、服务奉献、创业创新、社区服务和学科竞赛等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
宁波工程学院着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等技术人才,学校重视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应用,所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的各类课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实践环节,正确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突出了实用性课程的建设[3]。课程体系以实践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更好地推行学校“知行合一”的培养特色,此做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P3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基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规格和专业技能规范要求,形成了P3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元素为基础,以课程实践项目、专业实践项目和产业实践项目为构架的递进式结构体系。专业实践项目的整合还停留在专业内部,并把专业内关联的课程项目进行整合,而产业实践项目则是把相关专业实践项目进行梳理整合,具有跨专业的特点。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主要着力于培养在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教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和学习,通过进行学校社会实践、参加挑战杯等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还设有公益性创业论坛、创意产业平台与知识产权平台,同时还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学校不断改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2.3 浙江万里学院“双螺旋”模型
浙江万里学院创业型大学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改变原有教育体系封闭性特征的育人模式,从而形成以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开放性的创业教育为目标的“双螺旋”模型,使得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符合创业型大学特质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双螺旋的形式有机结合。
学校以培养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广阔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符合社会创业需求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浙江万里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以开放性创业教育模式为依托,探索出学校引导、多元发展、市场运作、双向联动和教孵一体的运行模式,对地方性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示范作用[4]。
2.4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多维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创立了“多维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质量上的大幅度提高和教学方式上创新创业的改革,而且还整体提升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以科研活动与科技竞赛为载体,推进创新教育;以论坛讲座为桥梁,增强学生自我规划意识;以科技文化品牌活动为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还从自身特色和高质量教学出发,根据办学母体之间错位发展的建设思路,踊跃探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通过几年的实践与指导,创造差异,展现特色,成就品牌的办学理念,并创建了以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明确目标的多维课堂联动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外更加融会贯通。
2.5 宁波大红鹰学院“多维复合型”教育体系
宁波大红鹰学院着重构建“多维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将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就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贯穿至教育的各个阶段,创建了创业核心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训,注重实践。通过搭建人才培养输出、校企对接、创业支持平台和对社会各方各界资源整合,真正实现校政企的有机联动与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努力达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宁波大红鹰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坚持开放化、市场化的办学教学模式。学校还将校门主动打开,与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国泰安创业学院。学校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校企双方以资金和产权为纽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构建由市场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实现利益共享、资源互用、实行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学校还通过开放办学、更新理念和全面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校企合作,集聚了来自各方的资源,汇集了各方力量,与政企共同推进这一新兴事业的发展。
3.1 培育科研创新,激发创新思维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提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高等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潜力,不但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展示舞台和服务支持,还要进一步健全创新教育“有启有发”的体制机制,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大学生将活力和创造力投入到科研创新中。
3.2 扩大创业创新平台的受益面
创业创新平台受益面的扩容在于要把更多的学生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中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实践,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可以编写创业类教材,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上给予指导;对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以学分形式认可;通过“给教材,给学分,给资源,给平台,给网站”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保障政策,有效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积极争取企业及校友资源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经费和场地支持;建立创业园区,从资金、场地、政策等方面扶持创业团队落地发展[5]。
3.3 提升潜能优势转化为创业创新的能力
随着创新型创业人才的成长发展,他们巨大的潜能有待被转化。各高校要积极地从正面引导,将院校及学生的潜能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创新创业活动中去。通过统筹多方资源,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来满足创新创业意愿,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各高校要加强培育自主自强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创业意识,形成良好的氛围,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使学生的潜在能量能够持续发酵,为潜能优势向实际应用能力的转化提供智力支持。
3.4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形成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合力,学校要加强领导,使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尤其是专业教育体系中。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运行能力方面,建立起优秀的师资队伍,聘请知名企业管理者、创业成功者、创业教育家为高校的兼职导师,补充校内创业讲师经验的不足;充分发挥实践、实训导师在创业指导中的作用;合理构建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创建好学校与学院、学院与班级、学校与班级之间的创业教育体系,保证创业教育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
[1]许为名,胡赤弟.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9-104.
[2]杨贤金.高校实践育人的探索与创新[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118-121.
[3]易后余.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26):93.
[4]黄文光.谈地方高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2):156-158.
[5]胡巍威.浅析高校大学生创业平台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03-104.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latform in Applied Universities——Tak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Ningbo as an Example Example
Zhang Yu Lv Shaobo Niu Yiting
(Ningbo Dahongying University,Ningbo Zhejiang 315336)
Applied universitie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The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at present,it has not yet formed a mature platform,but has formed a series of practices of innovative significance on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evel.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arious universities,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latform of universities and its operation were analyzed.Combining with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s in five universities in Ningbo,the practice operation of i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lat⁃form was examined.Beneficial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will be brought by generalizing and drawing from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latform practice of the five universities.
applied universit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 platform;construction
G647.38
A
:1671-0037(2016)11-53-3
2016-10-15
章瑜(1998-),女,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创业管理;吕少波(1987-),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牛怡婷(1998-),女,本科,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