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英
摘 要: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是区县公共图书馆管理建设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目前而言,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相应的建设工作需要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策略,从而找到有效的发展途径。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和社会文化管理系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主义下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从而明确图书馆大众文化发展的主要依据,再结合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融合现阶段区县发展公共图书服务工作的模式,为其相应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区县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思考
一、引言
农家书屋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公共文化基础,到2020年,全国建设农家书屋的数量将会达到一百万左右。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目前已经落实到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建设有效益的农家书屋,可以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更是区县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的基础和当前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模式很多,相应的基础很单薄,工作内容复杂,以此成为区县公共图书馆建设工作中较大的难点。同时,虽然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简单,技术含量不高,但要想不断地完善管理工作方式,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需要做好大量的工作。区县公共图书馆要想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还需要得到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以此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这也是现阶段发展相应建设工作的主要问题。
二、区县公共图书馆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概述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国家各个组织联合发布和实施的一项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看书难、买书难问题的政府工程,是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县公共图书馆实施农家书屋建设,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区县农家书屋建设区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第二,购书经费保障不完善。农家书屋的购书经费始终没有被各村列入年度预算,很多农家书屋的书籍甚至是从村民处征集而来,这使得农家书屋资源严重缺乏,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加的阅读需求。第三,资源共享及业务协调不协调。由于农家书屋由镇、村自行管理,在体制上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致使图书无法流动,资源无法共享,一旦图书进入农家书屋,并且书籍数量达到上级评估要求,书屋资源就成为一潭死水。第四,开放时间太短,无法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调查发现,全区157家农家书屋,平均每周开放时间只有21小时。第五,缺少专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部分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是兼职的,缺乏专业技能,又无专门机构给予培训指导,导致图书馆各项服务无法正常有序开展。
三、区县公共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优势
1.公共图书馆人才优势
区县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来说,基本具备专业的、熟悉的管理技能和理念,熟知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图书分类以及信息咨询等工作,承担着区域内公共文化图书事业建设工作,在进行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公共图书馆管理优势
管理是指管理主体组织并利用其各个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该组织目标的过程,西方国家将管理、科学以及技术称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标志。一个国家、民族或是事业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其关键便是管理资源的有效应用。要想促使现代公共图书馆发挥自身的责任和优越性,就需要依据管理工作进行有效促进和提高。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得到了提高,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建设,获取了有效的成绩和资源,相应的书籍资源、建筑规模,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等在不断的提升,相应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向现代数字化发展。有效的管理模式是现阶段区县图书馆的根本管理模式和特点,使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成为区县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公共图书馆图书信息优势
区县公共图书馆具备优质的资源信息和网络资源,其中就包括多样化的农业创新科技、理论经验等。区县图书馆可以建设图书流动车,将部分馆藏巡回送到各个农家书屋进行流通应用和推广,同样图书馆也具备丰富信息资源和信息转换处理能力,可以依据农村建设发展实际需求,进行免费的馆藏传送,以此为农民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促使人们有效解决问题,增加实际效益。这样就可以创新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和生活形式,延伸公共文化图书事业服务到基层,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四、区县公共图书馆开展农家书屋建设的途径
1.抓好农家书屋的场地规划
农家书屋的主要是工作就是明确场地的划分,其划分工作需要科学、有效、完善以及合理,进行有效的建设工作,促使其建设工作是有效发展的。公共图书馆主要是促使农村图书馆的工作者明确基本的工作内容,积极配合乡镇政府以及广大农户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工作方案,以此进行有效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完善其书籍刊物的有效性。当然,为了实施有效的节约工作,需要依据以往的文化建设工作经验,进行有效的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以此有效地节约了人力、物力的实施。
2.抓好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培训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人的存在,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工作者。现阶段,农家书屋通常达不到聘用专业的图书管理工作者的条件,大部分聘用的是临时人员或是兼职,以此导致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人们不具备足够的图书管理能力,因此公共图书馆有义务引导其进行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工作,主要的途径就是培训工作,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书籍管理业务和知识辅导工作,其中就包括分类、排列以及借阅等工作。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网络技术的知识培训工作。公共图书馆的培训工作是农家书屋发展的主要依据,只有完善和提升农家书屋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才能确保农家书屋工作的有效实施。
3.抓好农家书屋的业务辅导
展示出区县图书馆工作中的中心作用,承担起农家书屋中的辅导工作。区县图书馆工作需要选择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编制、配套等工作引导,如书标、书卡等工作都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农家书屋的书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引导农家书屋管理工作者做好图书、物资等管理工作,规范图书分类、编目、上架等工作, 以此确保农家书屋图书的质量。
4.抓好农家书屋的制度规范
区县级构建的图书馆工作可以依据相应的实践需求,促使农家书屋构建有效的、完善的以及操作性强的管理系统,以此促使农家书屋可以进行有效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农家书屋管理员制度》等全面的管理制度,促使管理工作可以有一定的依据,从而实现农家书屋工作中文献资源的有效应用。
5.抓好农家书屋的资源选购和配送
农家书屋在建设的过程中相应的文献资源主要是由政府统一进行配置,同时还有社会的反馈和捐赠。区县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主要是为了突出图书采编工作人员的技术特点,不断融入当地政府的帮助,促使区县文献资源的规划、入藏等工作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完善,促使农家书屋购买书籍、电子产品等工作,为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以此满足区县人们的文化知识需求。除此之外,曲线图书馆可以依据自身的优势,将各个农家书屋构建成图书交流站,促使不同的农家书屋进行资源的流动,同时主要由区县图书馆在整体工作中进行监管工作,从而确保其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各个书籍在入藏过后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工作,通过半年或是一年的时间,可以彼此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不但可以提升书籍资源的应用效率,相互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有效地节省资源,以此进行更多书籍的购买。
6.抓好农家书屋的宣传引导
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是国家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更是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根本工作。区县级图书馆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依据自身的信息资源和管理案例,不断融入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并在所在政府的影响和帮助下,将分散与乡村各地的书屋进行整合和协调,以此促使其在资源、管理以及受众群体等多方面工作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促使农家书屋工作得到有效发展和实施。
五、结语
综上所述,区县图书馆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独特的良性运行模式,为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农家书屋工作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同时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当然,现实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成功的案例,这促使各级政府和文化建设工作者更为关注相应的建设工作。因此,在实际建设区县图书馆的过程中需要树立有效意识,积极参与实际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立有效平台,同时依据自身主人公的意识,明确村民在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中的定位,积极融入实际建设工作汇总,以此防止基础公共文化系统构建的人潮被边缘化。当然,也需要培养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学会借力打力,整合政府、社会以及图书馆等多方面的力量,进行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以此促使其得到有效发展,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为区县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广明.区县图书馆实施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
[2]孙 勤.区县公共图书馆主导“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萧山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例[J].图书馆,2013(2).
[3]武渝生.“农家书屋”建设的重庆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12(3).
[4]王宗义.农家书屋建设与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研究——由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发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2(4).
[5]张秀敏.浅谈区县图书馆在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
[6]牛振恒.农家书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杂志,2008(11).
[7]尚 庄.农家书屋热潮与长远发展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7(7).
[8]于晓双.区县图书馆助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将农家书屋纳入区县图书馆服务体系探析[A].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2014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4.
[9]姚秀敏,胡晓杰.石家庄市周边区县“农家书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