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放
【故事】
邬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第一次见到满脸花猫的一群农村孩子,躲闪都来不及,更莫说喜欢他们。因此,只要一下课,她就远远地躲着孩子们。可那件事情发生后,邬老师和她的学生都变得和以前判若两人。
读二年级的王×连续一个月来都没有认真完成过作业。一贯认真学习的他究竟为什么突然变了呢?带着满腹疑问,邬老师通过种种途径终于弄清了真相。原来一开学,王×的父母都远赴他乡打工,他自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让王×忘记了学习。“我可以充当临时妈妈吗?”邬老师问自己。
星期一早上,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邬老师走到王×面前,蹲下身子,一边轻轻抚摸着王×的头,一边温柔地问道:“孩子,作业做好了吗?”一种从没有过的眼神在王×的眼中闪现,好久都没有开口说话的他轻轻地说:“没有。”邬老师没有责备他,而是轻轻地拉拉他的手说:“来,孩子,让老师抱一抱!”王×的脸霎时红了,怯怯地往旁边一转身,但脚没有离地。显然他不敢相信邬老师会这样做。但邬老师再一次柔柔地说:“来吧,孩子。老师真的想抱抱你!” 邬老师一边说,一边轻轻地伸出手,把王×搂到了怀里。王×脸上顿时绽开了久违的笑容,似乎妈妈又回到了自己身边。奇迹就在这抱一抱后发生了,王×完成了当天所有的作业。尝到甜头的邬老师,或抱抱这个,或搂搂那个,一大群孩子在邬老师的怀里说话文明了,学习认真了……
【反思】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少老师还沿用旧的观念管理学生,老师就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在老师面前必须言听计从,俯首贴耳。可是,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奴才”。看看邬老师,蹲下身子,用母亲一样的发自内心的关怀走进孩子的心,给孩子弥补那暂时缺少的母爱,教学效果起了明显变化。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让关心学生停留在口头上,应真正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到学生家里去,读懂孩子的童心,了解他们今天需要什么,跟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怎样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真诚是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出创新的火花。”邬老师的举动告诉我们:发自内心的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学生喜欢老师的法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宽容每个孩子的每一次失误,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根源,用母亲般宽广的胸襟容纳每个孩子。
—倾听是钥匙。传统观念中,教师认为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就应该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努力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许有异议。教师的权威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致使师生关系不平等,甚至造成对立。因此,教师必须破除“师道尊严”“唯师唯尊”的陈旧观念,学会“蹲下来”,与学生的眼睛在同一平面上交流,学会“静下来”,和学生在同一环境中实现心与心的自然流露。比如,在学生发表意见或小组交流学习时,教师应做一个旁听者,认真倾听,给学生充分的表述、发表见解、自主探究、交流学习的机会,对学生不够成熟的意见,不刻意追求完美,而是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发言时,不论他的观点、结论与我们完全吻合,或是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我们都要静静地听完,听他们解释,听他们辩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找到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的钥匙。
—鼓励是动力。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我们以欣赏的角度、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于“被”评价着。提起评价,马上就会产生一种被评判的感觉,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自尊心等特点,部分学生对讨论问题、自由表述有惧怕的心理,主要是惧怕教师的权威,惧怕自己的见解被教师否定而难堪,或多或少会有压抑感、紧张感。而新课程下,我们的评价是一种激励、一种赏识,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建立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情感,学习氛围才会更民主、宽松、愉悦、和谐。通过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同伴的信任和认可,引发学生以欣赏者来评价自己,以赏识者来评价别人。
新时代需要新型的教师,新课程要求教师重塑自身形象。只有转变观念,放下架子,“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学生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参考文献:
[1]黄居沛.浅谈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2]王军.建立师生平等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文教资料,2009(4).