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俊 刘文广 郑金玉 左建东 李 靖
江苏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淮安 223002
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分析
陈中俊 刘文广 郑金玉 左建东 李 靖
江苏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淮安 223002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选取36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儿童,分为高压氧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FA值的变化及治疗6月后GOS预后评分。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有升高,但高压氧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其预后。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由于头部成角、加(减)速运动或旋转性暴力引起的闭合性原发弥漫性脑损伤[1]。DA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且目前仍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2]。目前儿童DAI报道还较少,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儿童颅脑损伤后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儿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以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儿童DAI的临床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06—2014-06于我院住院的DAI患者36例,男21例,女15例。入院后确诊为DAI患者,将具备头部外伤史同时合并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阳性者作为DAI确诊标准[3]。排除有高压氧治疗禁忌证者,如合并颅底骨折等,以及颅内血肿、其他合并伤等需手术抢救的患者,以及其他原因拒绝进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的患者,入院后积极抢救治疗24 h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高压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8.7岁;对照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8.6岁。2组年龄、性别和就诊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受伤后3月)行MR检查,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对意识不清患者需加呼吸及心电门控,GCS评分8分以下患者须医生护士在场。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予以脱水、神经营养、钙离子阻滞剂、激素、催醒和保持呼吸道通畅、亚低温、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治疗,必要时气管切开。早期高压氧治疗组24~72 h内开始行第1次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设置为0.1 MPa 以下,根据患儿年龄以及状况选择合适参数。升压时间根据视患儿状况而定,一般15~20 min,首次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和适应情况。治疗时间:<1岁患儿40~60 min/次,≥1岁患儿60~80 min/次,1 次/d,连续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共3个月,之后再后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指标 治疗6个月后采用GOS评估预后情况。2名熟练掌握GOS评分的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评分,且均对患者分组情况不知情。GOS评估恢复良好及轻残者为预后良好。
采用GE 3.0T MR扫描仪进行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数据处理,得到FA color图、FA图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纤维束图。影像科医师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对各个扫描兴趣域(region of interest,ROI),我们选定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后肢和丘脑为ROI,并测量相应面积,取测量的平均值作为FA值,分析前影像科医师对分组情况不知情。将每组患者治疗前后扫描兴趣域的FA值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2组间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预后比较 高压氧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预后比较 [n(%)]
2.2 2组治疗前后FA值对比 2组治疗后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内囊后肢和丘脑FA值均有升高,但高压氧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表2 2组治疗前后双侧半球FA均值比较±s)
DAI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以广泛性白质变性、小灶性出血、神经轴索回缩球、小胶质细胞簇出现为主要病理特点,临床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闭合性脑损伤[4],研究结果显示创伤早期进行药物或其他物理途径的干预能够改善DAI预后[5-7]。DAI发生后,神经轴索即发生肿胀、甚至断裂及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造成皮层与皮层下中枢联系中断,致脑干内各种特殊传导通路减慢了对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影响脑干网状结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较长时间的意识障碍。因此,只要病人出现昏迷,尽可能早期进行综合有效的促醒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致患者意识障碍恢复困难。
鉴于儿童神经发育的特点及以上介绍的DAI损伤的病理生理特点,同时儿童DAI中合并颅内明显占位血肿和明显颅内高压者不多,大多不需要过多的手术干预。我们认为早期积极采用综合非手术措施治疗儿童DAI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早期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潜在治疗方法,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促进患者苏醒,其可能作用机制:(1)改善局部脑微循环。DAI会导致脑微血管受累,主要表现为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脑缺血、缺氧,加重轴索损伤。高压氧可以增加脑血氧含量,提高血浆中的氧溶解度,改善脑组织的供氧,促进脑功能快速恢复,同时高压氧还可以改善血细胞本身的流变性,减少聚集,缓解甚至消除微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脑损伤部位的微循环及局部血流灌注。(2)改善网状结构功能。DAI造成皮层与皮层下中枢联系中断,脑干网状结构损伤导致功能异常,致脑干内各种特殊传导通路减慢了对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从而导致患者持续意识障碍。高压氧可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其血流量,从而增加脑干及网状激活系统供血量,使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处氧分压相对增加,有利于催醒,促进意识恢复[8]。因此,高压氧有促苏醒和维持生命功能的作用。(3)高压氧可以有效缓解脑水肿,高压氧治疗可以在不降低脑供氧的情况下,促使脑血管收缩,从而脑血流量减少,进一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恶性循环,减轻脑损伤和脑水肿。(4)高压氧有促进断裂轴索修复功能。实验研究表明,DAI发生后,轴索受剪应力的作用直接断裂的只占损伤的很小部分,大部分轴索受伤后发生进行性的病理变化[9],出现轴突肿胀甚至断裂,轴突肿胀到轴突回缩断裂之间的时限为“亚死亡时间”,如果在这段关键时间内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干预,可望使轴突免于断裂。在高压氧条件下,不但神经再生速度加快,且轴突再生产生新的侧支,同时建立新的轴突联系,从而加速脑电活动,重新恢复皮层与皮层下中枢的联系,加快意识好转。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高压氧治疗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胼胝体压部、胼胝体膝部等区域FA值均有升高,其中高压氧治疗组治疗后各区域FA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高压氧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帮助。就患者的长期预后而言,本研究表明,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DAI患者的伤残率,改善预后。儿童DAI经充分有效的治疗后其预后相对成人较好,考虑可能原因是儿童正处于神经生长发育阶段,相对于成人,未成熟的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和代偿能力,给予及时治疗后,神经功能能得到较快恢复[10-11]。
由于DAI后的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和脑微循环障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儿童脑组织对氧敏感性高,高压氧治疗可快速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明显缩短患儿的苏醒期,提高治愈率[12]。因此,高压氧治疗时机的选择和疗程对于患者的预后很关键。本研究对象均为儿童,从受伤起至首次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时间窗不超过72 h,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建议,DAI患者在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时及早进行,治疗的时间应足够长,有利于损伤轴索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总之,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DAI神经系统功能及预后,长时间随访和进一步康复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1] 赵继宗,陆峥.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水平[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10):583-584.
[2] Toril S,Kjell AK,Ole S,et al.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modcrate and severe bead injury:a cohort study of earl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and 1-year outcome[J].J Neurosurg,2010,113(3):556-563.
[3] 贺晓声,章翔,易声禹.弥漫性轴索损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5):58-60.
[4] 李明敏,魏後吉,王任直,等.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5):397-399.
[5] Reynolds CA,Kallakuri S,Bagchi M,et al.Endothelin receptor A antagonism reduces the extent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a rodent model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log Res,2011,33(2):192-196.
[6] Dietrich WD,Bramlett HM.The evidence for hypothermia as a neuroprotectant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therapeutics,2010,7(1):43-50.
[7] Fujita M,Wei EP,Povlishock JT.Effects of hypothermia on cerebral autoregulatory vascular responses in two rodent model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J].J Neurotr,2012,29(7):1 491-1 498.
[8] 孙传顺.早期高压氧治疗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2(8):56-57.
[9] Nishiura Y,Haapaniemi T,Dahlin LB.Hyperbaric oxygen treatment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nerve regeneration in acellular nerve and muscle grafts[J].J Peripher Nerv syst,2001,6(2):73-78.
[10] Huisman TA,Scwamm LH,Schaefer PW,et al.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s potential biomarker of white matter injury in diffuse axonal injury[J].Am J Neuroradiol,2004,25(3):370-376.
[11] Takayama H,Kobayashi M,Sugishita M,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emonstrates transient cytotoxic edema involving the corpus callosum in a patient with diffuse brain injury[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0,102(3):135-139.
[12] 张玉琴,宋来君,宋振宇.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6):501-502.
(收稿2015-08-26)
R748
A
1673-5110(2016)19-004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